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龙虎乱

时间:2024-03-10 15:00:20  状态:完结  作者:风为马

  此时关中虽定,然贺文逸在陇山以西养精蓄锐,扬言来年开春一鼓而下,隐隐有圈地称王的架势。

  想起开春时动乱的惨烈,朝中又一次蒙上阴影。

  再有,如今叛军被打退至陇山以西,但沿途那些投降的官员将领却没有被全部带走,大部分留在了原地等候朝廷发落。

  如何处置这些人是个难题,京中大部分人的意思是以谋逆罪诛杀,新皇看罢奏折,只道投降官吏是受了蛊惑方才犯下错事,何况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保护了当地百姓免于被叛军杀害。最终只是轻轻放下,罪责过大的,才罚没了田宅官职,贬为庶人。

  倒不是新皇心怀宽广,实在是关中这块地方形势复杂,突然失去这么多官员将领,纵然再拿再多的人填补空缺,一时半会也是难以恢复如前的。加上他们被策反的原因特殊,新皇不介意放一些似真似假的消息出去稳定人心。何况这中间产生的空置期,难免不会被叛军利用,借机杀个回马枪。

  因此能放过的便放过,若要算账,往后也有的是日子。

  关中官场皆大欢喜,表示誓为皇帝扫除叛党。

  几分真假,暂且不论,叛党岂是那么好扫除的。当初高直虽被迫离京,却为自己挑了一块好地盘,这才造成今日的局面。想来新皇回忆起当时种种,也要悔不当初。

  陇山地势特殊,易守难攻,从东边上去堪称天险,西边山势却相对平缓,以低打高,兵力损耗不可小视。何况高直在此与边夷鏖兵三载,早已将手中的兵练得悍勇无匹,中原兵卒难以抵抗。且关中粮仓已被叛军洗劫,能带走的都席卷而去,不能带的统统烧尽,军需后勤皆要从别处调配。要想解决掉这场叛乱,不可谓不艰难。

  唯一一点好的是,现在正是春夏交接之时,陇山不算严寒,若要一举清扫,必要在此时速战速决。

  可古往今来,从没人能够在陇山这块土地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仗。陇山的地形决定了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多少月之内荡平叛乱,最多就是枕戈待旦,徐徐图之,防止再出现一次开春时城池陷落的惨烈景象罢了。

  兵部的计划递上朝廷,连韦敦也没有话说,两军隔着一道陇山对峙,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守成图变,以待时机。想来对面亦是如此想法,所以立夏后关中守将调整了萧关一带的布防,希望能够慢慢地等待冬天到来,把陇山上的叛军耗死。

  这一等,竟然就是两年。


第41章 龙虎乱.41

  两年间的确是风调雨顺,但西北边的战事却总是野火烧不尽,刚灭掉一茬,又烧起来一茬。宛如足底芒刺,两相纠缠早已长进肉里,坐卧时却无甚感觉,只有向前走动时才觉刺痛难忍。

  入夏后两军陆陆续续有小规模交锋,仍旧是不分胜负。叛军派出一小股士兵夜里突袭,企图烧毁关中营粮草,虽被及时发现,但还是损失不小,混乱中流矢射进主帐,致使守将腿部受创,夏季伤口本就难处理,不日便溃烂见骨,已是不能再领兵,只得向京师上书,乞请去后方养伤。

  朝廷发文书任命新将,与前任对比虽说经验尚浅,但已是最优人选,各部都没有什么异议。

  人虽有变,隔山对峙的紧迫却始终不改。历来两军交战要看的,除了谋略,便是时机,此时你占上风,不见得时时都是优势,这年秋天一来,关中的机会到了。

  今夏雨水稀少,陇西存粮告急,加之东南有王师合围断了粮道,现在秋天几乎颗粒无收,只怕连他们主帐里都在吃馊饭啃野菜。关中守将眼看机会来临,暗中调兵悄悄围城,打算从此处挖开缺口。

  他们实在被叛军熬得夜不能寐,故而一找准时机,就连出发前韦敦再三申斥过的“小股作战”也忘在脑后,大量的人力物力集结对方城下强攻,谁料这城池铁桶一般,仅靠着极少的粮食,就坚持了整整四十天。

  强攻攻不破,干耗耗不死,城下王师陷入两难之地。

  遑论关中到此处有百余里荒野,辎重后勤消耗甚重,如今粮食日少,营中甚至有军士逃亡,满营疲敝不堪,只好收拾残部,灰溜溜回转。

  从秋拖到冬,竟是再也没有大规模攻打过一次,眼看已经僵持到第三年。朝中深感战事之胶着,又顾忌形势复杂,便渐渐生出了劝降议和的念头。

  只是这劝降使者的人选,一直争论不休。

  首先这人要临危不乱,否则还没进贼营,先拉一裤兜,有损皇家颜面。其次这人要能说会道,善拉锯谈条件,否则怕是说不过那边那个以奸猾著称的季叔玄。最后一条朝臣们不敢明说——最好是与叛军那头的什么人认识,说得上话,这样谈判起来,至少不那么剑拔弩张。

  韦敦心里有个人选,在上朝时憋着没说,私底下和戴博真吵了两天,才偷摸着进了宫对天子陈明利害。

  至于原因:他的人选是师无算。

  这个住在天子曾经府邸的人,受诸多天恩雨露,可以最大程度代表朝廷的诚意。

  韦敦的想法堪称荒诞,但后来流传于世的文章却大赞他这一布局的高瞻远瞩。相传敬宣帝听罢他的建议后沉默足有半个时辰,君臣对峙到黄昏,敬宣帝才无可奈何地宣召师君入宫。

  劝降的使臣就这么定了下来,出乎意料的是朝中反对声音并不大,或许他们在过去两年中都看到了陇西的险恶,谁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同乡、部将、学生去犯险。

  前往陇山的整支队伍很快凑齐,师无算在离开前已被宣召入宫一次,离开前夜却难得主动要求入宫面圣。

  明日师无算即将离京,天子满心不舍,然这两年他已习惯将喜怒都藏于这身龙袍下,早已不复从前那般无所顾忌,此时只是坐在殿内,淡笑着唤一声“阿和”。

  师无算道:“臣贸然前来,是想起有一物要交给陛下。当年臣思虑甚久,始终不敢下手打磨,这一月来忽梦前事,倒有了些想法。”伸手时,指节间一枚翠绿指环一闪而过。

  走上前,将东西呈上,竟是一面铜镜。背面鎏金,刻着古朴的“纷纭”二字。

  敬宣帝忽道:“今夜,也的确可合上这两个字。”

  多少个日夜前,他们靠在江边馆驿的窗旁,玩笑似的说“心事纷纭,难以言说”,朦胧难描的话,却在这一刻明晰了。

  师无算垂眸不语,临行时,侍候在旁的内侍带着他走出去,敬宣帝忽然出声:“你……”

  师无算便停在原处,回头道:“陛下。”

  另一头天子似是不知说些什么,凝然对视许久后,只道:“一路风霜,你仔细身体,我在京城等你回来。”

  师无算莞尔:“只是陛下潜邸里的鱼,要另找人去喂了。”

  师君就这样带领使团离京赶赴西北,他的前路尚不可知,那日天子从鸡鸣枕上坐到彤云漫天,沉思时竟拿了朱批的笔当做点心咬在嘴里,四周当他忧心国事,皆不敢打搅。

  使团到达西北那一日,已经是春天,气候回暖时满山化雪,晶亮的雪水从山径流淌而下,师君站在兵营外,见天空无限高阔,风催云逐,而蓬蒿荒野中白骨半露,不由寂寥盈满胸腔,低低叹息。

  劝降说得十分好听,实则带了几分低姿态。朝廷刚输掉一场战役,以武力强迫俨然说不过去,晓之以理才是正题。陇山那边的日子想必也不好过,朝廷这边给了和谈的最低条件,不到必要之时不会抛出来,所以使团与驻军商议一夜后,决定先派出几个人到对面去探一探情况。

  本来这事好好的,第二天早上人带着一批礼物上了陇山,五天过去,天水郡中发来消息,却不是什么书信,而是一只头颅大小的匣子。

  驻扎在此的守将当然瞬间明白那是什么,不斩来使已是古往今来的共识,这贺文逸疯了!他当即意识到师君绝不可以过陇山招降,否则凶多吉少,便极力劝说。

  “我们在这里与叛军对峙了三年,对他们的性子也算了解,若是能降,他们早就降了,根本不会固守到这个时候。师君……回信给京中吧,劝降不可能行得通,再派人去,不过徒增牺牲罢了。”

  初春时边城尚且寒冷,师无算坐在营帐中默默地理着暖手的毛皮,闻言只是说:“不是不降,只是时机不到。待到夏天……不,再过一个月,等他们第一批麦苗下地的时候……此处的情况,我自然会奏报京中,将军放心。”

  师君虽无功名,但身后是天子,说的话是有一定分量的,守将没有话说,只好安心等着他所说的那一月期限。

  可惜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师君没能等到春麦播种的那一天——因为仅仅十五日之后,一场冰雹突袭天水,断绝了春天播种的可能,今年陇西注定再一次挨饿。陇山上的叛军已经饿疯了,月黑风高夜,他们终于忍不住下了陇山,突袭朝廷一条运粮道。很多时候坏事就是因为“想不到”,粮道上的隘口守将想不到叛军竟然疯到绕行百里来夺粮,夜里睡得安稳,忽听见耳边松风嘶嘶,惊醒过来——原来那竟是刀口划过咽喉的声响。

  自此,陇山脚下的守军粮道被断,一日内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军报仍不能送出,只能等待外面守军发现隘口被夺,回来救拔。

  但一来一回,所费时间何止十日,十日之后陇山下的营寨早就被叛军连根拔起!

  师君此时显得十分镇定,叫来营中诸将,对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明日我会带着人前往天水,劝降叛军。地形图在何处?”

  地图展开,师无算道:“接下来,我有一条铤而走险之计。”他的手指滑动,指在了四条陇道交汇之处,略阳。

  陇山久攻不下,若能断陇道,则叛军不足为虑,这一点,所有人都能明白。然陇道复杂,谁又能保证能一击即中?

  可生死之际,若不铤而走险搏一搏,就真只能坐以待毙。几位将军深深地看着师无算,沉重地点了点头。

  师君向他们长长一揖,说了声“多谢”。第二日天未亮便集结使团,骑上马,消失在蜿蜒的山道上。远处祁连身披白雪,雁声惊寒,似是为他送行。

  叛军营帐中,贺文逸倒是破例见了师无算。

  他们上次相见,是在夏郡。贺文逸着实想不起来师无算此人的性子,只知道他总跟在昭王身边,一语不发,不似什么才华横溢之人,遂对他的映像仅仅停留在制镜师的儿子上,其余不十分深刻。

  起初听闻线报时还不信,不料今日真是他来。

  是那远方的朝廷无人可用,还是内斗凶狠,派了这么一个替死鬼过来?

  一切不得而知,贺文逸在这陇山蜗居太久,说得好听是“蛰居待时而动”,可这待时究竟是何时!季叔玄劝他,反攻京师不急在一时,陇山是个及其适合厉兵秣马的地方,这西北的风刀砂砾,吃上几年也就习惯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