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方抬头看到他略含笑意的眼眸,心里一片酸涩,叹息一般开口:“是啊,简直是孽缘。”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不知死活的人,先是被刺杀,又被一直怪猫拐到异国他乡,江山都要没了,居然还笑得出来。 “阿政,我会让你回去的,平安回去。”子方伸手抚平他王服上的褶皱,继续道:“不过咱们突然间流落此地,所知太少,还是先打探一下情况吧。” 如果小黑所说是真的,它不会让他们两个死在这里,否则它的计划也难以实现。这家伙老是卖关子,说话不清不楚的,看来只能他们自己去找线索了。 赵政颔首表示同意。 这里约莫是酷暑时分,太阳亮的晃眼,稀薄的云层仿佛被晕染在天穹上的几道笔触,一点儿也遮不住日光。 两人换上那队士兵的服装,骑着马向前去。按照刚才那个士兵的说法,前面就是寿春,到城内或许能打探到更多消息。 毕竟他们本来的着装在这个时代太过怪异,又十分闷热,尤其是秦王的王服和冠冕,要是被发现,怕是会被误以为是哪个想称王称帝的野心家。 这里似乎刚刚经历战火,一路上越来越多的兵刃和盔甲,死尸一片,血迹早被蒸干,在烈日曝晒下散发出浓重的腐烂气息。 兵戈之下,没有谁是胜者。历史不断前进,碾碎敌人的车轮终究也会朝自己倾轧而来,唯留一地的血迹斑斑。 马儿踏着刚长出来的杂草,沉默着向前去。
第59章 沧海桑田 战国是大乱之世,诸侯争霸,连年征战,而五百多年后的这里,历史轮回一般再次天下大乱,又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短暂地结束了九州大地自汉末以来的数十年变乱,却把帝位传给了天生痴傻的儿子司马衷,也就是那位能说出“何不食肉糜”之言的晋惠帝。而诸王势大,纷纷想要篡位夺权,举兵造反。 中原又起战火,八王之乱不仅直接导致了西晋的覆灭,也让北方的少数民族得以趁机涌入。胡人南下混战,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纷纷崛起,一时间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个割据政权,逼得晋室衣冠南渡,从长安迁都到建康。此后百年,胡汉之间争战不断,汉人王朝的政权蜗居于东南一隅。 子方尽量概括地说了些自己知道的情况,虽说三千年后学者们对这段时期的历史已经研究得比较成熟,留存的史料也比战国时期详细的多,但如果这里也是小黑所谓的支流,在这个平行时空里,历史不一定会像他的记忆里一样发展。 五百年足以让沧海变成桑田,所熟悉的一切都悄然改变。赵政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前方似乎又来了一队士兵,打扮和刚才的士兵差不多,但人数多出不少,大概有上百精锐。领队的是个年轻人,看着倒是器宇轩昂,不过脸上一副跋扈的样子。 “不是让你们去刺探情报吗,怎么就你俩回来了,其他人呢?”他皱眉,似乎觉得这两个士兵的长相有些不对劲:“新来的?怎么看样子有点眼生。” 身边的士兵摇摇头:“没见过这两个人,怎么看着像汉人呢?” 这对话过于熟悉,要是这些人一拥而上,可不太好解决。子方攥紧缰绳,脑海里思考着应对方法。 “哈哈,胡人和汉人真就这么大区别吗?我看要是胡人换上汉人的衣服,也未必能看出来。”这领队身边倒是跟了一个似乎是汉人面孔的清秀书生,若是只看他的样子,怎么也跟打仗沾不了边,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帮他们说话:“我看这就是两个年轻小兵,将军还是快问问他们打听到什么了。” 子方看了赵政一眼,摆出愣头青的样子,拱手道:“报告将军,我们和其他人走散了,没打听到消息。”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连个路都不会走吗?”那胡人将军怒骂了一句,把马鞭重重地甩在地上:“回去领罚,今天不要吃饭了!” 看来这位将军脾气是真不好,子方都有点怀念李信了,好歹李将军只是面冷傲娇,这家伙简直像个土匪头子。 毕竟人生地不熟,两人装起孙子,默默骑马跟在了队伍最后面。从未被人这么骂过的秦王倒是接受良好,还有心思打量了几眼那个书生。 子方瞅准一个看上去忠厚老实的士兵,开口问道:“这位大哥,我们是新来的,不太了解,将军一直脾气都这么不好吗?” “是啊,张将军性格一向如此,不过对大伙还是挺好的,跟着他能吃饱饭。” 一个年长的一些的士兵也凑过来说:“你觉不觉得,张三这小子比以前变了不少,我记得他以前脾气更急,而且杀人都不眨眼的。” 这个将军居然叫张三,真是通俗易懂啊,不过倒是很符合各种历史故事里的狠人形象。 “你别让将军听见你叫他名字,再说,将军好像改名了,叫什么来着?” 另一个士兵也加入进来:“张璨,那个汉人书生给取的,我看还不如张三呢,多好记。”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讲起了这位张将军的发家史,怎么从一个穷到吃不起饭的孤儿变成了如今颇受赵王石勒看重的将军,听起来倒是挺励志。 “其实将军还有个弟弟,我看呐,将军就是从他弟弟死了以后变了不少。” “那可不是,说起来他弟弟死了也是因为……” “唉,别说这些了,让将军听到心里难受。” 赵政突然插进来问了一句:“那诸位知不知道,张将军身边跟着的那个书生是谁?” “嘿,这个人可就奇怪了,当初将军不知道抽哪门子风,找了一个汉人书生当老师,要学看书识字。要我说,将军真是糊涂了,那些破书顶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我记得他姓高是不是,高什么来着?” 从他们的谈话里,两人大概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年之前,这个张三带领军队正在和晋军打仗,突然有一天,晋军派了个使者过来,说是要和谈,而这使者就是那个叫高珏的书生。 当时张将军带兵围城,困了晋国一座城池几个月,城内又遭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而守城的晋军也没有了粮草,来增援的军队还遥遥无期。再这么耗下去,恐怕不等敌人过来,城内的百姓和守城的士兵就得先饿死。 于是晋军的元帅派了高珏去和张三和谈,这高珏据说就是个穷酸书生,不知道怎么混到了元帅手底下干活。 他先是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文章送到赵军兵营,从尧舜谈到当代,说尽孔孟颜曾、仁义道德。还告诫对方如果继续攻城,也只会得到一座空城,老百姓不会支持他们。如果及时悬崖勒马,弃暗投明,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云云。 高珏虽然看着文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样子,倒是个写文章的高手。出口成章,一字一句都沾着典故,该煽情时也激情澎湃,读之使人潸然泪下,该议论时也凌厉尖锐,文字背后都好像有刀光剑影。 识货的人或许会大加赞赏,夸赞他文采飞扬,但对方可是胡人,能被几句话就打发了吗?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张将军不知道是真的被打动了还是怎么着,居然真的就愿意退兵了,还很盛情地在军帐里接待了高珏。 天真的小书生高珏满心欢喜,以为这个胡人是被自己打动了,刚想说一堆什么四海一家亲的外交辞令,却被告知这个胡人将军根本大字不识。他写的文章、说的话,这家伙根本一句话都听不懂。 “张将军真的不识汉文吗?”高珏大吃一惊,犹犹豫豫问道:“那您这是……” 胡汉之间几乎自古以来就有征战,近的就不必多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远的还有汉代的卫青、霍去病抵抗匈奴,秦代的蒙恬抗击匈奴、北筑长城。 但胡汉之间亦有非物理上的交流,战国时期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胡人的打扮装饰;汉代以来,也有来自胡地的瓜果蔬菜、服饰物品等等传入汉地。而胡人那边学汉话、起汉名的也不少,甚至赵王石勒身边最受重用的谋臣张宾也是汉人。 高珏本来以为这个张三将军是个懂得中原文化的胡人,还以为他是被中原的礼仪文化所感化了呢,没想到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毕竟叫张三这么随意的名字,他早该想到的。高珏忧郁了一下,立马感觉不对劲,既然这个张三不是因为被感动了才罢兵,那他是想干什么? “高先生,其实胡人和汉人也没有那么大区别,对吧?本将军虽然是胡人,但也想学一学中原的诗书。我看先生学问不错,怎么样,要不要来当本将军的老师?” 高珏瞠目:“什么,老师?这……” 合着自己是羊入虎穴,反过来被这家伙劝着弃暗投明了。 这一屋子凶狠蛮横、五大三粗的胡兵,看样子也不像是会遵循“两方交战,不斩来使”之礼,他若是敢说一个不字,恐怕立马就得血溅当场。 “在下哪里敢当将军的老师,只是略微懂几句酸话罢了,您实在是高看在下了!” “先生太过自谦,我都跟你们元帅说好了,你来当本将军的老师,本将军马上就退兵。”张三手里还拿着高珏写的那篇文章,坐姿颇为豪放,高声对身旁的士兵夸赞道:“你们瞧瞧,高先生这文章写的真是好。先生啊,你要是能让本将军也写出来这种话,本将军保你大鱼大肉、荣华富贵。” 你不是大字不识吗,装什么文化人呐!高珏被这胡人明晃晃的骄横野蛮惊到,差点忘了自己居然被元帅卖了这个事实,他咽了下口水,小心翼翼地开口:“那您打算学什么呢?” “这才对嘛,先生要乖乖听话,不要让本将军难办。”张三抚颔思考了一下,回道:“那就先识字吧,本将军也不指望一天就能写出来文章,先生教我识字吧。” “识字?” “对,我看你这个字倒是画得不错。”张三拿手比划着,似乎是要模仿,“那个词叫什么来着,鸡飞凤舞?不过不像鸡,本将军看倒是像战场上的马,瞧瞧,多有气势。” 张将军从坐塌上起身,上前拉住高珏的手,一副衷心拜师的样子:“先生,纸和笔我都准备好了,你啊,来的正是时候。”
第60章 逆天而行 他突然皱了下眉毛,问道:“对了,你姓高,叫什么名字来着?” “……在下高珏。” “那个字是怎么写的?”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二玉相合为一珏。‘珏’就是两个‘玉’合在一起,不过写这个字的时候,左边的一块玉要写成‘王’。” 张三不知听没听懂,皱眉抱怨:“先生还真是贪心,一个玉还不够,还要两个。”
76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