他想让青苗一起去。 就算后头负担不起了,至少青苗也能上个几年。 总比等几年,等到落空的好。 念书才会有出路,不然一辈子都是泥腿子。 “给鱼哥儿应急那十两我是同意的。” 他看着陶青鱼道:“一个读书人,光是笔墨纸砚一月的开销就要好几两。” “供一个青嘉勉强是够了。但要再供一个,到后头只靠卖鱼种地势必也艰难。” “家里挣不了什么大钱。” “小三叔明说,还打算跟着鱼哥儿混一口汤喝。” “小三叔这说的哪里的话。”陶青鱼皱眉。 方雾没好气道:“家里还少了你吃的。” 杨鹊一笑:“雾哥,我总得想到最坏,就怕万一。” 家里有事大家一起商量。 也正是因为陶家不是老的说一不二,他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陶青鱼问:“爷,咱清鱼塘怎么算?” 陶有粮道:“请人的话,要将塘里的泥挖了,放水冲几遍。请十人,算紧点也要七日。” “一日百八十文。” 陶青鱼:“那就要七两银。” 陶有粮:“是,还要包中午一顿饭。买肉买菜也要花银子。” 而余下十两,就是明年的鱼苗钱了。 五十两,能刨出三十两确确实实已经是极限了。且不说下半年还不能像往年一样卖鱼贴补。 “那念书要多少?” 这算问到了陶家人的盲点。 众人眼中迷茫。 方问黎:“若是启蒙,方家村的私塾便可。不过一年要十两银。” 陶家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知道念书不便宜,但头一次知道这么不便宜。 村里读书人没几个,往日只从别人口中偶尔听说一月要几两银。 现在到自己家孩子要念书了,才真真切切觉得多。 刨出去十两,余下二十两单单够两个小孩进学堂! 还莫说每月的笔墨纸砚书本钱。 “平摊到每月,加上纸笔这些……用节俭点,两个幼童一月二两足以。” 小孩年纪小,不像像玄同书院里那些书生,每次课考甲等者还有膏火费。 名列前茅者只要节俭些,后期也不怎么花钱。 就是前期就是纯往里面填银子了。 陶有粮紧皱眉头思索半天,还是道:“老三家的,青苗年岁不大,等两年家里定送他去。” 杨鹊却坚持。 方问黎三岁启蒙,五岁入学堂。 十二岁开始下场,十五岁有了举人身份。 到二十岁就已经可以入书院教书,且执教两年已经是书院里响当当的人物。 世人都认为,念书越早越好。 而公卿世家,也无不早早送幼童进家学。 杨鹊站在为孩子考虑的一方,并没错。 而陶家此刻,也确实能送两人一起去。但未来的压力也是双倍的。 杨鹊恳求道: “爹,就让他试试。” “若读不走我也不强留,让他回来便是。” 他们老三在家像一头老牛,不争不抢,让做什么做什么。 家底没攒下几个,自己也送不了孩子去。 虽说老大跟老二家也一样尽心尽力为这个家。 但老大家只有鱼哥儿,老二家两口子托老丈人的关系在酒楼有差事。 他们什么都没有。 现在机会摆到面前,他想争取。 陶有粮叹息一声。 “老大老二,你俩说说。” 陶兴隆道:“能送就送吧。” 宋欢道:“照鹊哥儿说的,先试试,念不下来回来也不迟。” “不止他家青苗,我家青嘉也是一样的。” 陶兴永看了眼自家哥儿。 陶青鱼冲他扬起笑,虎牙尖尖,一脸讨喜。 鱼哥儿对弟弟自来不偏不倚。 他道:“送吧。” “现在能送就送,读不走或者家里负担不起再说。” 一家人同心协力。 若因为这一件事让老三家起了隔阂,那就得不偿失。 家族家族,同宗同族都要维系,何况是最亲的血脉。 * 刚到手的赔偿银还没捂热乎,就转手到了私塾。 远近各个村子里,幼童开蒙都是送去方家村。 陶家人做了决定,陶兴隆跟陶兴旺立马带着银子过去将这事儿定了下来。 这一下子,家里就只剩下青芽一个小孩。 小哥儿初时知道哥哥弟弟两人都要去念书,委委屈屈说自己也想去。 但无奈不是富贵人家,杨鹊紧紧抱着自己小哥儿,安慰说让哥哥弟弟们回来教。 陶青鱼怕小哥儿伤心,便直接将他带去了县里。 回程的路上,陶青鱼抱着小孩坐在车厢。 身侧放着杨鹊给他收拾的几身衣服。 出了宝瓶村,青芽趴在窗上往村子里看。 “看什么?” “青嘉哥哥和弟弟。” “想跟他们玩儿?” 小哥儿摇摇头,回身趴在陶青鱼怀里。 青芽年纪虽小,但也知事了。 在家念书的时候他们是一起的,可是上学只有两个男孩去。 青芽是小哥儿,所以青芽不能去。 他闷闷靠在陶青鱼,不说话。 陶青鱼揉揉他的头发道:“你若是想学,大哥哥教你些其他的。” “可我想跟他们一起。” 陶青鱼看着他水汪汪的圆眼睛,心中一叹。 他抱紧了小孩,不知该如何安抚。 小哥儿上学,小哥儿跟男孩一起上学。无论哪一件,对现在的他们而言都是难事。 * 回到县里天色已晚。 原本说好的搬东西,因今日发生的事也只能推迟到明日。 陶青鱼将青芽安顿好,看着他睡着了才回到隔壁小院。 洗漱后躺在床上,陶青鱼望着房梁出神。 身边传来细微动静。 陶青鱼问:“你说我以后请个教书先生,家里的小孩是不是都可以一起上学了?” “男孩还是小哥儿?” 陶青鱼被方问黎搂住,他问:“什么?” “哥儿想要男孩还是小哥儿?” 陶青鱼侧脸枕在他胸口,感受他胸腔的震动,缓缓扬起嘴角。 “不知道。” “也没准备好。” 方问黎顺着哥儿的长发,换了话题,轻声道:“哥儿识字。” “一点点。” “那你要教青芽什么?” 陶青鱼:“算术。” 方问黎:“不错,也是一项立身之术了。” 陶青鱼出神道:“若教了青芽,以后家里的铺子可以让他去当账房先生,也不用担心以后找不到活计。” “哥儿能养活自己,安身立命,不靠着男子在这个世道已经比大多人强了。” “夫郎想法与常人不同。” 陶青鱼忽然撑起身来,双手放在方问黎颈侧。 他道:“你说,要是生意做起来了,以后多让哥儿来上工,能行吗?” 方问黎长睫忽颤。 他仰视着身上的人,凤眼明亮。 “自己的店,也无不可。” “哎!不过现在也只是想想。” “生意哪有那么好做。” 陶青鱼手臂一松,又趴了下去。 “生意……夫郎可以问我。” “你会吗?” “不问问怎么知道?” 陶青鱼考虑到后期铺子如何发展,随口问:“若是要想扩大这鱼丸买卖,卖遍全国,就得把鱼丸送出去,如何送?” “鱼丸易腐,确实不便。” 方问黎脑子一转,道:“那不送,就地做。” “开分店?” 方问黎摇头,他收紧胳膊,与哥儿的腰完全嵌和。 要开分店的话,夫郎会四处奔忙。 私心里他不愿。 “既然我投了银子可以分成,那换成手艺也是可行的。” 陶青鱼猛地抬头,直勾勾看着方问黎。 “加盟店啊……” 方问黎挑眉。 又是个没听过,但又能明白的词。
第61章 次日晨醒。 陶青鱼先去隔壁喂了鱼, 随后带着青芽去小院儿用朝食。 吃完饭,正当陶青鱼打算带小孩去铺子里看看,就有人上门。 “大哥哥。” 生人进门, 陶青芽抱着陶青鱼大腿,怯生生躲在他身后。 “没事。”他摸摸小孩的脑袋,对方问黎道, “你们聊,我先带青芽过去。” 方问黎扫了一眼小孩抱住陶青鱼大腿的手, 嘴角绷直, 头微点。 出门后, 青芽抓着陶青鱼的两根手指。 看大门关上了,才仰头问:“大哥哥,那是谁呀?” 陶青鱼摇头:“我也不知道。” 在方家小院儿待这么久,除了方问黎的爹, 就没见过其他客人上门。 方家亲戚少,大概是书院的人。 * 学生田假收假。 方问黎过不久也得上书院。 “方夫子。” “有事直说。” “文事斋的盛夫子受了伤,要养上一段时日, 如今上不了课。” 来人看他一眼, 见他面色不变, 继续道: “本来山长要安排徐夫子。但徐夫子说他年事已高, 精神不济,让提早把您请回去就是了。” 方问黎喝茶的手一顿。 他敛眸道:“知道了, 明日去。” “那我就去书院回消息了。” 来人像畏惧方问黎的冷气, 一溜烟跑了。 方问黎看着重新关上的大门, 缓缓将茶杯搁下。 他嘴角抿直。 本以为还能多待几日, 等着夫郎将手头的事做完了带他去庄子看看…… 换旁人还能推脱,但是他老师说的。 看来这事儿是做不成了。 方问黎瞥了一眼旁边一点儿没动的茶水, 径直起身。 * 书院的人没耽搁多少时间,方问黎锁了门出去,在正街上瞧见了带小孩买糖葫芦的哥儿。 他走到陶青鱼身边,什么都没说。 陶青鱼瞥他一眼,莫名就知道他不高兴了。 他付了铜板,偏头问:“出了什么事?” “书院叫我提前回去。” “什么时候?” “明日。” 陶青鱼脸上的笑敛下。 “那你还跟来做什么?不回去收拾东西。” 方问黎牵住陶青鱼垂在身侧的手。 “不急。” 陶青鱼看他一眼,徐徐点头。 牵着他的大手干燥温热,陶青鱼曲指扣了回去。 方问黎眉心一动,将手牵得更紧。 两人什么话都没说,只先带着青芽逛了一圈县里。 看小孩累了,才带他到铺子那边歇着。
140 首页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