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以身殉道。 不知为何,闻行道竟不觉意外。 两人相识至今,他已渐渐分辨不清,是方柳于他而言从来似苍松翠柏、含霜履雪,还是他因方柳之高而一往情深。 大概二者就有。 等闻行道醒过神来,方柳便是他心尖唯一的鹤,人世间的一缕清风。江湖庙堂风云变幻,愈风谲云诡,愈显其风骨。 于是,他只叙述般说道:“别逢青医你不成之事,不稍片刻便能传遍整个军营,此事已骗过军中奸细。呼延勇自视甚高,如今以为成功折了大周军的臂膀,又多年未在大周军手下吃过败仗,想必疏忽轻敌,不日该有所行动。 你我皆知,大周并非果真羸弱,军中亦有忠肝义胆之臣,九死未悔之士,只是少了明君、忠臣与良将。” 闻行道少有如此多话的时候。 然他并未停顿,垂眸眼神沉静道:“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大周皆占了,沙场之上虽刀剑无眼,以方庄主的武功,何来性命之忧。” 方柳不答,反夸赞了一句:“慈不掌兵,善不行商,闻将军今日做得很好。” 指的便是他中箭,闻行道并未回头,率兵追敌一事。 闻行道便又说:“何来性命之忧。” 难得固执。 “雍门关这一战意义深远,四公主大权在握不足一年,身处高位处处凶险。临行前,小顾大人曾转述今上一句话,道——‘君王死社稷,方爱卿尽管去做’。 立了死志之人,又何止区区一个方某。” 说罢,方柳敛眸,笑谈之间,自有风雨任平生的气魄。 “若我死在寻道的路上,千万不必将我埋葬,还写甚的墓志铭。须知他年莺州的烟雨,便是方某的碑文。” 远在尚京城之人,亦要帮着边关的将士们扫清障碍,人虽不在沙场之上,不意味着没有生死之忧。 譬如顾择龄,虽有三元及第的名头,乃是大周开国以来的第一位,无人不称赞一句文曲星下凡。可到底太过年轻,初入朝堂便卷入夺嫡之争,受右相重用,助四公主治国,成了朝廷中的红人,也成了旧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朝堂之上亦有刀光剑影,亦有杀人不眨眼。 如此,他依旧处处与旧党作对,否则便是燕家捐了再多军粮,途径各府各县,不知又被哪些尸位素餐的搜刮个干净。 再说戍守新雍门关的将士们。 被迫服役参军也好,一片丹心报国也罢,总归是已下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决心。 于方柳而言,自己与这些人无什么不同。 闻行道缄默不言。 他忆起悸动终于无法忽视那一日,梦中辗转反侧皆是那样的一副姿容——无需如何撩拨,更遑论谄媚,只云淡风轻坐在不远处,便足以教人神魂颠倒。 世间往往着迷他的容颜,推崇他的剑法。 而闻行道沉沦于他云淡风轻,丹心侠骨志存高远,却不绝舍看他立九死未悔之心。 仿佛是洞悉闻行道心思,方柳抬首:“你埋名武林盟,欲为闻家报仇雪恨,重振闻家将一门的雄风,就未曾有过生死不顾的时候?” 闻行道只能答说:“有过。” 自然是有的。 时至今日,当年诬陷围剿闻家的贼人各有了报应,他仍有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这热血来源于闻家祖辈的忠义,埋藏在他一心复仇的血肉之中,却是因方柳而点燃,从此燎原之势熊熊不灭。 思及此,闻行道垂眸又言道:“闻某早已是方庄主手中利刃。”他执着凝视方柳,“既是最好用的刀,若事有可为,岂能不代为赴死。” 你愿以莺州烟雨为碑。 可你应当知晓,哪怕只以我半分心意,若它日你身陷囹圄,死在莺州烟雨里的,只会是我。 话中的未尽之言,方柳从闻行道眼中尽数读出。 方柳淡声问:“代为赴死,而后呢?” 闻行道便答:“若果真如此,愿你能偶有忆起我之时。若忆不起,愿往后的莺州,不再有如今年一样清冷的风雨。” 营帐内点了烛火,燃烧时发出细微的声响,照亮二人四目相视的侧脸。 帐外,无闻行道和方柳召见,将士们不敢随意靠近,故而只能听到不远处轻微的脚步声。 时间仿佛历经沧海桑田。 终于,方柳静看闻行道片刻,收回目光,瞧了瞧燃着的灯花,神思缥缈:“那日萧然山庄外,与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闻大侠百闻不如一见,方某便一边试探,一边修改棋局,是因一眼看出你与我殊途同归。” 闻行道沉声:“何为殊途同归?” “自世间举目无亲,却有志于江湖——”方柳终又看向他,语气笃然,“亦可有志于八荒,做方某的同路人。” 被此话击中,心间鼓噪震动不已,心神全凭眼前人的一言一语,一动一静所掌控,闻行道一时竟恍惚不已,俊毅面容难得呆楞起来。 他嗫嚅片刻,只道出一句:“我……” 未待他说些什么,方柳定定瞧他,弯唇反问:“你可知,世间有多少人愿为我而死。” 不必思考,答案脱口而出:“数不胜数。” 何止。 为他而死,该是殊荣。 “所以闻行道,你不必为我而死,不如为我而活。” 方柳唤人,总喜欢打趣似冠以相应的名头,譬如神医、解元抑或是家主。闻行道记得他叫过的每一句“闻将军”、“闻大侠”,直呼其名却是难得几回。 闻行道微微垂头,望进方柳的双眼。 ——那双眸中毫无打趣之意,磊落大方,从容却也不失郑重。 几息的对视,闻行道心尖便泛起层层涟漪,逐渐激荡成壮阔的波涛,呼啸的风声裹挟着连绵不绝的洪水倾泻而下。 他喉头微动:“若半死不活?” 方柳分明坐靠榻上,烛火下的面容苍白到清隽脱俗,此刻却有睥睨的气势,右手手臂轻轻抬起,食指的指尖直抵闻行道心间的位置:“那便从尸骸堆里爬起来,找到我。” 闻行道屏住呼吸。 经年之久,他单膝跪于榻前,握住方柳抵在自己胸前的手,将之更紧地按于胸口。心脏稳健炽热的跳动须臾,他痴痴抬头仰视,在方柳似漫不经心的默许神情中,极缓地垂首,若有似无吻过他突起的指节。 “好。” 你在这世间一日,我便为你而活一日。 做你唯一的,同路之人。
第104章 看他 接连几日,大周军营内肃穆凝重。 原本驻扎关城内的别神医,如今已然住进了军营,便于时时前往主账内查看方柳伤势,及时熬煮汤药。一时间,将士们见形势如此严峻,纷纷忧心起方军师的身体。 如今,大周与北邦正是攻守易形之时。 若错过此次反败为胜的机会,不知须得再等多少年,才能在等来方军师和闻将军这般的人物,带领众将士夺回旧雍门关。偏偏大周军中藏有奸细,教北邦的蛮人悉知方军师的行踪,使其遭了敌人的暗算。 将士们不禁回想过去数年,为守护大周丧命沙场的同袍。 可知这苍茫北境,究竟埋葬了多少大周儿女的尸骸。 . 关外军营肃穆,关城内亦不轻松。 一座三进大宅内,燕折风安排好手下事宜,便快马加鞭往城门外而去。 燕家世代为商,从燕老太爷那一辈起便做了皇商,朝暮城中燕家一家独大,可燕折风自小便知晓,燕家能有如此地位,离不开皇家的扶持。士农工商,商籍地位可想可知,所谓皇商,代代忠于当时的皇帝,无论君王清明还是昏庸。 先帝在位时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宫中许多奇珍异宝皆有燕家手笔。 燕家并不在意君王糊涂与否,商贾重利,只要能赚取金银玉石,只要他们朝暮城不乱,乘了谁的冬风又有何干系。 至于名声,平日里施恩乡里百姓,广结好友仗义疏财,便总不会差。 提起朝暮城燕家,如何都该是正派。 如今却有不同。 燕折风纵马时想道——方柳清风朗月,不喜医仙谷的做派,或许亦不见得高看几分燕家的家风。 思索间,便已御马来到军营外。 看守的将士认出他,打一声招呼,转身跑去营内通报,又有小兵将马匹牵走,不多时便有人来引燕折风往大营中走去。 营帐内,一旁的小泥炉上熬着汤药,屋内弥漫浓重的药草味儿,令人头闷眼晕。方柳身披玄色披风,执笔端坐案前,闻行道坐在另一边,似在与他商讨对策。 燕折风不懂行军打仗,听他们交谈两句,只觉云里雾里。 不多时,方柳放下手中笔:“燕家主。” 燕折风便上前一步,急切询问:“阿柳伤势如何?” 其实诸如他、别逢青、霍隐乃至江湖侠士之类,皆算作方柳眼下的心腹,先前便有人秘密送来消息,告知不必心焦,听命令行事。可人到底中了箭伤,传回的消息又三言两语并不多阐述,怎么可能不心生忧虑。 故而,燕折风此番前来,虽有正事,却也耐不住先问一句方柳身体。 方柳抬头瞧燕折风一眼。 闻行道竖耳听八方动静,道:“无人。” 方柳便说:“不必忧心。” 看似客套,却使燕折风躁动一路的心渐定。 他这才又细看方柳面容,一眼望去令人惊心动魄的苍白,自有一番宁折不弯的气节,轻轻落笔都显风骨,弘雅绝尘。 于是燕折风便呆愣愣瞧他,喃喃直说:“无事便好,无事便好……” 方柳语调轻扬:“自然无事,方某须多活些日子,他日好看泱泱大周,国泰民安,千秋万代。” 怎会有人,愈靠近,愈高洁。 从前识小节不明大义,如今恨不能仗剑随行。 “好,燕某虽不通两国交战之事,可若方庄主行大事,却忧心兵粮——”燕折风立誓一般,“我燕家商队岂非白来一趟?” 方柳笑:“燕家主大义。” 不敢多耽误正事,燕折风向二人对过所需粮财,便告辞离开,回去亦该有所忙碌。 还未走出军营正门,忽撞上手提药包的别逢青。 二人本无交情,且会看不过眼对方行径,谁知别逢青斜睨燕折风一眼,见对方面露喜色,轻呵一声,讽然道:“看来你果真不懂。” 燕折风不觉停下脚步,皱眉不语。 别逢青又道:“无用之人。” 素问医仙谷的人向来自我,坑害他人性命是常有之事,不拿正眼瞧人更是小事。但燕折风毕竟出身朝暮城燕家,自小除去君王要臣,还未被谁如此落过面子。 “别逢青。”燕折风皱眉道,“若有要事,就直接说来听听。” 别逢青眼神森冷:“他选了闻行道。”
97 首页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