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现代都市

古巴往事

时间:2023-08-18 20:00:22  状态:完结  作者:美岱

  他明白,有些罪,再次回到了他身上。

  ----

  PS:兰斯代尔是真实历史人物,出现次数应该不会多,但特此说明一下。


第70章 Chapter 11

  ===

  马克来到谢苗位于哈瓦那考利区的公寓时,这位恪尽职守的克格勃上尉正在打电话。马克并没有放轻自己走路时拐杖在地上发出咚咚响声,也并没有任何要偷听这通电话的打算。在他听到谢苗的那句“我会将去往贝尔格莱德的调令通知给诺维科夫少校”的时候,甚至并未将这句话放在心里。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一场故事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马克尚未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也更不知晓他能听到这句话纯粹来自于命运的巧合。

  谢苗在心里思考对策,将所有思维集中在来自列昂科夫上校浑厚却严厉的声音中,当然,去与留仍然需要安德烈自己做出决定。毕竟克格勃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依旧站在死去的人的那边。即使这股力量在无休止的审查中逐渐变得渺小,但共同的利益使他们不得不抱成一团,达到存续的目的。

  伊利亚·安德烈耶维奇·诺维科夫少校,一个被人遗忘的“边缘”的克格勃,随着古巴革命的成功变得危险起来了。他的名字再度流传在卢比扬卡冷冰冰的大楼里,私下关于他的罪名的议论犹如春天的柳絮般飘开,来自古巴人民社会党传来的秘闻让主席团开始正视他的功绩……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这位年轻的少校即将在归来的时刻登高,而登高之后,老生常谈的复仇戏码又会发生。

  他们累了,潜在的威胁令人不堪忍受。

  在谢苗思绪高速转动时,显然忽略身后的来人。当他结束这通漫长的电话时转过身时,马克已经很识趣地离开了。年轻人抱着不打扰他的念头,离开后驱车回了家。他所听到的内容在他内心里有若浮萍,毫无存在感。直到几礼拜后再次见到为爱人身体健康状况忧心忡忡的好友,他才猛地想起这件事来。

  “萨瓦河边有穿南斯拉夫传统长裙的姑娘,还有漂亮的博物馆,他们是一家人,去了那里他的身体也会好起来的。你可得记得多给我寄几张照片。”马克面对伊森,天真而又兴致勃勃地说道,“不过可你得小心自己的身份,铁托手下那批人可不是好惹的。”

  伊森莫名其妙,“你在说什么?什么贝尔格莱德?”

  “少校要去贝尔格莱德,你难道不去吗?”马克惊讶地问道。

  “谁说他要去贝尔格莱德?”

  面对伊森的疑惑,马克将自己几个礼拜前从谢苗那里听到的消息告诉好友。当然,这绝非出于恶意或任何歹念,他想当然地以为安德烈早已知悉这道调令甚至毫无疑问地做出了决定。他甚至纳闷伊森为何没有半点要跟他告别的意思呢!

  伊森激动地颤栗了一番,随即意识到了不对劲。安德烈绝对没有收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否则他不会了无生气地卧床多日,每日怀着忧郁的目光坐在门前的长廊下孤独地遥望大海。那位克格勃上校的死唤起了他心中对于帕维尔之死的痛。当伊森劝慰他他所信任的萨沙一定没有叛变这都是阴谋时,安德烈只是摇着头,苦涩地笑。

  “是格鲁乌。”他说,“是那个人亲手杀了他。”

  伊森并不能明白这句话里的含义,但显然安德烈已经认定上校的确叛变,可他想不通他究竟为何叛变。又或许,他想通了,但只觉得悲哀。

  没有人愿意离弃自己的祖国,除非不得已。而这不得已,往往来自于深爱的祖国。

  伊森愤怒地站起身,冲马克问道:“那个什么谢苗!我要去见他,看看他究竟在耍什么把戏!”

  他敲开了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从而害怕得直哆嗦的马克的嘴,打探到了谢苗的住处,毫不犹豫地驱车来到了哈瓦那。在谢苗位于考利区东边的公寓前,敲门无人应答后伊森直接撬锁闯了进去。

  公寓里的确无人,伊森恼火地在起居室里踱来踱去,在摇晃的钟摆敲响下午四点的钟声时,他再度为了这公寓主人的欺瞒而怒气冲冲。他心想等那个谢苗回来一定会给他好看,倒要看看这个见鬼的俄国佬能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解释。

  伊森并没有窥探别人隐私的癖好,只是在等待中他实在过于无聊,去冰箱里拿了一罐可乐,猛灌时呛住接连咳嗽,他怒火中烧,无处发泄,狠狠踢了身旁的壁橱一脚。

  壁橱摇晃两下,从顶部掉下两个礼盒。

  伊森被熟悉的包装吸引,捡起来看过后怒火几乎攀上顶峰,他咬牙切齿地死死盯住礼盒中的珊瑚摆件和珍珠项链——此刻该在莫斯科的它们却出现在这里。

  谎言!全是谎言!这个该死的谢苗到底要做什么?!

  于是当公寓门打开的刹那,伊森毫不犹豫地就将左轮手枪的枪口抵在了谢苗的脑门上。谢苗只看了一眼他手上的礼物,顿时了然了一切。

  他露出苦笑,说:“你把我的公寓弄得一团糟。”

  “我也可以把你的脑浆子弄得一团糟。”伊森阴冷地说。

  “很生气吗?”

  谢苗抬眼看他,眼底沉有嘲弄和疲惫,似乎并不打算做任何解释。这副无所谓的态度让伊森更加恼怒,他打开了手枪的保险。

  “上一次你也是故意的吧,趁他不能离开的时候告诉他调令的事,这次直接打算不告诉他?”

  “是,你说的没错。当时我看到你身受重伤,被黑手党追杀,我就知道他不会离开。他会为了你留下,一定。”

  这个“一定”像针尖戳痛了伊森的心,他眼眶发红,咬牙问:“为什么……”

  “因为他不能回去。”谢苗语气斩钉截铁,声线却开始发颤,“是,他不能回去……”

  “你凭什么为他做决定?他等待了这么多年!”伊森怒吼地将谢苗推到墙上,将手枪抵在了他的心口,“我要杀了你,让他回贝尔格莱德,回苏联!我发誓,我一定会这么做!”

  “你疯了!”谢苗抓住伊森的手,“他会受不了的!”

  伊森惊恐地睁大眼睛,嘴唇颤抖地问:“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谢苗愤怒地推开伊森,眼泪从眼眶里飞出,面颊通红地恨恨道:“你说我什么意思?我告诉你,我编不下去了,这十几年的谎言,我编不下去了!你看着你手上的东西还不明白吗?什么钢琴教师,什么结婚,什么开始新的生活!都是我编的!卡捷琳娜……卡捷琳娜……她,她……”

  谢苗艰难地嗫嚅嘴唇,挤出残忍的事实,“她早就死了啊!”

  “不,”伊森脸色瞬间煞白,难以置信地摇头,“不,你在骗人,卡捷琳娜还寄来了钢琴唱片,死人怎么可能弹钢琴呢?”

  “那是我叫哈瓦那的一位钢琴教师刻的!”谢苗忿忿地揪住伊森的衣领,对准窗外指道:“看!她就住在离这里不远的街区,你还想去求证吗?你想的话我会带你去!”

  伊森眼泪汹涌而下,安德烈那天在镇上兴致勃勃地为卡捷琳娜挑选礼物的模样浮现眼前,他是那么开心,满怀期待与爱,似乎自己亲自参加了那场婚礼。伊森连连摇头,绝不肯接受现实——这残酷无比,会将安德烈带离人世的事实。

  “为什么……她,她究竟是怎么死的……”伊森泣不成声,初时的愤怒在此刻化为乞怜,他渴望在谢苗痛苦纠结的脸上得到答案。

  “枪决。在少校被遣往古巴的一个月后,她就死在列宁格勒郊外的刑场里。”

  “啊!”伊森发出一声沉痛的呼喊,他宁愿卡捷琳娜是得病死了,意外死了,也不要是枪决。安德烈绝不会原谅自己,绝对不会!

  “没错。”谢苗哽咽地说,“萨沙·科帕茨基上校无法在那场叛变当中保住两个人,作为与帕维尔关系最密切的两人,他们一个都逃离不了审判。”

  ”帕维尔没有叛变……“

  “他坚信帕维尔没有叛变,是的,上校也这样认为,我们都这样认为,可那又如何?!”谢苗蹲下身再度揪住伊森的衣领,厉声道:“我告诉你,第一次的确是我个人的决定,我不忍心看到他回去面对如此的悲惨真相。但在不久前,也就是五月份,我在墨西哥接到了来自东德的一通电话,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东德!科帕茨基上校死的地方!他在叛逃前交代我,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少校回去,阻止他去调查这一切。”

  谢苗垂下头,眼泪滴落在地板上,“我不能参透他的用意,但我能听到他的真心……伊森,有时候事情的真相往往比你想象得要残酷,让少校留在古巴吧,让他永远留在古巴……”

  伊森忘了自己是怎么离开谢苗的公寓,只记得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还不忘找到马克,要他将他所知道的永远埋在心里。是的,没有所谓的调令,安德烈得留在古巴,留在自己的身边,哪怕他最终会因思乡之情而郁郁离世,也总比在那残酷的真相中承受抽筋拔骨之痛要好。

  那里没人爱他,古巴会有。第一次,伊森对苏联这个国度生出由衷的厌恶,甚至仇恨。西伯利亚洁白的雪原下,流淌着无数无辜之人枉死的鲜血。那并不美,比不上古巴的万分之一的美。

  伊森在车里哭了一场,花了一段时间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挤出与平日无差的灿烂微笑,走向他和安德烈在海滩上的别墅。

  “想我了没有?”

  他从背后抱住安德烈,教授正用椰子油小心翼翼擦拭他心爱的手提包,伊森在看到手提包时心再次钝痛了一下,连忙移开视线。

  “不想。”安德烈含笑,并不看他。

  ”说谎要受惩罚。“伊森咬着他的耳垂,把人拦腰抱到沙发上去,“我可是在外面想了你一天,想到快要哭。”

  伊森掩饰自己发红的眼眶,在安德烈颈窝里拱来拱去地撒娇,教授最受不了他这副模样,笑着说:“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我从没见过你这么爱哭的人。”

  “我不管,我就是爱哭,一不见你眼泪就停不下来。你要永远在我身边,哪里都不许去。”

  “不去。”安德烈拍着伊森的背说,“会在你身边,哪里都不去。”

  温热从颈间传来,教授无奈地叹息,心想大概今天与马克的会面让他的大男孩儿又想到了往昔的时光。淡淡的山茶花香水味漂浮在他身上,他知道有些事并不能轻易忘掉。于是他捧起伊森的脸,说:“去南长岛吧。”

  安德烈弯起眼睛,在伊森惊讶的目光中说:“带我去看看你小时候住的地方。”

  ----

  PS:没看过《东柏林的六月船歌》的读者可能不明白安德烈那句话的意思,格鲁乌的创建者,也就是亲自带队杀了科帕茨基上校的是他最好的朋友,或者说,曾经的“爱人”。安德烈在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时就认识这两位,所以他觉得既然那个人都能狠心杀了上校,那么上校的叛变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