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同样气得不轻。 “这么爱修仙就出家当道士去啊!” “大明也不是只有你一个藩王能即位!” 想当初他可是凭实力从北杀到南,这才从藩王成为了天子;这嘉靖皇帝同样是从藩王成为天子,毫不费力捡了个漏,却丝毫不曾尽到帝王之责,尸位素餐……朱棣颇有一种“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皇位却被人弃如敝履”的感觉,看其哪哪都不顺眼。 朱佑樘和朱厚照父子此时面面相觑。 前者赶紧把儿子拎到眼前左看右看,一想到自己早早去世,儿子少年登基无子而逝,他就心里紧得慌,顿时忧心忡忡。 ……倘若他依旧寿数不长,现在好好教导太子帝王之术,暗中多给太子留一些后手,以后太子继位总不至于“重蹈覆辙”罢? 一向慈爱的父皇突然变脸,化身严父,朱厚照顿时苦了一张脸,整个人都蔫了。 【嘉靖在位45年,空有才智不干人事,只留下“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的名声。】 【此后,经历短暂的隆庆新政,大明王朝迎来了统治时间最久的万历皇帝,也迎来了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之一。在首辅张居正主导的改革下,江河日下的大明王朝得以续命五十年,社会欣欣向荣。】 【谁知张居正方才去世,便遭到反攻倒算。弹章如雨、诋毁成山,张居正生前天子所赐玺书、四代诰命,及其死后所得文忠谥号,尽数被夺,还险些被开棺戮尸。不仅全家被抄,十几口人饿死,几个儿子都惨遭拷打,最终或是自杀,或是流放。不久前张居正病重之时天子信誓旦旦必看顾其子孙的诺言,俨然成了一句空谈!】 【而他主持的新政,亦是人亡政息!】 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议论纷纷。 “这万历皇帝好生凉薄,张居正好歹也是帝师,更是为大明续命的功臣,他竟如此无情,日后还有谁愿为大明卖力?” 有人想起了冤死的于谦,愤愤道:“前有于谦,后有张居正,不愧是朱家皇帝!” 年轻的万历皇帝不知所措,脸色涨红:“不,这不是朕,朕不会如此……” 迎接他的,却是满朝大臣异样的眼神。 张居正本人怔怔良久,无法回神。 当初汉宣帝与霍光登上盘点时,仙人其实顺嘴提过一句他的结局,这个结果虽令他惊讶,却并非完全意料之外。历朝历代的改革变法者,大多不得好死。 尽管已经知晓自己的结局,张居正依旧走在变法道路上不动摇,只不过安排了更多的后手,希望死后可保家人平安无虞。 然而此时此刻,见得镜中家人惨况,心智坚定如他,都不免动摇。万历皇帝的无情超乎他的想象。他自己死后被问罪也就罢了,竟然连他的家人都不放过,明明答应了保全他的儿子却出尔反尔,就连新政也付诸流水。 ——倘若他辛辛苦苦推行的新政最终被推翻,还要赔上一家老小,那又何苦来哉? 张居正默然无语,仿佛老了二十岁。 “商鞅虽死,秦法长存。万历皇帝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不过是个糊涂虫。” 秦始皇嬴政万分不屑,一旁的长公子扶苏难得与父皇意见一致,他满脸厌弃:“张居正既为帝师又于大明有恩,既不曾尊师重道,亦不曾厚待功臣,真是个昏君!” 汉高祖刘邦精准点评:“小家子气!” 就是说,不管有什么仇什么怨,人活着的时候你都没杀,死了还何必来这一出呢? 将人高高供起来,彰显天子胸怀不好吗? 【终于亲政的万历皇帝迫不及待行使皇帝的威权,享受天子的无限风光。借着张居正留下的家底,他先平宁、夏之乱,又取得抗倭援朝的胜利,再平苗疆土司播州之乱,创下了“万历三大征”的辉煌胜利!】 【然则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万历皇帝贪财好货,以开矿征税为名,派大批太监在全国各地搜括民财,闹得民不聊生;他自以为是,企图废长子而立爱子,却怎么也斗不过一群文臣。争国本争输了的他竟然一赌气学起祖父嘉靖皇帝不上朝,从此开启近三十年的怠政生涯。】 【他自己摆烂不要紧,还带着整个大明王朝一起摆烂——他不仅不理政,大臣的折子也留中不发,不郊不庙,不见朝臣,不批奏折,主打的就是一个什么也不干。】 【到后来,就连六部尚书这样的重要官职都由于皇帝不任命而长期空缺,统计三品以上大员共三十一员,竟空缺二十四人!】 【试问这样的朝廷该如何治理天下?】 【更别提在万历摆烂之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种党派,楚党、宣党、浙党、东林党,各有主张,争权夺利,霍乱朝纲。】 “治理?治理个屁啊!” 明太祖朱元璋怒极反笑。 他是万万没想到,一个嘉靖皇帝还不是极限,又来一个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这群不孝子孙是生怕大明江山不垮是吧? 就他们这种折腾法,难怪大明要亡呢! 一气之下,他揪起朱棣,啪啪一顿打。 “都怪你这小子,生出了一群不孝子孙!” 平行时空,朱棣正在干着跟他爹一样的事,揪起好大儿朱高炽就是一顿打。 就连打人的理由都一模一样。 “都怪你这小子,生出了一群不孝子孙!” 【当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高举反旗,后金军队席卷辽东,摆烂多年的万历皇帝这才惊醒,他集结大批明军与朝鲜军,四路出师,企图一举荡平后金,却以惨败告终。反倒是后金在萨尔浒之战后彻底崛起,此后数十年发展,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 “怎么又是女真人?” 大宋天子们瞬间捕捉到敏感词。 “努尔哈赤?” 正在打儿子的朱元璋/朱棣猛然抬头。 “后金与满清是什么关系?” 他们猜疑不定,只能继续往下看。 【万历皇帝去世后,不受他重视的长子朱常洛即位仅仅一个月就服“红丸”而死。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即位,年号天启。】 【他面对的是万历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朝堂党争不休,国库空虚,军备废驰,盗匪四起!】 【随着东林党一家独大,其他党派与明熹宗重用的大太监魏忠贤结成阉党,你来我回,在朝堂上杀得昏天黑地。当阉党大获全胜,几乎将东林党逼入绝境之际,还来不及为胜利狂喜,天下早已发生惊变。】 【辽东努尔哈赤连年入侵,席卷数州,到天启六年时,已将战线推进到宁远城;】 【外患未平,内患又起。天启七年,面对天灾不断、赋税日增,以至易子而食的绝境,陕西之地的百姓终于揭竿而起!】 【他们掀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第137章 国之将亡 【陕西农民起义酝酿已久,追根溯源可至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明廷四路大军齐出辽东,却惨败而归。大量兵丁西逃,不敢归伍而落草为寇,从此结聚抢掠。】 【天启年间,岁大饥。朝廷却因辽东事急,对百姓征收“辽饷”如故。所谓“辽饷”,起初是万历皇帝为征辽东而加派给百姓的赋银,每亩加银九厘,共加赋五百二十万两。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哪里供应得起?】 【于是,饿死者道路相望,幸存者相聚为盗。盗贼四起,则饿死者愈多。随着天灾连年,“赤地千里,斗米千钱不能得,人相食,从乱如归。饥民为贼由此而始”。】 【——这就是天启年间辽西的现状。】 “难怪,难怪,百姓会反……这是不得不反啊!”望着镜中的一幕幕惨状,汉文帝刘恒叹息不已,“既不能抗外敌,为何将负担加诸百姓?如此朝廷迟早要完。” 北方草原的匈奴带给大汉的威胁比后金对大明的威胁更甚,大明尚有实力与后金一战,他们大汉可是连马匹都凑不齐啊! 虽则如此,无论是高帝高后,还是如今的他,可从来没有想过从百姓身上搜刮粮饷来对抗匈奴——如此无异于抱薪救火! 堂堂正正发展民生提高国力,才是正道。 ——就算暂时没有条件发展民生提高国力,不得不搜刮外财,也该宰大户才对。 在这一点上,老刘家的皇帝都很有发言权。关于压榨豪强地主,他们经验丰富。 “百姓能有几个钱?”平行时空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发出不解的声音,他恨铁不成钢,“那么多贪官污吏,抄家抄起来啊!” 感同身受的百姓们更别提多揪心了。 水镜之中陕西百姓的遭遇,何尝不是许多人曾经有过的亲身经历?只不过他们运气好一些,在天灾人祸中活了下来而已。 可在苦难中挣扎一生,又算是幸运吗? 他们在彼此的眼中看见茫然与麻木。 直到高悬的水镜挥洒出一阵明亮的光,茫然的人眼中这才亮起了小小的希望。 ……不,不一样了。有仙人的眷顾与提点,他们的生活早已开始发生转变。 有人通过水镜学会了认字;有人发掘出科学方面的天赋走上了全新的路;加之如今田间的农具照着后世的模样改良,大家耕田的效率都提高许多,收获也多了不少……且朝廷颁布的政策也比从前宽松了许多,大家都说是仙人爱民,天子也受到了“感化”呢。 可是水镜中那个没有仙人眷顾的大明呢?生活在那个大明的百姓就只能饿死吗? 望着镜中赤地千里、道殣相望的悲惨画面,望着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强征粮食的朝廷官员,许多人情不自禁挥起了拳头。 “该死的狗官,反了他的!” 他们的怒火仿佛蔓延到水镜之中,或者说,是镜中百姓的怒火感染了他们,只见蜂拥的人群冲进官府,一张张愤怒的脸孔浮现在镜中,喊杀之声传遍平行时空—— 【连年的天灾、沉重的赋征、官吏士绅的极尽盘剥、朝廷非但没有救济反而敲鼓吸髓……一切的一切都促使被压迫至绝境的陕西百姓站起来反抗。天启七年(1627)二月十五日,澄城县点燃了第一把反抗之火。当征粮的知县张斗耀被愤怒的百姓冲进公堂乱刀砍死,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爆发了!】 【此时的明熹宗朱由校又在做什么?】 【——他已是病体沉疴,不久于世。】 一豆灯火在昏暗的水境中燃烧起来,由模糊变得清晰的画面里,脸色蜡黄蜡黄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躺在病榻之上,奄奄一息。 一位身着藩王蟒袍的少年站在榻前,忧心忡忡地望着他,年轻的脸上满布愁容。 天启皇帝朱由校费力地伸出手,用最后的力气握紧少年的手,他艰难地动了动唇。 “……吾弟当为尧舜!”
186 首页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