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棵古茶树,年产量也就是0.5-1.5千克左右。 因此整个米地的茶看来不仅质量好,产量少也是它出名的主要原因之一, 楚孑和二师兄走到了茶园里查看,米地茶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三大普洱茶(马邦茶、米地茶、碧安大山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名声在外了,但因为管理混乱的问题,直到1987年才修了第一条山路,至今也只有几条能通行车辆的路而已。 而越往里走,楚孑感受到的也不是震撼,而是震惊,甚至有点难过。 这里的米地茶不仅存在过度采集的问题,不少茶树的枝干都是光秃秃的,甚至还有不少人为破坏的痕迹,并且,还存在过度矮化的问题。 在合理范围内矮化茶树,能让茶树方便采集、也会让树冠的光照情况更好,比如凤凰窝和小平掌就都做的不错,但过度的矮化,就是无差别、无限制的矮化茶树,则会让茶树难以正常生长。 但幸好,当地人已经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楚孑也能看到在几个村子管辖的茶园范围内,已经贴上了不允许采摘和矮化茶树的标语,防止贪心的茶农继续破坏茶树。 可惜这样的保护并不能抵消曾经过度采集和矮化茶树所带来的伤害,这些茶树只能带着种种伤痕,继续生长了。 它们曾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按照树龄已经到了中年偏后期的时段,楚孑不知道,未来还需要多少年才能让它们回到正常的样子。也许是几十年、几百年,也许……永远不可能了。 逛完一圈,楚孑就在这样的心痛中结束了这次墨江的旅程。 他这几天收获了太多,不仅看到了一些地方如何把古茶树保护的极好,比如三康、凤凰窝等地,也看到了米地这个反面教材。 他想,是时候回到清源村了。
第152章 楚孑和温如玉回到了归渡市, 这第一件事,自然是和明教授打报告。 其实也不用说太多话,因为在火车上的功夫, 楚孑就已经把这次去墨江的情况写出了纸质版的文字报告,发给了明教授。 温如玉看完楚孑的报告, 都忍不住赞叹:“小楚, 你真是要把我们这些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啊。” 楚孑虽然完成了报告, 但心里仍是惴惴的, 只是勉强笑笑:“我相信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有些事, 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如果不写下来,恐怕记不住。” 他没告诉温如玉,其实为了形成这份报告,他在系统里记下来的笔记字数是这的十倍不止。 可以说这次把澜苍和墨江的所有见闻感想都写下来了, 生怕有一点遗漏。 澜苍的古茶树大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因为种下的年份太久远, 其实已经属于野生种茶树, 被充分野化了;而墨江的古茶树大多都是解放前后, 被居民有计划地种下的,其实算是人工的古茶树。 两大种不同的茶树,也奠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开发路线,澜苍的古茶树比较原生态,人工干预极少,所以也形成了祈祷的文化;而墨江的古茶树人工干预多, 反而形成了种茶树的文化。 楚孑认为自己挑这两个地方来作为前两个参考点,是十分恰当的。 明教授也这么认为。 他看完楚孑的报告之后, 也忍不住点头称好:“小楚,我真的很少见到研一能有这个水平的调查报告,非常有借鉴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清源村,其实对于全国各地的茶树保护工作都有着不俗的意义。” 楚孑知道这话属于谬赞了,要想形成全国性的文件,还需要去更多地方才行。 但这毕竟是他来了茶研所之后交上来的第一份“作业”,能得到行业巨擘如明教授的肯定,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可明教授接下来的话又让他心情沉重了起来,明教授问:“你确定要对清源村开展工作吗?” 明教授这个问题问的其实很讲究,一看就是深思熟虑过后的询问,并没有问楚孑要不要拯救清源村的古茶树或者带着他们致富,只是问要不要去开展工作,没有提具体要开展哪种工作。 这样一来,楚孑其实还有退路,哪怕现在不想干了也可以拒绝。 楚孑虽然感念明教授的保护,但还是回答:“我想试试保护清源村的古茶树,如果可能的话,也想试试能不能提高当地的茶文化氛围,带着大家靠茶叶一起致富。” 即使有着雄心壮志,但他也没敢把话说得太满。 明教授沉吟片刻,还是点了点头:“那么,就去试试吧。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你大师兄和二师兄,以及岳季。这工作很难,真的很难,不仅要求你有丰富的茶叶知识储备,也要求你心性坚定、勇往直前。” 楚孑认真道:“我知道的。” 其实他在去澜苍和墨江的同时,不单单是考察,还一直在系统中看茶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献,也没落下学习。 毕竟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 “好,既然下了决定,那么就要好好开始,”明教授呷了一口茶,又问,“第一步工作,你想从哪开始?” 对于这一点,楚孑早就有了决断:“我要先去清源村,把基础情况摸清楚。” …… 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中旬,不仅是农耕的淡季,对于茶叶的种植来讲也已经到了农停的季节,大圣师兄所在的小石村和二师兄温如玉长期驻扎的大望村已经完成了茶叶的秋采,现在所有的茶青都被送到了工厂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各个村子都闲了下来。 因此清源村的毛村长听到茶研所要派一个人来到自己村子常驻的时候,还是有些惊讶的。 楚孑就在这样一个和煦的秋天,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了。 茶研所在清源村并没有研究分所,所以楚孑只能住在毛村长家,毛村长虽然惊讶,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楚孑。 毛村长长期独居,家里却有几间空的卧室,楚孑就住在了一间向阳的卧室里,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远处的山坡,以及……坡上面病歪歪的茶树们。 “孩子,苦了你了,”毛村长一边帮楚孑收拾,一边说道,“读个书还读到我们这个穷村子里来了,真不容易。” 楚孑笑笑:“没什么的,我们上学也就是为了这个。” 毛村长虽然年纪大了,行动都颤颤巍巍的,但是收拾的很利索,不到一个上午便和楚孑一起把房间收拾好了。 收拾完了,毛村长直起腰,忽然叹了口气:“没想到这屋还能再住人,真好。” 楚孑觉得毛村长的话里似乎还有别的意思,就问:“这里之前也住过人?” “是啊,”毛村长很刻意地别过头,看向远处,“之前我大儿子就住在这里。” 楚孑又问:“那他现在在哪呢?” “走了,”毛村长又叹气一声,“两年前他回来的时候赶上泥石流,和儿媳妇一起走了。” “哦……” 楚孑陷入沉默之中。 毛村长却以为他不满意,赶紧解释道:“他不是在这屋子里走的,这儿不是凶宅啊,不过你要是心里不舒服,那咱俩换换,你去住我那间屋子,我来住这里。” 楚孑赶忙摆手:“没事的,我就住这里吧,谢谢您了,毛村长。” 他本能地想说些话安慰毛村长,但面对老年丧子的对方竟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话能安慰,于是只好沉默。 毛村长同样也沉默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没事,都这么多年了。小楚,你饿不饿?我们吃饭吧?” 楚孑也赶紧帮着一起转移话题:“我来做饭吧,我之前从墨江买了好多特产,这次都带来了。” 毛村长赶紧说:“这不行,你是来做客的,怎么能让你做饭呢!” “我喜欢做饭,”楚孑撒了个小谎,“而且,我还想麻烦毛村长帮我请一些人来吃饭,可以吗?就是您之前说,还在种茶的那些人。” “没问题啊,”毛村长满口答应,但又觉得奇怪,“你请他们来吃饭,是要找他们帮忙?” 楚孑摇头:“不算吧,但我想先认识他们一下。” 既然要摸清清源村的情况,楚孑认为第一步还是要摸清人员的情况,这样才能在之后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但楚孑也没想到,人员情况比他想象的还差一些。 等他把炒蘑菇、拌茶叶、各种熏鸡腊肉摆上桌的时候,毛村长已经把还在种茶的人都叫齐了。 满眼望去,虽然有点不尊敬,但楚孑心中只能想到四个字 ——老弱病残。 一共只有七个人,其中六个都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叔叔和阿姨,甚至还有两个身上有些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这些人看到楚孑,先是夸了他半天,说什么年少有为,这么年轻就是研究生了,还研究茶叶,了不起云云,但很快就陷入沉默了。 楚孑就把目光集中在了唯一的年轻人身上。 这人叫马斯仟,毛村长之前着重给他介绍过,也是高材生,在科技大学学计算机工程本硕连读毕业的,算是村里考得非常好的人了,不知道为什么毕业两年之后就回到了清源村,重新做起了农民。 不过楚孑看向他,大概也明白为什么了。 马斯仟虽然年纪不大,看上去也就是不到30岁,体型也高大健壮,但有一种说不上的忧郁气质。 估计是在大厂里卷生卷死两年,实在受不了了,这才回来。 饭桌上,他的话也依旧很少,不知道是因为性格天生这样,还是之前在大城市的伤痛未愈,亦或是学了理工科,真的就往理工男的刻板印象上无限靠拢了。 总之,这顿饭吃的是非常尴尬。 大爷大妈们对给楚孑和马斯仟介绍对象的热情都比讨论茶叶高的多,一顿饭光顾着说些乱七八糟的,饶是楚孑无数次想把话题掰到种茶上,还是架不住大爷大妈们的利嘴。 不过虽然是在说些奇奇怪怪的话题,楚孑还是能看出来,这些人都对致富有渴望。 只不过他们觉得致富的唯一途径,是像村里其他人一样直播,或者到城里去打工,只是他们年纪大了,外貌也不好,这两条路都走不通,这才只能继续种茶叶的。 饭后,楚孑本想和大爷大妈们先去茶园看看的,但看这架势,估计也讨论不了什么,而且话题还会持续跑偏。 所以,他便让大爷大妈们散了,唯独留下了马斯仟,邀请他一起去山上逛逛。
239 首页 上一页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