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BL同人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时间:2024-05-13 14:00:05  状态:完结  作者:北山小石

  肉眼可见,那些没有被刨平的小凹痕,这时候便又被“浆糊”填平了。

  与此同时,木板的表面也被软化、湿润。

  这样一来大概是更容易印上字吧。

  【宋代的雕版印刷,通常多用木板刻字,不过也有的会用铜板雕刻。比如上海博物馆,就收藏有北宋时期“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所用的铜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君王们一听。

  这铜版的雕刻印刷,听起来固然还不错,仿佛会比木板的器具,更为耐用一些。

  但显然,这种制作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如果想要像“造纸术”那样,大批量生产使用的话,用铜版雕刻,估计不太现实。

  嬴政与刘彻也是这样认为。

  他们还听见什么“上海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存放、或者展示历史物品的地方吗?

  嬴政不由得想起之前的“秦始皇陵”,他的陵墓都已经供后人参观了,还收门票。

  尤其是,门票好像还很便宜!!

  嬴政:“&%#&%#……”

  不知道,刘彻的陵墓,是不是也是如此。

  嬴政默默注视着天幕,无论视频是只介绍木板印刷,还是也会介绍铜版印刷——

  他反正都是赚了的。

  【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还是木板刻字。简单地说,就是先在纸上写好要印刷的原稿,然后反向贴在木板上,然后使用刻刀,将原稿里面、非图文的地方刻去,这样就成为了印板。】

  将非图文的地方刻去……?

  一开始,很多人没太跟得上思路与节奏。不过天幕上,很快就出现一则动画。这则动画,简单而直观地说明了雕版印刷术的过程。

  首先是一张白纸,出现在苍穹之巅。

  因为横亘于天际的光幕十分巨大,所以这张白纸也显得非常大,从底下看起来蔚为壮观。

  接着出现一只右手。

  这只右手提着一支毛笔,在白纸上开始书写,晃一晃片刻便写好了一列列工整的文字。

  这便是待会儿要印刷的内容。

  然后,那只右手将这张纸掀起来、贴在木板上,有字的那一面朝下、与木板相贴。

  这时候的字,显然与正常的文字是相反的。等到印在纸上的时候,就又回正了。

  墨子:对对,是这样的。

  鲁班也想到了这一点,雕刻的时候应该反着雕才行。

  再然后,便是很多人有所疑惑的地方。

  只见那右手执着刻刀,将木板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了凸起的样子,天幕称其为“阳文”。

  至于如何刻成“凸起”的样子——

  那自然是将木板上面、除文字以外、其余的空白部分,全部剔除,而凸起的“阳文”也随之更加分明。

  嬴政:好,很好!

  这种方法看起来十分简单,很好理解也很好想出来似的,但真正要“无中生有”的时候,却也十分难得。

  在动画里,文字突出版面大约一两毫米,而历史人物们只消看个大概。这些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随后,动画里出现一注水流,徐徐将雕好的板冲洗干净,木屑随之消失。

  至此,刻板的过程完成。

  紧接着便是“印刷”,用一柄圆柱形的平底刷子蘸上墨汁,均匀地刷在木板上面。

  其后,拿出一张纸,覆盖在木板上。

  拿刷子在纸上刷,纸上便成功印出文字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

  《书籍的社会史》[美]周绍明著,何朝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古禾. 印刷术[J]. 月读,2015(5).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云豆豆豆 2瓶;时月 1瓶;


第46章 四大发明:印刷术3

  当白纸翻转过来的时候, 人们看见纸上印刷工整的黑色文字,握拳激动万分。

  无怪乎之前展示给他们看的那些木板,上面的文字都是黑色的。原来那是已使用过的木板。

  而文字的黑色, 则是墨汁的残留。

  刘彻发现,印刷术的刻板与印刷过程, 确实与印章的使用十分相似。

  区别只是在于刻的字更多、印的位置相反。还有阴文、阳文的不同。

  嬴政也明白印刷术与石碑刻字之间的联系了。或者不如说是,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石碑的碑文, 通常是阴文正字,而雕版印刷的文字则是阳文反字。

  如果要拓印石碑, 就要在纸上蘸墨。到此处的雕版印刷, 则是往木板上刷墨。

  这种“雕版印刷”的技术十分简单,许多人看过一遍之后, 很快也就学会了。

  脑子学会, 手会不会另说。

  尽管还没有开始尝试, 但也可以预料到,简单的过程中,兴许还会遇到一些小麻烦。

  而在这个时候, 视频也转化为天音叙述。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同样的文字内容只需要雕一次木板, 便能够印出许多部, 比起手写快上不知多少倍。五代与宋元时期, 雕版印刷术全面繁荣。当时一版可以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的书,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然而, 这样的刻版费时费工,存放又占空间, 还会因为变形、虫蛀而损坏。倘若发现错别字, 经常还需要重新刻版。如果是印量少的书, 则更加不划算。而且每印一种书,都要雕一次木板,这样耗费的人工还是很多。】

  范蠡、子贡、墨子、鲁班等人,听到这里各自暗暗惊讶:这样还费时费工?

  耗费的人工很多???

  他们沉思半晌,默默回想自己时空里的“手抄”速度,不禁两行热泪。居然还有更省时省力的?

  刘彻与嬴政,也是眸中一亮。

  后人不愧是后人,在省时省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肯定还有更加高效神速的方法。

  那应该便是“活字印刷术”吧?!

  这些人都想到这里,脑海里也随之飘过先前的图案,那是一个个刻有文字的小方块。

  回想起来,那些文字也是凸出来的“阳文”。

  果然,天幕上的画面,转化为与他们脑海里的十分相似的图片,也就是文字小方块。

  那些文字小方块的材质,看起来并不像是木头的质地,似乎更像是一种泥制的。

  在图片的右边,浮现出“活字印刷术”的字样。

  【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一个字刻一个印,然后用火烧之,让胶泥变得坚固。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烧制好胶泥之后,准备一块铁板,在铁板上铺一层松香、蜡与纸灰合成的粘合剂。然后将刻有文字的胶泥依次排放。等到粘合剂冷却,就用平板将字面压平,让刻字胶泥在铁板上固定住。最后便是如同雕版那样,开始印刷了。】

  鲁班连连赞叹,竖起大拇指:妙啊!

  这样的活字制版,可以随时拆版、拼版,这些刻有文字的胶泥,甚至还可以重复使用。

  不仅如此,肯定也更加利于存储。

  比起雕版印刷术,这样的活字印刷术,确实是更好、更妙,更上一层楼!

  范蠡与子贡也禁不住点赞:绝了。

  不错!太好了!他们还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准备两块铁板,一块付印,一块排版。

  如此轮流排印,便更加高效!!

  孔子欣喜地点点头,他之前还在想,有些书的字数那么多,要雕好久好久才能雕好。

  活字印刷术,不错!!

  范蠡:是的。我之前在想,要是哪部书只印了几次,市场反馈不好、不再印了——

  那雕好的木板,岂不是白雕?!

  范蠡看完“雕版印刷术”之后,便想到了这些。如今他又看见“胶泥活字印刷术”。

  胶泥的材质,会不会容易碎呢?

  范蠡是要经商、批量生产,自然便要考虑到在这些过程里,方方面面的细节与问题。

  随即,只听一阵天音,徐徐道来——

  【由于是用土来烧制,因此泥活字是很容易破碎的。后来,元代的王祯将泥活字改为木活字。这种方法是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既而将木板逐字切开,切成小块,修理整齐后便可使用了。】

  【王祯的这种木活字,用来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

  范蠡先是会心一笑。

  听到后面,他微微一怔,六万字的内容,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这是何等神速?

  他思考了下,因为还没有使用过雕版印刷,所以只能与手抄的速度进行对比。

  比手抄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改良后的“木活字”,确实应该会比原先的“胶泥活字”更加耐用。这也是效率与成本问题。

  墨子:木活字,倒是不错。

  而且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刻完了再切成单独的文字块,这种思路也非常好。

  听起来,印刷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但是为啥你们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居然要隔了朝代那么长的时间啊?

  ——胶泥活字,是宋代的毕昇。

  ——木活字,是元代的王祯。

  这两个朝代要是不挨在一起,那就更说不过去了。或者该不会是宋朝跟秦朝一样短命吧!

  鲁班:附议。明明“雕版印刷”就是用木板。

  为啥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要跨越朝代?

  他们忽然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难道胶泥活字或者活字印刷术,存在某些局限性?

  然后,在那些时期,其实还是用雕版印刷术比较多?仔细想想,不无这个可能。

  苍穹之上,出现一种排字的“转盘”。

  那是一种简单的装置,由底架承托着一个圆形的转盘,转盘里摆放着活字字模。

  伴随着天音与仙乐,转盘兀自转动的时候,响起一阵清脆的、咔咔的音效。

  【除了“木活字”之外,农学家王祯还发明了一种排字的转盘,我们称其为“转轮排字盘”。】

  天幕的画面放大,可以清晰地看见“转轮排字盘”里面,木活字依韵摆放。

  随后,转盘咔咔地转动起来,一只简笔画卡通右手在上面移动,检取所需之字。

  墨子的眼前一亮: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就说,文字浩如烟海,如果要做成活字,每次印刷都要排一遍,这工作量也挺大的。

  万一下次又要印,岂不是又得排一遍?

  如今有了转轮排字盘,舒服多了……

  鲁班亦是赞叹不已:这位元代的农学家王祯可以啊!木活字、转轮排字盘。

  ——有点东西啊!!

  范蠡:好耶!听起来就很方便!

  正当大家纷纷感慨“转轮排字盘”的妙处之时,战国时期,许行关注的是“农学家”的称呼。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