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舅舅实在看不过去,又觉得自己是皇后的弟弟,陛下的亲舅舅,实打实的长辈,便在朝堂上觐见“陛下为当世之君,受万民敬仰,做事理应为民着想,为天下着想,天生异象,陛下可以施以仁政、也可祭天告慰,这样处事太过残忍。” 但魏昏帝不仅不以为戒,反而觉得他这个舅舅是蔑视自己,命武士上前当场捆住自己的舅舅,让武士用凿子凿开这位舅舅的头盖骨,拿在手里把玩。 “这样当面训诫我,我倒要看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 皇太后,魏昏帝的母亲,听后直接晕死过去,是自己亲亲的弟弟,他儿子的亲舅舅啊!觉得自己怎么能生下如此残暴的儿子,又是怎么教育他的?不久便羞愧的含恨而终。 在这样的皇帝身边生活,可想大臣们都是什么感受,胆颤心惊。
一日,宫中传来一封私信到玉珩的父亲手中,当时还不是皇上的东林王苻鸿义。 父亲与当时也还不是丞相的王修己看到书信后,思虑不多时便叫了玉珩前来,玉珩当时还不带兵,只是小小的一名武官,父亲将信递给玉珩,王修己在侧并未说话。 “今日,在宫中听到陛下对你多有不满,请多防备。” 宫里传出的消息,大惊! 当今陛下残忍之极,妻可杀,舅可杀,自己的母亲因己之过而死却毫不愧疚,对至亲的人都是如此,对外人更是视为蝼蚁,父亲必然难逃一死。 父亲声音不大但如雷贯耳,玉珩至今不忘,父亲说的是“珩儿,宫中禁军首领苻泽宇与我交情深厚,早就对当今陛下恨之入骨。此事要当机立断,在陛下杀我之前,先杀了他,方可保一命。我儿可敢跟我一同,胜则为王,败则必死。” 玉珩那时不过弱冠,还处于成人、孩子之间。但已是东林王苻鸿义几个儿子中,最为优秀的,军事才能已然展现。 玉珩跪地,“孩儿的命都是父亲给的,今日若为父亲而死在所不惜。父亲,根本不用问敢不敢!”
随后,父亲安排了一下玉珩政变的策略便让玉珩下去了。 室内只剩下父亲与王修己,父亲当时正值盛年,王修己大父亲十余岁,父亲向王修己一拜。 “先生,博览群书、精通兵法有不世之才、堪比管仲,今日我父子身陷困境。今夜宫变,生死一线。赢,可得天下,败,必累及三族。先生为我谋士非我同族,现在可速速离开,若明日我兵败身死。当今乱世,先生可另投明主;若胜了,先生再返还府中,亦不至于累及先生性命。” 东林王苻鸿义与王修己可谓知己,如今完全是发自真心,怕宫变失败会连累了他的性命,王修己当即跪地。 “我与殿下识于微时,修己不过一介草民、出生贫苦,不过略读了几本书,能得到东林王赏识,已是此生大幸,东林王欣赏我的才华、真心待我,今日东林王遇到如此大难竟还在考虑我的安危,修己何德何能?” “当今天子不仁、暴虐无度,山河倾頽、社稷沦丧。人民流离失所、百姓易子而食。修己一心辅佐殿下,立不世功业。胜,将辅助东林王成千古明君、扫清河山、还百姓一个太平;败,修己愿随东林王一同伏诛,修己不才但也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深夜万籁俱寂,一切悄无声息,父亲带着府里的护卫、往日培养的门客,父亲与玉珩所带之人不过千,人数上完全没有优势,但是胜在入夜行事且宫中禁军辅助,最重要的是魏昏帝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也无人愿意为他死,大获全胜。 次日清晨将这位暴虐成性,残忍无双、杀人无度的皇帝斩杀,宫人们在其死后竟将其身体剁成肉泥,因为他对宫女、侍从、宦官更是残忍,随意虐杀、羞辱,使大量宮人丧命、致残,宫中侍从才是大恨他的人。 父亲在这样的人手下做官,称帝后每日坐在朝堂之上,就能想起大殿上魏昏帝命人凿开自己亲舅舅的脑袋,也是坐在自己现在坐的龙椅上把玩头盖骨的样子。 对其恶行深恶痛疾,立志不能重蹈覆辙,宽以待民。 重用王修己,竟连续五次晋升其官职,中书监、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外诸军事、最后官至丞相。王修己本就是汉人,大力推行儒家汉文化、启用汉人官员、选拔贤明。 父亲施行仁政,自己以身作则,命令宫中一切用度节俭、禁止大兴土木,释放大量宫女回乡,与民休息、开垦良田。 大魏这才能国力恢复,这才能有兵力自保,方能用兵驰援他国,驰援虽是各方实力角逐、相互博弈的过程,但是他毕竟救了眼前这个话很多的孩子。
“这样的话,怎么敢说出口,只能问哥哥,不许跟别人说,听到没有?会杀头的。”玉珩也是紧张,这孩子怎么敢问这个。 “嗯,父皇交待了,到了魏国,谨言慎行,做什么、说什么都要小心,所以我才只问哥哥的。”玉珩是楚燃的救命恩人,楚燃心中尊敬他、信赖他,亦是真心敬仰这个哥哥,真心想对这个哥哥好。 看着楚燃的小脸,不过十一、二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机?这样的国家博弈、权利角逐,就被利用来做质子。玉珩这么大在做什么? 虽然没有阿母,但是有父亲照顾,父亲也是武将出身,常年带兵四处征战,练的一身好武艺,从小便培养玉珩。玉珩心中很是崇拜自己这位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的父亲。
这么许多日过去,玉珩也明白了一件事情,拓跋楚燃是皇后最小的孩子,这辈子不可能与皇位沾边,估计也就是当闲散王爷养着了,所以不是那种心机深沉的性格,但是这样的性子到了长安城,人多嘴杂怎么自保呢?
大军返程,驻扎在城外中军驻地南、北郊大营,不能带回京师,带回京师则视为谋逆。 玉珩只带了少量将领、亲随回了京师,长安城门口十里外就有仪仗在迎接将军凯旋,热闹非常。 ---- 此段历史确实发生在当时,此人虽没有名气,比起后世的昏君不常被提起,但是以上描述确实是真的,我看完也是觉得,这太离谱了吧!但是残忍的偏偏是真的,以及那27个孙子都是真的。
但是这个人的死法,有些不同,他被抓住提出要喝酒大醉,苻玉珩的父亲同意了,给了很多酒。后来,后来就真的醉死了,你没看错,真的喝多了醉死了。才二十多岁,感觉是不是比小说还小说,但是是真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一下这段历史。历史上叫他独眼暴君。
第5章 应对自如 进入长安城(与后世的唐长安不是一个长安),已经是偏下午了,长安城真的是极大,气势恢弘,是汉、后汉、晋、赵多朝的首都。 长安城12座城门、南北向8条大街、东西向9条大街,楚燃和玉珩所行的街道长的一眼望不到头,沿途是贵族宅府、宗庙、官署等建筑,占了整座城的一半。 远处可见未央宫巍峨耸立、金碧辉煌、前殿的阙楼直插云霄,处处透出王宫的庄严。一路上街道热闹、繁盛,民宅主要在城北,西北角是市场、上林苑等建筑。 虽然现在的魏国是小国,但是长安城仍可见当年汉时风貌,便可遥想汉朝时,这座城必然是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征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玉珩领着楚燃,随行的还有大鸿胪的官员,楚燃奇怪一件事情,长安城的街道上,大多都是牛车,而非自己坐的马车。 一行人去了楚燃的住处质馆,比起长安城沿街的建筑,质馆确实朴素的多,只是普通的宅邸,因为代国是小国,而且又是在代国生死存亡边向魏国求助提出联盟,愿意提供质子一枚,自然楚燃的身份、待遇都不是特别重要。 所以魏国也没有给以高规格的待遇,居所根据身份而定,自是一般的,质馆大小、内部结构布置相对简单,肯定不是简朴、寒酸的会丢了魏国的脸面,但是绝对说不上精致、奢华。 玉珩大概也知道,大鸿胪会把楚燃安排在哪里?这种外交之事都是遵从王朝礼制,也就是如此。 这里与楚燃在代国皇宫的居所,当然是有天差地别的,但是喜的是这孩子居然没有表现出失落,这倒是让玉珩有点……。 一路上这孩子都随性散漫的,玉珩以为他多少会有些不懂事但是楚燃一点没有表现出来,很有礼的向大鸿胪官员道谢,得体得安排自己的仆从入驻,多少有点小大人的意思了,玉珩想还是接触不多,不能完全了解这个孩子。 回京后大军得胜,凯旋而归仍是各种的祭祀仪式,祭天地、祭先祖,庆功宴、封赏,玉珩有点忙就没有去过小楚燃那,这一路常常相见又许多天时间,是时不时的会想起那个粉雕玉镯的孩子。 按礼节质子是应该要上殿觐见魏国皇帝陛下的,也就是玉珩的父皇,不知是因为楚燃的身份不过是求援国的质子,还是因为楚燃自己也是个半大的孩子,父亲安排官员不需在大殿上觐见了。 但毕竟是代国的皇家嫡子,如果太轻慢也绝对是不合适的,酌大鸿胪卿负责设宴款待,大鸿胪卿属于中央九卿之一,相当于是现在的外交部部长,接待拓跋楚燃官职上也是合礼仪的。 毕竟拓跋楚燃是个半大的孩子,进未央宫前殿也是怕这孩子会殿上失仪,毕竟不是成人使节。大鸿胪卿接待也不会落人口实,仿佛我大魏国不懂礼仪,毕竟父皇尊重汉家文化、王丞相也是汉人,魏国一切礼制从习的都是汉朝礼制。 玉珩知道这件事情后,想想楚燃这几日与自己的相处,这孩子的性格实在是天性活脱,这样的款待,虽说是款待也代表了国家的风范。 那孩子会不会胆怯?会不会说错话?会不会问出上次问自己的话“哥哥,你父皇是篡位吗?”。那这孩子就有大麻烦了,觉得还是不妥,找了大鸿胪卿在参宴名单上加上了自己。 在宴席上,楚燃看见哥哥自然是喜不自胜的,有好几天没有见过哥哥了,他自己也一直是在质馆,虽然偶有去长安街转着玩,但是却没有贸然拜访玉珩哥哥。 楚燃当然知道玉珩哥哥住在哪里,但是哥哥战胜归来要参加各种仪式、庆典、去见他的父皇,小楚燃就没有去过。最重要的是这里是魏国、玉珩哥哥是皇子,是将军,他是质子,这毕竟不是在回城的马车上。 这好几天了,再见到哥哥真是开心的不行,毕竟整个魏国他就认识哥哥这一个人。但是他忍住了,这宴席他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啊! 只能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板一眼、像模像样的与大鸿胪卿交谈,有问必答,交谈也是进退的当、虽是孩子说话也不紧张、怯懦。
6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