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观澜陡地生出一丝怀疑来。 他缓缓抬起身,水珠沿着下颌往下淌,滑过白皙的脖颈,随着喉头的浮动落在锁骨上方的凹陷。 濡湿了肌肤。 陆依山紧盯着那消失的水珠,心神倏地一荡。 “你......” 叶观澜哪里想到房里还有一个人,猛然睁开眼,沾水的羽睫急急扇动两下,显出一种半明半昧的慌张。 “欢喜呢,怎么不是他?” “那小子在楼下被灌得七荤八素,我拍他几次不醒,只好作罢。” 陆依山一哂:“瞧二公子的意思,是嫌咱家还不如个毛头小子会伺候人了?” 叶观澜不动声色地扯了扯腰间仅有的遮挡:“天子近臣,岂敢叫您为在下俯身,观澜不是不知轻重的人。” “公子想来有所不知,咱家伺候人向来全凭心意。”陆依山手搭上腰带,作势要解开,“譬如二公子这样的,就很合咱家心意。” “你干什么?” 陆依山褪去外袍,踩着池边的台阶靠近,煞有介事道:“公子当日解带之恩,咱家当宽衣相报啊。” 好一派正人君子的说辞,叶观澜恼极反而没了脾气,耳垂在热雾里迅速蒙上了红晕,认命地说:“我没有和人一起泡澡的习惯。” 陆依山坐在池沿,拨开他颊边的湿发,手指摁上太阳穴,慢慢揉捏着:“巧了,咱家也没有,不过是看着公子这些天劳心劳力,不落忍,替你松快松快,顺道聊聊正事。” 话无好话,但力道却用得恰到好处。那是双习武的手,略带砂质的硬感是独属于武卒的粗犷,动作间又透着伺候惯贵人的谨慎。只要二公子稍一颦眉,便即刻放柔了手势,不可谓不小意体贴。 叶观澜天人交战片刻,最后屈从本心地舒展了身体:“督主要说什么,说吧。” 浴池边架着小竹几,上面搁着成套的茶具,托盘下压了两页纸,正是上回在泮冰馆被他私藏起,而后作为交换给了陆依山的物证。 “廖广生做私书生意有规矩,一应由雇主拿了手抄本来,再行付印。这本《闺阁懿范》,”念到书名,陆依山轻嗤了下,“经查证,乃廖广生受齐家公子齐赟所托,专门印来向孙贵妃献殷勤所用。” 尽管已有准备,叶观澜还是肉眼可见地一僵。 上一世的舞弊案发,最终促使昭淳帝下决心将父亲治罪的,非只有玉痕的一面之词,而是曾雉生前与父亲叶循往来的书信。 叶相笔力出色,墨宝流于民间,向来是人争相效慕的对象,临摹他的字迹不算难事。 关键就在于曾雉的复信。 事发后,叶观澜设法找到了这位状元郎既往的书稿,通览下来,竟和玉痕交出去的书信字迹如出一辙,不细看根本毫无破绽。 他犹不死心,逐字逐句地比对过后,终于在收笔处察觉了异样。 那些信件中,所有偏旁具“门”的汉字,尾一笔的竖钩皆无例外地被抹去,这给叶观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梁科场,对字迹工整程度的要求极高。举凡意在入仕的学子,都不会犯这样孟浪的错误。所谓的书信不可能出自曾雉之手,而能将他的字迹模仿得如此乱真之人,多半与之交情匪浅。 叶观澜顺藤摸瓜,直到随军出关前,也未能揪出那个矫饰证据的人。 这辈子天时地利,他在泮冰馆无意间发现了这两页书稿,“门”字写法惊人的相似。 叶观澜直觉这不是偶然,可凭借自己绵薄的力量,前世未竞的遗憾今生也不见得能弥补,他索性把书稿当人情送给了陆依山,同时也换得东厂这个最大的助力。 九千岁果然没令他失望。 陆依山道:“圣上最恨前朝后宫相勾结,此书明里标榜孙氏的德言容功,暗中却是为了吹捧寿宁侯的门楣世勋,这可实打实地犯在了圣上的忌讳上。即便外戚不是主谋,传扬出去也免不了要吃挂落,公子送给东厂的人情,咱家记住了。” 叶观澜倒茶,没言语。 “话说回来,齐赟也是出身阀阅的麒麟子,竟然沦落到阿谀权贵的份上。”陆依山拇指回落,不经意蹭过叶观澜的耳垂,“二公子身为他的竹马之交,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他有意咬重了“竹马之交”的字眼,叶观澜沉默地移开视线。 白日的庄周,清醒的蝴蝶,流年虚妄,终到了该戳破的一天。 半晌。 “我与思渠自幼相识,他长我一岁,先我开蒙。就连思渠二字也是父亲所取,意在鞭策他常思渠水,正本清源。” 叶观澜声线渐低,“可是如今清流已浊,向东难回,督主若担心我为旧情贻误了眼前事,那便是您杞人忧天了。” 陆依山安静须臾,笑道:“公子口风转的快,心也是真狠。” 叶观澜自顾自地说:“从妖书案再到这份手抄本,齐家和外戚的关系远比咱们想象中更紧密。如果江南舞弊真的和齐耕秋有关,那么寿宁侯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督主想要为储君廓清来路,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陆依山微微敛容:“多谢公子指教。” 泡得差不多了,叶观澜正待起身,伸手却抓了个空。帕子就搁在陆依山腿边,和叠放整齐的衣物在一起,他想了想,收回胳膊,轻拢于水下。 “对了,曾雉那头还是要盯紧些,对方一击不中,焉知没有后招。那也是个瓷心眼的主。” 陆依山揩了手,贴心地将衣裳帕子挪到近前,人走远:“公子尽可放心,他算此案半个人证,会试以前,东厂自会派人寸步不离地看着他。” 叶观澜坐身不动:“还有今日在画舫上的那些举子……” 陆依山忽就笑了:“公子无时无刻不在虑及他人,依我看,眼下真正该虑的是你自个吧?这四面光寒的,我见了都替你着急。” 叶观澜难得恼失了分寸,旋过身去,手臂撩得水花四处乱溅。 陆依山望着这样细腻鲜活的二公子,眼中笑淡了些,转而被一种深邃的怀想所取代。 当年覆舟山下,枫林尽染,一片红云翩然至,盖过了漫山华彩。凶牛尥蹄当前,高台之上坐满了看热闹的天潢贵胄,那些人的兽的叫嚣谑笑,都被他摒弃在五感之外,只独记住了一个脆若响泉的声音。 “接住,千万小心啊——” * 此夜风波还未知下情,隔三日,距离镇都数里外的洗墨林又传来了消息: 徽州知府进京的车驾遭人劫道。 劫便劫罢,偏这位岑老爷不急着报官,反而心急火燎地摸去了城东聂岸府邸。陆依山率众去寻时,刚好将其堵在了门上。 与此同时,京营为了抢功,出动百名锐卒在方圆十里内展开搜捕,很快找到了失踪的马车和匪首。但出人意料的,马车上装着的正是徽州府前不久报失的三万两矿税银,而出手劫道的却是被遍地通缉的大盗三江鼠。 这下岑知府浑身长嘴也扯不清了。 矿税银从各地征来,是要填入皇帝内库以为私用的。有那狗胆包天之人,竟敢将手伸进圣上的口袋,昭淳帝一气之下,要在武英殿亲自裁断此案。 “银子在徽州知府的马车上被发现,底部钤印证实了是矿税无疑。赶车之人是姓岑的的亲信推官,这笔贪墨的罪名,他无论如何都开脱不掉。” 玉桉腰间吊着布袋,急声追问:“老七呢,他如何了,受刑了没有?” 叶观澜打开扇,又一下下合上,缓声道:“与其说他御前受审,不如说他是去告御状的。杨开指认,税银被盗一事,从头至尾都是徽州知府贼喊捉贼。他有案底在身,岑知府便动了栽赃的心思。去岁税银刚征上来,徽州府就报了失窃,把锅扣到他头上,银子却进了姓岑的口袋。幸有张御史洞察秋毫,才阻止了这桩冤案。” 想起廉官后来的下场,叶观澜心中悒郁,如坠千斤。 “后来,张大人一家被杀。姓岑的唯恐担责,便使出祸水东引这一招,再次让杨开当了替罪羊,顺道昧下了被起缴的赃银。” 玉桉忍不住啐了句:“真他娘的鸡贼。” 叶观澜说:“杨开不忿两次担了虚名,索性假戏真做一回,纵使落网,也要拉着这帮蠹虫一道下水。” “他糊涂!”玉桉气得直跺脚,“这可是杀头的大罪,能是他拿来赌气的吗!横竖咱们这样的人,什么虚名没担过,何必逞这一时的意气,误了卿卿性命!” 叶观澜知道,唯有这么说,生性多虑的昭淳帝才不会对张汝良和杨开的关系起疑,旋而把注意力都放在岑知府的贪墨行径上来。 三劫官银,要讨还的哪里是他杨开的清誉。 “素衣染缁终成雪,千帆过尽海升平。”叶观澜转眸道:“这世间最令人心折之处,不就是闯过了血泥污淖,还能捧出一颗干干净净的赤子心吗?” 杨开既已归案,矿银失窃的真相随之浮出水面,“张汝良死于分赃不均”的说法也跟着不攻自破。 岑知府被劫以后,第一反应是去找了锦衣卫指挥使聂岸,这件事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寿宁侯之流为撇清干系,极力否认与贪墨矿银一事相关,并试图将张汝良的死归因于他对矿银案的起底复查上。 这种狗咬狗的事情,陆依山没兴趣掺和。但牵涉到在办的命案,陆依山即刻请旨,要求调阅徽州府过往十年的积案卷宗,包括六县上报未结的讼状。 张家虽然烧了,但徽州府衙的文库还在,大门钥匙由寿宁侯亲自递到他手上,陆依山焉有不接的道理。 翻旧账最是件体力活,陆依山亲自带人押了十大箱文卷回京,又搬来把椅子,翘着脚看都察院里的老学究梳理盘点,凡有疑问的一律画圈筛出来,保不齐哪件就是姓岑的贪赃枉法的罪证。 这事锦衣卫插不上手,聂岸被那拎不清的岑知府黏上,惹了一身骚,这几日称病,连早朝都不敢上。 九千岁烦心朝政,腾不出空来叨扰二公子。叶观澜闲暇的时间无处可去,便时不时到曾雉下榻的馆舍消磨光阴。 曾雉出身贫寒,靠吃百家饭长大,连进京赶考的盘缠都赖乡里资助。他住的地方简陋,烧不起火盆,二公子送来的那盆君子兰只能用写废的稿纸包住根,就怕冻坏了。 叶观澜信手捡起一张,看了半晌,问:“这是你新写的?” 曾雉给花浇过水,爱惜地拢了拢新绽出的两片嫩叶,道:“再有十日便到会试之期,随便写写,当是练手而已。” 纸上所书乃一篇讨论税法改革的策论,词锋犀利,鞭辟入里,便是在叶观澜看来,也不失为上乘之作。 若无前世那些龃龉,兴许这会是个有功社稷的槃槃大才。 叶观澜稍作思忖,提笔在纸上涂改一二,对曾雉说:“观点很新颖,也许会合圣上心意。只是其间有些论据用的不当,恐有喧宾夺主之虞。”
136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