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孑和马斯仟以及大爷大妈们在山背面的河里冲了个澡,然后席地而坐,吃起来晚饭。 这已经成了这几周里他们的日常了。 要说起先他们还不太相信楚孑这么个小年轻能把这里搞好,现在也信了。 马斯仟忽然问道:“小楚啊,你说这茶园重建,是不是得两三年才能投产啊?” 楚孑咽下一块腊肉,点头:“差不多吧。” 马斯仟皱眉:“那这几年,我们怎么活呢?” 他们心中其实都有些犹疑,马斯仟代替他们问了出来。 楚孑却嘿嘿一笑,然后指着前面大清山,爽快答道:“那里面不是还有很多茶树吗?明年春天,我必让你们采出第一批大清山古茶!”
第154章 马斯仟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忙问:“采古茶?我们从来没采过这山里的茶叶啊!” 楚孑听后有些诧异,问道:“你们从没采过?这里有这么多古茶树啊。” 毛村长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是的, 我们之前从来没打过这些古茶的主意,连去山里走道都绕路走, 可不敢碰!” 楚孑只觉得更加奇怪:“为什么?” “这个……”毛村长想了一会儿, 说道:“你别误会啊, 其实我是党员, 但……” “但什么?” “但是我们村里有一些传说, ”毛村长说这话的时候感觉也有些不好意思, 声音都低了半分,“听说那些古茶有神明保佑,不能随便乱碰,不然要遭天谴的。” 楚孑不信:“可那些直播的村民不经常……和古茶树互动吗?” 他本来想说的是“在古茶树上面整活儿”,但觉得有些不尊重, 于是改了改措辞。 “他们那都是假的!”毛村长说,“别看他们嘴上说的厉害, 其实谁也不敢真碰那些古茶树, 大家都收着的。” “这样啊。” 楚孑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 当然不相信这些鬼怪的传说。 但有一点让他有些好奇。 在查了这么多资料,又跑了澜苍和墨江两个地方之后,楚孑发现了一个规律,有古茶树生长的地方,必然伴随着独特的茶文化。 比如澜苍,因为都是布朗族居住, 所以有了祈祷的文化;而墨江虽然也都是少数民族,却因为临近茶马古道, 充满了实干主义的种茶、养茶文化。 按理说清源村有古茶树,也应该有应运而生的文化。 但这文化怎么却成了一种“禁忌文化”,反而不让碰这些古茶树呢? 从澜苍和墨江就能看出来,茶文化虽然多,但几乎都是由少数民族发起的,毕竟如同布朗族、傣族等等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和茶文化的结合也是可以预计的,甚至说是相辅相成的。 但通过之前和毛村长聊天,楚孑知道清源村几乎自古以来都是由汉族主导的。 汉族其实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是一个平平无奇但人口众多的民族,其实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汉族也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只是因为现在这些传统文化,比如春节、元宵节,比如婚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都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文化,让大家已经忘了这其实是汉民族自带的文化传统了。 汉族同样是有信仰的民族,从宗教方面来看,信奉佛教的人一直最多,但唐宋时期开始,道教“异军突起”,哪怕到了明朝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让官方不再信奉道教,但民间信仰道教的人依旧很多。 而从神明体系方面来看,汉族更是有非常独特的文化。汉族信仰多种神明,对于天有掌管天道的玉皇大帝,对于地也有土地公,还有山河湖川,也有山神,甚至每个方位都有自己的方位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类的。 通俗的来讲,汉族其实并不想其他少数民族有那样多所谓的“忌讳”,更多的已经形成了一种规矩文化,大家约定俗成的遵守着一些礼节和规则,更多时候不是问“为什么不”,而是“为什么这样”。 而这这些所谓的规矩也通常并不是针对某一地点所设定的,大多都是根据人生的行迹而定,比如婚丧嫁娶,比如升学迁屋等等。 像清源村这样针对古茶树的文化,也并非是汉族的传统文化,楚孑一时也无法判断这个忌讳跟汉族这个民族没有没有什么关系,或者仅仅是这里的村子自发形成的一种“规则”。 楚孑想弄明白这种规则,于是便问毛村长:“咱们村有村志吗?” 村志一般就是记录整个村子历史来龙去脉的文字记载,之前曾经在刘冰的村子里帮了大忙,一般的村子都有留存。 但很可惜,毛村长摇了摇头:“我们这里没有这种东西。” 楚孑“哦”了一声。 一个连村志都没有的村子,却依旧保有某些忌讳…… “不过,”毛村长补充道,“我们这儿有个庙,是好久以前就在的了。” “什么庙?” “应该是个山神庙,但现在已经没人去拜了,”毛村长说道,“里面有些壁画啥的,但都保护的很不好。” “好吧。” 看来是个大工程。 楚孑虽然很想一探究竟,但根据现有信息判断,这会牵扯到他很多精力和时间,也未必有效果。 当务之急,还是先让这些愿意靠茶,愿意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的村民先收获第一桶金。 所以楚孑赶紧转换了话题,问毛村长:“咱们有统计过两座山上一共有多少古茶树吗?” 毛村长摆摆手:“大家连走路都想躲开这些古茶树,哪会有统计呢!” 这也在楚孑的意料之内,所以楚孑安排道:“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统计一些这山里到底有多少古茶树了!” 此话一出,全场安静。 马斯仟愣了半天:“这可是个超级大的工程啊,你要知道小清山虽然不大,但是大清山可是大的很,也野的很,好多地方连路都没有啊!” “没事,我们慢慢来,”楚孑自信一笑,“这才是我们为了致富要迈出的第一步呢。” …… 余后的几天里,楚孑也没着急有什么具体的行动,而是把这些村民叫道了一起,给他们开起了讲座。 讲座的内容就只有一个——如何确定古茶树的品种、类型以及大概的年龄。 前两项还比较好讲,毕竟云省深山中的古茶树大概也就是那么几种,但判断年龄则是一门功课。 一般情况下,大茶树的评判指标有三项,即胸径(胸围)、树高和叶脉。 前两项比较好理解,用尺子或者激光尺等等工具测量就可以,叶脉则是一般农民不太会注意到的指标,就是要看叶脉的具体数量。 现代茶园中20年以内的茶树,叶脉数量通常在6-9对之间,而古茶树则通常在9-12对之间,叶脉数量越多,说明茶树年龄越大,生长的也越好。 通常来讲,胸围在35-80厘米之间的古茶树高度会达到2.5-4.5米,这样的古茶树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树龄,是最优选。 次一级的古茶树是树龄在35-60年的,多数植株高80cm-1.2m,这种古茶树虽然生产力不高,但胜在方便采摘。 至于胸围1一米以上,高度4米以上的古茶树,则很有可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古茶树也并非树龄越大生产的茶叶越好,年龄越大的古茶树所聚集的各类物质会更复杂,酚类物质的含量也有明显提升,所制成的茶叶可能会更涩口。(当然也有一些专门的茶客就喜欢这样的茶叶) 另外一点是,这些年龄巨大的古茶树数量稀少,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也会对采摘工作加以限制,更何况,爬上4米高的树采集茶叶,本身就是难事一桩了。 总之,经过几天的讲座,楚孑又带着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把小清山的古茶树都看了一遍,这几位大爷大妈和马斯仟已经基本上可以准确判断一棵茶树的树龄了。 楚孑让他们在树龄30-150年之间的茶树上系上红色的条带,方便后期开发。 之后,便给每个人分好了组,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向大清山进发了。 …… 大清山,山如其名,真的非常的……大。 即使分好了片区,分好了组,但他们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个人,最多最多加上偶尔来帮忙的大圣师兄和二师兄以及岳季,十几个人要走遍这占地近1000亩的大山,再加上还要爬上趴下的找树,实属不易。 如果把大清山放在其他省份,估计会开发成旅游景区或者度假村,但云省这样的野山太多了,而且大清山就在边境附近,地处偏僻,从来没有过什么开发,连路都没有,楚孑很多时候都是靠着指南针和太阳才能勉强确定方位。 幸亏这些村民包括马斯仟在年轻的时候就经常进山,走起来得心应手,大家每每汇报工作,竟然都比楚孑这个年轻人进行的要快的多。 而楚孑虽然动作慢,但是想得多,一两周时间他便发现了规律,这山上的古茶树并不是随机生长,大部分都是成片长的。 这也符合自然规律,茶树在自然界并算不上一种自我保护性特别起的物种,而且它的繁殖也主要靠风和鸟,自然会形成聚集。 当然了,如果是早年间人工种植的也说不好。 楚孑一时还判断不出来,主要是即使是经过人工种植,这么多年过去了,痕迹也早已经泯灭了。 除了刮风下雨的日子,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进山,一天比一天走的深,如果不是出于安全考虑,楚孑真的想直接住在山上了。 日子就在这样频繁的进山中一天一天过去。 转眼间,都过了年,到了一月中了。 所有小组终于把大清山踏了一遍,找楚孑来汇总数据。 不汇总不知道,一汇总吓一跳。 大清山和小清山中,适龄的古茶树数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047棵! 这已经和景星茶园差不多了! 而更古老的茶树也有不下1000棵。
239 首页 上一页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