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自己整理的话,也发现了一些好东西,你们看这个,咱们华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他神秘兮兮的拿出了一个竹雕。 那竹雕笔筒的面上是一片细密严谨的竹石楼阁,就像是从上空俯视红楼梦的园子,并且把大观园全部刻进去一般,布局繁而不琐,杂而不乱,一片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第79章 话题*犀角貔貅 看到这个东西的四个人也是眼前一亮。 先不说什么年代, 光是这雕工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竹筒不俗。 丁邦山纯粹是凭借着自己对艺术的敏锐感知力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不菲,但他更愿意关注这上面的艺术性,而不是价格。 他献宝似的给他们都转了一圈看看, 来到叶之鹤手上的时候,叶之鹤也是双手捧过,然后从内到外,从头到脚细细的打量。 “丁先生厉害,的确是好东西。” “这里有一个落款‘臣天章恭制’, 天章, 施天章, 是雍正年期间人, 也是雍正在朝时候的织造使者,人们都说他‘以刻竹石,巧若神工’, 他所刻的东西多供奉在如意馆中,这的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美的竹刻, 有着很浓郁的个人风格。” “古香古色, 浑厚苍深,刻画人物手足的地方,衣袂飘飘,潇洒至极, 面目神理, 栩栩如生, 是典型的嘉定派。” “嘉定派最早的创始人是朱鹤, 他开创性的将南宗画派杂糅在北宗的雕刻当中, 创造出深刻法……如果丁先生感兴趣,也可以去查一查。” 叶之鹤微微看着手上的竹雕, 还是不住的点头称赞。 丁邦山只是略有些可惜,“等以后不再工作了,还是要归根落叶,再回到故土上看着鸡鸣落日,祖国的大好山河,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多说了,这里还有些东西,叶先生看看吧,有些东西落在我手里也是明珠蒙尘,咱们也不多说什么。” 他打开了电灯,屋子里堆着的东西还有很多,叶之鹤只是略略一看,就看到不少清朝年间的东西,不过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的,也有一些损毁了,并不值多少钱。 项景同、梁仲辅助他简单的梳理了一下,丁泰秋也跟着他们团团转。 到了午后,才刚刚梳理出几个板块来。 梳理的时候叶之鹤和丁邦山在关于艺术上,一些瓷器或者雕刻上的布局或者画作进行讨论,倒是颇为畅快,还交换了丁邦山在美国的联系方式。 丁邦山说他在美国认识一些朋友,有些流落在海外明珠蒙尘的东西是,什么时候他过来玩玩,带他一起看看。 叶之鹤倒是颇为感兴趣。 他想到之前有一个瓷瓶,被外国人用来做台灯的灯座,上面还钻了好几个孔,为了固定铁丝,就不免心疼。 这些什么也不懂的老外真是暴殄天物! 还有大英博物馆里那些属于他们国家的宝贝,叶之鹤每次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相关视频,都感觉到他们思乡之情甚重。 直播间的粉丝大饱眼福,倒是看得新奇,更加确定丁家以前肯定是官宦人家或者豪奢之家了。 所有的东西已经全部搬出去了,一部分不值钱的放在一边,另一部分价格几千到一万左右的被梁仲分到了一边,如果要是有二道贩子来就让他们收走。 而另一些比较值钱的,梁仲花二十万拿下了两件,卖出去有得赚,现在的他已经鸟枪换炮了,敢大点胆子玩那些几十万的单子了。 有些挺不错的瓷器,叶之鹤指点了一下丁泰秋拿下了两件。 丁邦山只留了几件那些或雕或画得富有意趣的东西。 叶之鹤首先拿下了一份手稿。 因为主人不怎么重视的缘故,只剩下半卷,这半卷都被虫蛀得很厉害,斑驳泛黄,纸质很脆。 这是《泾清渭浊纪实》,是乾隆在位时,因为看到《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和郑《笺》「泾水以有渭,故见渭浊」句以及其他大儒的解释有所不明,所以在乾隆五十五年的时候便派大臣去实证,并且附图一份。 这才发现其实诗经和郑《笺》是对的,只是郑《笺》也语句不明,所以导致后面千年来所引用的人都有所错误。 于是便在「泾水以有渭,故见渭浊」加上两个字,变成「泾水以入渭,故见渭而浊」,清晰明白。 能够在这里翻找到也是实属惊喜。 这份作品本身的寓意良好,也暗合现代人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应该在收藏界价值颇高。 这份手书其实被收录在《御制文三集》当中,还有用石雕以及缂绣传世,可以见得乾隆对于这件事情的骄傲。 现在的拓本今藏于华夏国家图书馆,缂绣藏于湾北故宫博物院。 如果这份手稿被修复好,估计有四五百万人民币的价值,丁邦山却不是很在意,“宝物赠英雄,况且这也算不上什么太好的宝物了,放在我这里也只是继续损毁,我也暂时没有时间来等它修补再拍卖。” 于是叶之鹤用了七十五万拿下了这半卷手书以及修订本。 也算是人情了,叶之鹤提点了一下角落里一个手把件。 丁邦山走过去拿起来,用布颇为小心的擦拭了一番,入手有些温凉,有些剔透,像是玉一样的材质,但又好像没有那么重,有点像是塑料? 上面的雕工质朴大方,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意趣和美。 他把玩了好一会儿,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材质,“塑料?不太像玉。” 从梁仲、项景同他们的视角看过去又觉得像是紫檀木那种包容厚重的色调,一时间不免好奇,接过来上下翻看。 “不是木质的,”项景同马上说道,“也不是石料的,不是塑料的。” “该不会是什么骨头吧?”可能是这几天做科普,梁仲看得多了那种用鹰骨或者用人骨做什么雕刻盘珠子的文章,一时间脑洞大开。 “很逼近了,”叶之鹤徐徐一笑,“这是角雕。” “是犀牛角,而且还是上好的材质,你们看,”他在光下指着那些犀牛角特有的纹路,“犀牛角有特殊的‘粟纹’,这些粗的直线条,还有顶端的一些蜂窝状砂眼,也经常被工匠取材制器,也有些人用牛角、羊角来仿作犀牛角,不过牛羊角有螺旋纹,犀牛角没有螺旋纹。” “还有人用犀牛角切片,贴片在牛羊角上,这种仿作痕迹很明显。” “这件角雕貔貅,线条明丽大方、简洁,是上好的珍品,应该是清早期的作品,怎么判断?这就得不说起犀牛角的药用价值了。” “犀牛角可以凉血、解毒,明朝早期的时候上层人士喜欢用犀角作犀角杯,主要还是以实用为主,用犀角杯盛酒、泡酒可以强身健体,因为原材料的珍贵,那个时候的工匠对犀角的处理主要是不雕不刻,尽量保持原材料。” “哪怕是需要雕刻,也只是浅浅雕刻,直到到了清代,开始有了变化,人们开始追求艺术性,开始削掉一些材质雕刻,但也主要追求简洁大方,到了清代中期,还是乾隆那个时候,角雕越来越讲究艺术性,雕刻的纹路也越来越繁复多样。” “一对比,就十分明显,主要还是乾隆啊。”项景同觉得肯定是乾隆被雍正弹压久了,后来就反了他老爹的审美,什么东西到了乾隆朝基本上都讲究一个繁复。 “也可能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系,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状况良好,虽然乾隆好大喜功了一些,但在治国上真的挺不错的。”叶之鹤一看项景同眼睛一斜,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不由得说道。 而且乾隆还和路易十六是笔友,那个时候也有很多和外国的交际往来,在文化上也有所交流。 但乾隆在知道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的工农阶层砍了脑袋之后,就对西方浪潮有点害怕了,加上觉得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又开始更加严密的闭关锁国。 [别说了,乾隆至少在军事上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爹雍正什么都好,就是在军事上是个微操大师。] [我还以为这个东西真是骨头,不过如果是犀牛角好像要一个鉴定证明,至少证明不是现在的,要不然就真的可拷可刑。] [走私犀牛角和象牙都是要被判刑的。] “对,没错,而且现在在非洲每一根犀牛角都会装入芯片,之前在某地海关查获一批犀牛角共有七十根,每根犀牛角上面都有定位芯片。”叶之鹤补充道。 “……”梁仲张了张嘴,“感觉还挺黑色幽默的,不过应该价值很高,要不然这些人绝对不会铤而走险。” “我之前去别的地方玩极限运动的时候,听说过一克犀牛角的价值是一克象牙的两百多倍,还有一些地方为了保护犀牛,主动把犀牛的角切割了,不过切割了犀牛的角之后,犀牛很容易应激。”项景同想起之前看到的画面,语气都有些低沉下来。 “只要有一倍的利益,都会有人铤而走险的,现在科技越来越发展了,保护野生东西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以后应该会更好。”丁邦山见他们的话题逐渐沉重,便安慰了一句。 这个小东西他自己也握好了,叶之鹤没有明说价值,但应该是不低的。 看直播的时候,他就知道叶之鹤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第80章 建筑*黄琉璃瓦 丁邦山着实是一个有趣的人, 中午的时候竟然准备好了烤肉。 于是他们远远坐着,就看着太阳下面的那些不值钱的瓷器晒着太阳,还洗了几个来用, 用来装调料。 下午的时候叶之鹤倒是没有收别的什么了,反倒是直播间里胡老看中了两件东西,让他帮忙带回来,绑着古味斋李掌柜和丁邦山牵线搭桥一下。 叶之鹤那时候还问李掌柜怎么还把生意做到外省来了,李掌柜说是帮连城园地牵线搭桥。 叶之鹤也就明白了。 连城园地的拍卖师傅有的时候因为业务需要到处飞, 跨省的业务他们也的确比较清楚, 而且是专业的团队, 总比被二道贩子收走了好。 丁邦山也是现在才想到的, 可能在国外待久了,回来的时候脑子还有点转不过弯来。 让丁邦山河李掌柜联系沟通了之后,丁邦山知道他必然会对旁边的建筑物感兴趣, 所以处理好一切的时候,傍晚时分便打算带他们去看看。 叶之鹤之前在阜山镇的时候, 看到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建筑物, 那个时候还说要带粉丝去好好看看,没想到竟然食言到现在,所以也就想要在这里补上一些。 这处宅院并不算很大,具有很强烈的明代建筑物的风格。 宅院门口的石狮子过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依旧屹立在此处。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这石狮子村里的老人都会小心翼翼的擦拭, 所以到了现在依旧整洁干净。”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这两座石狮子, 丁邦山也悄然的把手搭在石狮子身上。
104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