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声明,本文是架空时代,不代表现实中的任何国家,也不代表作者观点,仅仅聊作一乐。
“似紫石英,百炼不銷,可以切玉。”——选自《旧唐书·西戎》
第57章
比试洋文?
真是闻所未闻!
一时之间,无论是经纶满腹还是武功盖世,一群唇枪舌剑宠辱不惊的国之重臣通通三缄其口,怂成了鹌鹑。
原因无他,中原大顺,虽说还不至于刚愎自用到大放厥词“天.朝上国、华夷之别”且同时以礼待客,但毕竟年年万国来朝,是一等一、实打实的大宗主国。朝内文臣或许个个深谙四书五经之妙,也可能对于周边友邦小国的语言通晓一二,但是——
对于天各一方八竿子打不着的西洋人,怕是祖上三代也难得一见吧!
更别说短时间内成为洋语言大师了!!
大顺君臣表面上维持着淡定自持,实则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至此,整个保和殿上下笼罩着一股降至冰点的低气压。
“哈哈哈,正合我意!”死寂之中,那匈奴文臣突然又大笑出声,他向高座上学着中原礼节拱了拱手,眼珠一转,狡黠道,“说洋话,这么陌生的东西,如此公平,由不得某一方投机取巧了!!”
话里话外难听得紧,崔苓暗自握拳,按捺住想冲上去撕了那厮嘴的冲动。
王锖心中也气不过,但如今匈奴逐渐势大,而大顺自白虎兵符失踪以后暂未练成漠北铁骑那般神兵,只得一忍再忍。他咬牙道:“那贵国可有选出比试之人?”
“早就选好了,”那文臣顿了顿,笑道, “就是我——”
“……们的拓跋铭大将军!”
闻言,他身侧的铁塔大汉虎躯一震,瞪得铜铃大的眼睛不可置信地回过头去,显然没预料到还有这么一手:“那戈,怎么会是我?!”
那位名叫那戈的匈奴文臣笑了笑,转过头去脸不红心不跳地开始扯淡:
“将军,这是天命所归。”
拓跋铭面无表情:“……”
“去他娘的天命所归!!你们要在这乱来就算了,老子才不……”片刻之后,拓跋将军爆发了,他破口大骂,差点拍案而起。然而还没来得及解气,那戈就忽地靠近他,阴恻恻地用两个人才听得见的耳语低声道:
“将军难道没看出来吗?这堂堂大顺国平日里眼高于顶,但此时怕是连一个会洋文的也找不出来。”
“您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多少与西边那头的人有些接触,洋语言自然也小有所成——您以为我不知道?”
“草原神兵败在漠北铁骑的手里,是拓跋氏走得最差的一步棋。带着一支摸不清有没有反心的劲旅,你难道还天真地认为王汗真的在重用你么?”
拓跋铭神情愈发凝重下来,刚想开口辩解,却被身侧人咯咯怪笑地打断了:
“今日这局,您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拓跋铭皱紧眉头,一言不发。
“……汤王兄,你在西域停驻多年,可有与洋人有过交涉?”彼时,王锖也转过头去询问坐在下首的西疆王。
“回陛下,”汤陶站了起来,神色惋惜地微微摇首,“再往西部边境或许有西洋商人与西域本土百姓做些买卖,怎奈何臣才疏学浅,对西洋语言确实未有涉猎。”
“你们呢?”年轻帝王的眼神扫向在座其他臣子。
众人低着头,不约而同沉默着往后挪了三尺。
“……”这回不但是太后胃疼了,连方才信誓旦旦的皇帝也开始头痛。
气氛一时僵住,偌大的大顺朝中竟无人请缨。
“先不论参选者是何许人也,”还是皇甫翊开了尊口,打破沉默,“那东瀛使者,你先说说第二场比试的流程罢。”
“我们的史密斯先生会向您及诸位解释清楚的,”那两个矮小的东瀛人异口同声道,他们躬了躬身,自请回席,“身为局外国使,外臣先行告退。”
于是,在场的所有目光集中到了那位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身上。
万众瞩目之下,这位洋先生不紧不慢地走上前来,俯身行了一礼,慢条斯理地从怀中掏出一个东西,再神态自若地……
说了一串鸡狗不如的语言。
一句也听不懂。
跟鸟语比也不遑多让。
……至少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这么觉得。
在场的大顺重臣们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在好不容易确认过都听不懂的情况之后同时放宽了心,反倒心安理得地把视线移向了史密斯手中的那个物件——
那是一个神秘而精美的银色圆盘,比之许多外物都显得分外小巧,上面鬼斧神工地雕琢着繁复古典的花案纹样,却与中原的传统纹饰大相径庭。清脆的滴答声细微却无比紧凑从其中传出,有些目光如鹰的已经看出其中的黑色细针几乎隔不了多久就会微不可差地转动,而它们所指向的那些奇怪符号确实令这些文韬武略的朝臣百思不得其解。
拓跋铭抿唇,手托着下颔,似乎在从为数不多听得懂的文字中寻找真相。
各国使臣议论纷纷,神态各异。
史密斯自顾自地叽里哇啦说了一通后,感受到千百道近乎死鱼眼一般的死亡凝视汇聚在身上,继而仿佛找到了一丝优越感,扶着额头夸张地长叹一声。他把那链子一扣佩在身上,又从兜里翻出了两张泛黄的纸,分别交到两国大臣的手中。
“这……似乎是一种计时的器物?”拓跋铭领着一众匈奴使臣并名珠公主开始分析。
明珠蹙眉:“但那个黄毛给我们的纸上又写了什么?”
“翻译不全。”征战沙场的拓跋将军此刻却像个伤春悲秋的文人,他把那纸翻过来倒过去地看了又看,半晌后猜测道,“莫非是写来解释用处的?”
“有可能诶。”
有个匈奴人灵光一现,以拳击掌:“他怕不是想让我们来搞懂这东西的用途,谁先弄明白谁就能取胜?”
其余众人略一思索,纷纷点头。
与此同时,大顺这边也并不安生。
原本应该是先呈给圣上和太后看的,但皇帝陛下大手一挥,直接命底下的朝臣轮番来看,众人拾柴火焰高,堂堂文化大邦,总不能因为一点洋文就轻言认败。
于是乎,一群半老头子这个看了那个看,啧啧称奇。他们捋着胡须,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天马行空的想象——
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来自外邦的装饰品,无甚用处。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装东西的球形盒子。
还有人更离谱,直接断定这就是巫术占卜、夜观星象的神妙仪器。
整个肃穆庄重的大殿顿时被一群原本肃穆庄重的朝廷重臣吵得掀翻了顶。
“我怎么感觉……这倒像是一个与日晷、水钟相类似的物件?”常年流连于各种稀奇事物的雍王殿下拖着下巴喃喃自语。
“皇弟所言甚是,”长公主凝眉颔首,“本宫深有同感。”
王胤锦眉心一跳,刚欲再言,却听高座上之人淡淡开口了——
皇甫翊神色中划过些许异样,伸出玉手:
“把那纸拿给哀家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出场人物:
老师:0人,总计9人
四个英语课代表都不在场,艰巨重任只能由English teacher亲自上阵了~
角色NPC人物的心理并非作者心理,熹微对英语还是有好感滴(>y<)
第58章
看似一直安静不语,太后娘娘实则从方才起就没有歇着。
她受到了三十载来从未有过的极大的震撼。
甚至内心的多彩程度已经丰富到堪比史密斯先生喋喋不休的嘴皮子了。
——整个大殿上荟萃了大顺最有名望、见多识广的文臣武将,可是所有人无一不对那陌生的西洋话一头雾水。但唯有她自己,一个困在深宫之中足不出户多年的妇道人家,竟然将那一连串奇奇怪怪的字符和音调拼凑在脑海中,而且顺畅地将个中含义理解了个透彻。
行云流水,毫不拖沓,也毫不费力。
就好像她本来就将这种语言烂熟于胸。
皇甫翊暗自蹙眉,百思不得其解。
她以前从未习过外邦语言,就连如今的万国进贡,也是使臣自学的中原话,无需宗主国刻意下苦功。
而且自她降世以来,无论是镇国公府嫡长女、太子妃、皇后,还是当朝太后——纵使尊贵万分,也没有哪个身份能证明此情此景的合理性。
莫非……真的是前世修来的因果?
皇甫翊暗暗心惊。虽为太后之尊,但她打小就对鬼神之说将信将疑,今日毫无征兆地能读懂洋文,这等天赐福祉,实在是打了她个措手不及。
然而时不我待,没等她来得及细思,那一张写满了洋文的薄纸已经被呈了上来。雍容的美妇人轻轻将其拿起,手腕微微颤抖,小声喃喃地读出声来:
"This is a portable timer, an essential packaging for celebrities and gentlemen, and a symbol of loved ones. It is such a great invention - the pocket watch..."
满满一页凌乱的笔记,让她明白了所谓“怀表”就是那位史密斯手中拿的物件,同时也解释了西洋与大顺截然不同的计时法子,其中道理令历经千帆的太后也啧啧称奇。含义大半已经看得透彻,她刚欲开口,却听下面传来声音:
“这位……史密斯先生,我等已经明白这怀表是如何用的了。”
是拓跋铭蹩脚的西洋话。
金发碧眼的外邦人闻言喜出望外,他回过头去,把身上的怀表解开交到那粗糙宽大的掌中,郑重其事地又冒了一串怪话。
是在提醒他向在座的众人展示一番。
拓跋铭点点头,将那块表举过头顶。他本身就高如铁塔,这样一举更是令四面八方一览无余。只听那人粗声粗气却又煞有介事道:
“正如同我们草原人利用帐篷上的烟筒孔以太阳方位计时一样,这怀表也是西洋人发明的一种计时器物。他们把一日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又会细分下来从而刻在这个表上……”
保和殿内环绕着他一个人浑厚的声音,他讲的是中原话,明明应该是一代文墨不通的悍将,此刻却硬生生地多了些儒生气。介绍出来的也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令史密斯都不觉连连点头。
怕也是为了争一场赢下尽了苦功。
彼时那戈的神色却逐渐阴鸷下来。
枯瘦的手在桌案上来回抓了抓,仿佛不抠下一层木屑誓不罢休。
“拓跋铭,你还真是……有些本事。”他暗暗笑了一声,眼神中流露出杀意,兀自咬牙切齿,“不过没关系,磨刀小试而已——下一次,你和那顺国就都没这么走运了……”
与此同时,拓跋铭的讲解已经落幕。
迎来了一片叫好声。
59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昔我往矣 昔我往矣(2) 昔我往矣(3) 昔我往矣(4) 昔我往矣(5) 昔我往矣(6) 昔我往矣(7) 昔我往矣(8) 昔我往矣(9) 昔我往矣(10) 昔我往矣(11) 昔我往矣(12) 昔我往矣(13) 昔我往矣(14) 昔我往矣(15) 昔我往矣(16) 昔我往矣(17) 昔我往矣(18) 昔我往矣(19) 昔我往矣(20) 昔我往矣(21) 昔我往矣(22) 昔我往矣(23) 昔我往矣(24) 昔我往矣(25) 昔我往矣(26) 昔我往矣(27) 昔我往矣(28) 昔我往矣(29) 昔我往矣(30) 昔我往矣(31) 昔我往矣(32) 昔我往矣(33) 昔我往矣(34) 昔我往矣(35) 昔我往矣(36) 昔我往矣(37) 昔我往矣(38) 昔我往矣(39) 昔我往矣(40) 昔我往矣(41) 昔我往矣(42) 昔我往矣(43) 昔我往矣(44) 昔我往矣(45) 昔我往矣(46) 昔我往矣(47) 昔我往矣(48) 昔我往矣(49) 昔我往矣(50) 昔我往矣(51) 昔我往矣(52) 昔我往矣(53) 昔我往矣(54) 昔我往矣(55) 昔我往矣(56) 昔我往矣(57) 昔我往矣(58) 昔我往矣(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