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赶紧缩回脖子,继续蹲在草丛中,整颗心都不由地提了起来。 只听见淳于琼道:“刚刚明明远远地看见有一个人影,怎么跑近了却突然消失不见了?如此鬼祟躲藏,必有问题。说不定就是那曹孟德!你们,去那边树林里找一找。” 于是有数十个骑兵走下马来,抽出刀剑,向着树林走去。 眼见着一个兵士距离自己藏身的灌木越来越近,曹操暗道:“这群人来势汹汹。如今,只有奋力一搏方有一线生机。” 于是曹操从灌木丛中跳了出来,一剑刺死了兵士,跳上马匹夺路而去。淳于琼见了,当即领兵去追。 曹操自小任侠放荡,骑射十分精湛。如今虽然身体疲惫,但却在淳于琼的追逐下半点不落下风。淳于琼带着一百精兵追了许久,两人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半点拉近。 淳于琼气急,当即道:“府君有令,曹操若胆敢反抗,就地格杀!弓箭手,放箭!” 于是一阵箭雨从后向着曹操袭去。曹操挥剑斩箭,右手臂上中了一箭,大叫一声滚下马去,紧接着一路翻滚,直接滚到了路旁的树林中。曹操扶着树干站起身,不敢有丝毫耽搁,拼命地朝前跑。 此时,夜色逐渐浓重,视野不再清晰。树林中草木茂盛,更是像披上了一层黑纱一般。举目望去,只见得到影影幢幢的各种黑块,看不清到底哪个是曹操哪个是树木。 无法放箭射杀,也难以骑马追赶,淳于琼便带着一百精兵下马追赶。不多时,便瞥见前方有一抹深红色的衣袂晃动,立刻照着就是一剑刺下! 衣料撕裂的声音在黑夜中响起,曹操猛地从后面蹿了出来。原来那衣服是曹操故意挂在灌木上的,就是为了引淳于琼来刺。如今淳于琼中计,曹操立刻抓住机会反杀! 曹操的这一次偷袭设计得极妙。可惜,淳于琼也不是吃素的。作为袁绍麾下排得上号的武将,他的剑术身法也都十分厉害!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淳于琼就地一滚,避开了那刺向心窝的一剑,只在右肩上增添了一个深深的伤口。 后面的精兵们赶了上来,一部分人将淳于琼护着退出战圈保护了起来,一部分将曹操团团围住,举刀便砍! 四面受敌,这下曹操是插翅也难飞了! 【作者有话说】
第134章 你们放心 曹操肩膀中箭的那一瞬间,便明白如今的局面九死一生。唯一的一线生机,便是一剑刺死淳于琼。剩下的兵士们见首领已死,自然不会再拼命,他才有可能借机逃脱。 机会只有一次,必须要好好把握! 于是,他先是故意滚下道路,跑入树林中;然后再脱下外袍挂在树梢上,为的就是引诱淳于琼下马追赶,抓住淳于琼以为自己已经得胜的那一刹那,一举反杀! 可惜,淳于琼在最后一刻躲了过去,他的计谋失败了。 袁绍的精兵们将他团团围住,举刀便砍,眼见着就要将他剁成肉酱! 曹操心中大悲:难道我今日就要丧命于此了吗?那天子的血诏该怎么办?国贼袁绍就任由他逍遥法外? 不! 绝不可以! 一想到袁绍,曹操心中便油然而生一股巨力。他大吼一声,举剑猛攻过去。片刻之间,手杀十数人! 如同一只浴血的猛虎,在黑夜中厮杀纵横所向披靡! 精兵们顿时大骇,不由地停下了脚步,不敢再上前。 淳于琼包扎好了伤口,见状不由地大怒:“不过是丧家之犬,有何可惧?”说完,举剑便攻。 曹操刚才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但身上也受了不少的伤。如今,不过是强弩之末,纯靠着一身信念在勉力支撑。再与淳于琼这等武将对战,很快便败下了阵来,单膝跪地,气喘吁吁。 淳于琼傲然而立,冷眼睥睨着曹操染血的发髻,举起手中宝剑,对准曹操后心一剑刺下! 就在此时!尖利的破空声呼啸而起,一支羽箭紧随其后,精准地射中了淳于琼的面门。淳于琼惨叫一声,仰面向后倒去,被精兵们伸手扶住,生死不知。 一队白马骑兵从树林中冲出,上面的骑兵各个弯弓搭箭,百发百中。为首的那个将领生得身材魁梧、面容俊美,双目如星辰,浓眉如刀剑,身穿黑狼衔环铠、外罩蜀锦团花袍,手上拿着白羽忘归弓,腰上别着精钢八面剑,□□骑着沓飒白义马,光华俊逸宛若神祗! 正是刘备的师兄北平太守公孙瓒! 公孙瓒领着白马义从如暴雪般呼啸而至,所过之处必有人血溅三尺。淳于琼的精兵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纷纷败走崩逃。 “曹校尉!”公孙瓒跳下马来,紧走两步,将曹操从地上扶起。一边招呼着兵士来为曹操疗伤,一边感慨,“幸好赶上了,否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向玄德交代。” 曹操被七手八脚地处理好了伤势,慢慢地恢复了些精神,不由地好奇道:“府君这是何意?” “你来见我的时候,不是替玄德带了一卷《礼记》吗?” “是的。” 公孙瓒笑了笑,眼中带了点怀念:“当年我们一同求学时,玄德的确被师长罚抄了二十遍《礼记》。我与刘德然想要帮他,却被他拒绝了。玄德让你带着《礼记》来找我,正是在暗示我,让我像当年帮助他一样帮助你。” 曹操又将他之前送《礼记》给公孙瓒的经过回忆了一遍,恍然大悟。难怪当时袁绍要带走《礼记》时,公孙瓒毫不犹豫地就给了出去。原来《礼记》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送《礼记》的这件事情。 思及此,曹操心中又不禁有些酸楚感慨。袁绍聪明绝顶,敏锐地察觉到了刘备在借他的手送迷信,并且果断出手带走了《礼记》。只可惜刘备棋高一着,让他的机关心思统统落了空。 公孙瓒道:“自从那日之后,我就一直留心你的动向。可惜袁绍对你看管甚严,一直未能再和你单独接触。直到今日袁绍行刺陛下,营中大乱,我这才找到机会。” 曹操叹道:“府君救操性命于危机之中,操铭感五内!” 说着,曹操伸直手臂,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大礼。 公孙瓒将曹操扶起,笑道:“细算起来,罚抄《礼记》之事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曹校尉可知道,为何我将此事记得如此清楚吗?” 看着曹操懵懂的模样,公孙瓒忍不住大笑起来。他一笑,就好像有月光穿云破雾而来,照得整个世界都明亮了三分。 曹操不由地心里一酸:这家伙怎么这么会长? 公孙瓒道:“因为玄德被罚的日子,正是与曹校尉你一起棒杀蹇图的第二日!之前与曹校尉一起经历了那样的大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所以呀,虽然表面上看是我救了曹校尉你,往深了讲是玄德救了你,但再往深了细究一下则是曹校尉你自己救你自己呀!这正是应了曾子的那句话: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呀!” 曹操愣了一下,也不由地跟着笑了起来。他当然不会自大地认为真的是他自己救了自己,但公孙瓒所说的那番话还是深深地触动了他。 多年前,他行过的善举,为他今日挣出了一线生机。那么袁绍呢?他今日做过的恶行,又会在什么时候为他立下毁灭的墓碑? 公孙瓒护送着曹操一路行到雒阳,带去了刘辩驾崩的消息。 阿备叹息一番后,按照礼仪为刘辩发丧,定谥号为“愍”。 《谥法》中有言,“在国逢难”约“愍”。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个谥号是季汉朝廷听闻刘协驾崩后,为其拟定的。之前的皇帝刘辩因为被董卓废掉了,历史上只以少帝相称。 如今兜兜转转,刘协的皇帝头衔被立又退,以后大概率在史书上会被称为“少帝”,“汉愍帝”的头衔则落到了刘辩的头上。细想起来,还真是一种微妙的缘分。 阿备看着刘辩的牌位,一撇一捺地用眼光细细描摹着上面的字迹,不断地在脑海中想象刘辩身死时的场景。 从曹操的口中,他得知了刘辩最后的谋划,也听到了他不解的叹息。 若是能再忍辱负重几日,等曹操从雒阳带兵而出、奉诏讨贼,天子未必没有重掌朝政的那一日?为何要那般冲动,白白送了性命呢? 但他想,刘辩虽然从小性格懦弱,但心思却比常人更加细腻。从他能在刀柄中藏书,而且一藏就藏两道诏书,做好了一近一远两个计划来看,他的思虑也不可谓不周全。 刘辩冲出营帐与袁绍刀兵相向,未必就真的是自寻死路。或许在他的心中,也早就筹划好了两种方案。 若是袁绍退让,那么他就名正言顺地带着一帮诸侯兵士脱离袁绍的掌控,回到雒阳,再重振旗鼓,讨伐逆贼。 若是袁绍不退让,那么他就可以趁乱而起,斩杀袁绍,以天子的名义夺下袁绍的兵权。 哪怕是在混乱中被袁绍杀了,他也可以以自己的天子之血,彻底抹杀掉袁绍行动的合法性,从道义上将袁绍逼入绝境。 刘辩的行动,并不是不自量力,而是蚂蟥附骥的奋力一击。 阿备没有见到刘辩临死时的表情。但他相信,刘辩的嘴角或许是微微上翘的。 子时过去,灵堂上只余下了阿备一个人。夜风骤然而起,吹动了大堂中悬挂的布幔灵幡。 一片灯火摇曳之下,阿备恍惚看见一个白色的身影立在灵位前,正朝着自己莹莹而笑。 “皇叔!”那白色身影开口,分明是刘辩的声音。“朕一直记得皇叔对朕的教导。皇叔你说,朕这次做得好吗?” 阿备想起多年前,他还在皇宫中担任刘辩老师的时候,勤奋好学的刘辩每每完成了一部分功课后,都会兴冲冲地跑来找他,献宝似地将功课举到他的面前,脆生生地问着:“皇叔,我做对了吗?皇叔,我做得好吗?” 刘辩的眼睛圆圆的,有着如流水般温柔的弧度,恰似他温和细腻的性格。而每当他笑起来的时候,那双眼睛又会深深地弯起,变成两弯温柔的月牙。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阿备的鼻子有些酸涩,嘴角却还是如从前一般弯了起来,温和地夸道:“嗯,陛下做得很好。” “真的吗?” “真的。” 刘辩嘻嘻地笑了起来,很是开怀的样子。然后他深深地望着刘备,道:“接下来的事情,就要拜托皇叔了。” 疏忽之间,刘辩的身旁又出现了一个白色的影子,身形比刘辩高大许多,面容则是汉灵帝刘宏的模样。 刘宏也深深地望着刘备,道:“接下来的事情,就要拜托君了。” “嗯。”阿备重重地点了点头,“你们放心。” 又一阵夜风吹过,大堂中灵幡摇曳,那两道白色身影如同青烟一般消散不见了。
142 首页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