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

时间:2023-09-24 02:01:02  状态:完结  作者:白云上

  就这么三个标准,不喜欢这个,还能喜欢另一个。反正就这几个,跟盐巴一样,就那个味儿了,没得选了,怎么都能买得出去,有得赚。

  可吃的不一样,那是众口难调。

  要是小打小闹,跟当初做血肠一样,方子晨是直接大手一挥,说做就做,亏了不要紧,反正都是自家的,几百文的事儿。

  可这会儿不得行,他要带着人,要做大,卖不出去,几个村老百姓可就要饿肚子了,不得不慎重。

  隔天赵哥儿带着人去了安和县,年关将近,方子晨是忙得很,各县汇报上来的事儿要看要审,要批,孩子要教,赵哥儿大概也晓得他想做什么,便帮他跑了。

  乖仔脑子是聪明的,很多事儿看过一眼就记得了,如今方子晨开的卷子基本都是中学的内容,这地儿到底不是现代,英语他不用学,历史也不用,进度就快了,比得现代孩子幸福,照理说数学这些当是也不用,可方子晨觉得这东西是有用的,以前同学们老说数学难,学这个有破用,我也用不上。

  确实是,买东西用不到勾股定理,也用不上微积分,可在社会中,那些精英、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的人是真的厉害!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强,反应快,想事情全面而细致,总是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可大多人上学的时候,从没有意识到学数学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而且要是没用,早废了。

  方子晨给乖仔讲了一早上的课,开了卷子打发他去写后,自己忙起了旁的。

  溜溜跟着从屋里出来,一脸茫然,刘婶子问他听懂没有,溜溜摇摇头,说啥都听不懂。

  他天天的都在书院里学习,从早学到晚,乖仔却像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打拳跑步看书,加起来也不过两个多时辰,可这会儿溜溜拿以前的问题去问他他却都能懂,侃侃而谈,似乎没有什么难度的样子。

  刘婶子都惊,认真叮嘱溜溜多跟他学。

  ……

  赵哥儿带着两禁卫军打马到了安和村,见了老王头。

  这会儿晌午了,估摸着人赶路怕是一路啥都没吃,老王头吩咐一旁的老婆子去弄些吃的来:“你过生那会翠娘不是拿了一块腊肉回来吗?你洗洗蒸一下。”

  赵哥儿笑了,喝了口水起身道:“王大伯,您去村里喊些人来,我和伯娘去忙。”

  喊些人,这些人自是在村里有些德高望重的,说话有分量的,怕是有事商量,村长知道了,吩咐大儿子去喊人,却是不同意赵哥儿忙的。

  家里还有老大老二媳妇在呢!哪有上门的客人亲自忙活的。

  赵哥儿从带来的袋子里拿了两小捆红薯粉,说他这也算是正事儿,进了厨房,大儿媳和二儿媳帮着打下手,知道村长家情况不好,赵哥儿自带了些菜油和辣椒油。

  花生米,辣椒面这些旁的村里都有。

  红薯粉水开了下锅煮就行了,调制的料水,老王头洗完香菜葱花切好后就在旁头看,油放的不算多,料汁刚一调出来就香喷喷的,红薯粉捞了放进去一搅拌,色泽诱人,一瞧就是好吃。

  村里说话有份量的就几个族老,还有外姓的三个老头,大家本来都在家里头正忙着,老王头大儿子过去。

  “你父亲喊啊?那等会儿,我把这凳子修好了就跟你去。”

  “方夫郎来了,怕是有事商量,您老的快点啊!”

  “啥?”老头子凳子一丢,手一洗:“不能让方夫郎等,快走快走。”

  “······”

  到了老王头家没见着方夫郎,正要询问,一股香气儿就先冒出来了。

  “老王头,你家里煮了啥?这般香的,我肚子都馋了。”

  “是啊!我来前刚吃了三红薯,这会儿硬是闻饿了。”

  村里人除了赖子,不过年过节没谁会留旁人家吃饭,可这会前脚喊他们来,后脚就传来味儿了,莫不是喊来吃饭的?怕着他们客气不来,还特意拿了方夫郎做幌子。

  这老王头真的是,何必呢!他们也不是那种很客气的人,还找这种理由。

  正坐下,老王头大儿子端着托盘出来了,上头七/八碗红薯粉红彤彤的,里头还搁了翠绿的香菜,咋看咋好吃。

  赵哥儿跟在后头出来。

  几老头一见着人赶忙的站起来,想行礼又不晓得怎么行,只得一个劲儿的点头问好。

  赵哥儿摆摆手:“不用这般客气,我煮了点酸辣粉······”

  “啥?”一老头先站起来了,满脸怒色的朝老王头看去。

  这老王头怎么这么不知事儿,让着方夫郎干活?是不是仗着黄土埋到脖子了,倚老卖老了?

  赵哥儿晓得他误会了,笑着解释两声。

  这红薯粉大家没煮过,怕是不晓得怎么弄,虽是好煮,可料汁让老王头大儿媳她们去调,说一通,还不如亲手做还快过。

  大家也琢磨不准赵哥儿是何意,说让他们先吃,几老头子听话的吃了。

  原还想着在贵人跟前,要端着些,也有些放不开,可酸辣粉一进口,谁还端得住啊!都不受控制,呼啦啦吃起来。

  吃粉嗦起来才有味道。

  那声儿老大,碗都恨不得舔干净,明明是刚吃过东西的,可这会儿好像再来个五六碗的也能吃下去,几人吃完了脸才红。

  “方夫郎让你笑话了。”

  赵哥儿坐在一旁,暗暗松了口气。老王头几个孙子也进来了,嘴巴红彤彤,刚吃完酸辣粉,在厨房吃完了,便到这边来,拿崇拜的眼神看着赵哥儿。

  赵哥儿笑容和煦的摸了摸石哥儿的头,石哥儿没躲开,还有些腼腆的笑了笑。

  赵哥儿掏了些糖出来:“拿去和几个弟弟一起分吧!”

  石哥儿没接,先看了下老王头,看见老王头点头了,他才接过:“谢谢赵叔。”

  几老头还在回味方才的味道,刚那粉真是好吃,可惜了,就那么一点儿,哪里卖的?以后还能不能吃到,便听赵哥儿问:“几位叔伯,你们可晓得这粉是什么做?”

  哪里能知道。

  不说村里没见过,外头镇上也是没见过。

  怕是涸洲城那边的吃食,那可就难买了,哎!

  赵哥儿把一捆红薯粉拿了出来。

  红薯粉是灰色的,看着没啥子亮眼之处,晒干了一掰就断,大家还是摇头说没见过。

  赵哥儿道:“这是红薯粉。”

  “啊?”扯上红薯了,莫非是,大家心里一紧,赵哥儿见他们看向自己,满是惊疑,点了点头:“如你们所想,是拿红薯做的。”

  “这不······”一老头儿诧异的站了起来,坐都坐不住,怎么会是红薯做的?红薯他们吃了多少年了,是个什么味还不懂啊?那玩意儿吃得他们都腻歪了,可话到一半,‘不可能’后两字还未出口,他硬声声止住了。

  “是方大人做出来的?”

  赵哥儿点头:“嗯!”

  那就没啥子好怀疑的了,前几天他们刚托老王头送了红薯过去。

  这是回礼啊?

  也不可能啊!

  回礼的话全村都送了,总不能只给他们几个老头子回。

  赵哥儿也不兜着了:“原儿这事我夫君是想亲自过来的,不过年底了忙,我就过来了。”

  “晓得的晓得的。”

  “我夫君的意思是,想让你们再继续种红薯。”赵哥儿说完,几个老头子没有立马就说话,要是没有红薯粉在前,听了这话怕是要立马急了,可这会都耐心听着,大人总归是不会害他们,大方法子多呢!

  赵哥儿继续道:“想必你们也知道化肥的事儿了吧!”

  “知道的。”这事儿传遍了,一亩地四石几斗,先头没人信,可化肥厂真建起来了,平详村周边几个村子都跑去看了,没谁怀疑真假。

  “若是以后地里的庄稼都用上了化肥,一亩地几石不是问题,安平县那边十几个村子,上千来亩地,一年该产多少?”

  赵哥儿道:“不说安平县专种水稻的,就是落山县,蜀南等地也是这般,水稻一旦产量上来了,外头商户给的价怕是会降下去。”

  几个老头子点点头,就连外头坐屋檐纳鞋垫子的假装干活实则好奇,竖着两耳朵偷听的两儿媳都知道。

  春季那会儿新发的野菜,她们常摘了去卖,先头最是好卖了,因为长的少,一捆蕨菜她们能卖三文钱,可后头野菜长得多了,大家都想着些个银钱,都没舍得吃,背去镇上,那价格就下来了,有时候两文钱都没啥子人买。

  这话就像兜头一盆冷水浇了下来,整个人都僵了。

  先头想着有水了,有化肥了,谷子贵,两季都全卖出去,然后拿一些银钱拿来买糙米吃,剩下的还能有二十来两,大家个个高兴,这会儿才晓得他们想的浅了。

  脸是立刻愁苦了起来,心里拔凉拔凉的。

  老王头两儿媳鞋子都纳不下去了。

  这眼看着日子好像要起来了,结果······

  “物以稀为贵,这红薯粉是我夫君家乡那边的东西。”赵哥儿捧着还热乎的碗,喝了一口水,意味深长道:“我夫君是海外人,这红薯粉溱洲没有,吉洲没有,涸洲没有,外头上阳、源州甚至京城都没有。”

  老王头猛然抬眸看他,手指微微有些颤抖。

  赵哥儿:“你们继续种红薯,红薯外头人吃得少,我们定然是卖不出去,但如果做成红薯粉呢?这玩意儿刚你们都吃过,觉得能卖得出去吗?”

  “咋不能。”一老头拍了下桌子,先激昂的说了:“我老头子这几年虽住村里头不咋的出去,可年轻那会儿我常在镇上干活,那主家待人亲厚,那会家里嫁了闺女摆了酒席,请的楼里师傅来做菜,剩了些他就分给我们这帮雇工的,我那时候吃了,油呼呼,还有肉,可那味道没这个好。”

  因为是第一次吃的大口肉,还是镇上最大的馆子里的师傅亲手做的,那味儿他记了一辈子。

  要是先头有人说,有旁儿东西比肉好吃,他定是不信,有什么还能比肉好吃?肉香喷喷的,可刚吃了那碗酸辣粉,他感觉确实是真的比肉好吃,往常吃了肉,吃完了他没能这么馋。

  赵哥儿看他脸都通红,胸膛剧烈起伏着,都怕人等会儿一口气上不厥过去。

  能不激动?

  刚是一盆冷水浇下来,现在又像人把他们塞到了炉子里,又燃起来了。

  “咱们涸洲穷,很多东西都卖不出去,镇上人家也不算得多富裕,我夫君在平详村建了个造纸厂,就是想着卖到外边去,外边有钱人多,追求口味,一道菜几十两的,吃起来都不含糊,他们都舍得花,这红薯粉要是做起来了,也往外头销,虽是远了些,可卖得贵,咱就能回本,甚至有的赚。”赵哥儿说。

  几老头觉得这话在理。

  涸洲还是地里刨食的老百姓多,要是家家户户真起来了,自家就有谷子,凭啥的去外头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