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BL同人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时间:2024-05-09 12:00:04  状态:完结  作者:饼好吃

  何况“人言固有不足恤者”,只要行事符合义理,又何必顾恤人言?正所谓“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自己既未违反礼义,就不必顾虑别人的闲话了。”

  “所以对于三不足,王安石是欣然接受,无论这是谁提出的,他本人或是其他人,在历史他都亲口说出这句名言,并以之行之。

  也唯有三不足最能体现王安石勇于革新的精神。“李一结论,管谁说的,有用就行。】

  王安石欣然一笑,这三不足还真是,深得他心啊。

  【“王安石变法哪怕放眼浩瀚青史也是极其有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就,给大宋注入一点新的生机。

  它的失败,也给后人启示,少走弯走。”

  “但无论其结果如何,在最开始的时间,变法的开启者都是值得肯定的。”

  “大宋从立国之处根子就开始走弯了路,一代又一代的宋帝都想过改变,可是都没有狠下决心,哪怕是宋仁宗的庆历新政,也算不上真正的变法,最后下定决心的是宋神宗。

  宋神宗,一位在宋朝史上称得上刚硬的皇帝。”

  “在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也几百位皇帝,然而庙号为“神”的皇帝却只有两位,一位是宋神宗赵顼,另一位是明神宗朱翊钧。

  由此可见,神宗这个庙号属于“非主流”,具有特别的说法。

  巧合的是,这两位神宗在位期间都有臣子进行变法,分别是王安石和张居正。”

  “呵呵,是不是很巧。”李一嘴角挂着讽刺的笑容,继续道:“《谥法解》是这么解释的:民无能名曰神。

  也就是无语,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意思。

  说好,好像又过不了自己心底这关;说不好,又于心不忍。

  因为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是一种褒贬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庙号。

  那么宋神宗如何的“民无能名”?“】


第187章

  【“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变法,在变法失败后,旧派得势,将新法全部废除,对于重用王安石的宋神宗自然也不满。

  但是宋神宗毕竟是皇帝,何况人已经死了,继位又是人家儿子,也不能怎么滴,最后只能在给宋神宗上庙号上恶心恶心宋神宗,出口恶气。

  他们选择了“神”这个不怎么常见,不符合主流的字以此表达心里的不满。

  要知道历史上每当大臣碰见自己无奈不知道怎么说的皇帝,就会选择像这种模拟两可的字,对上对外都有另外的解释,但是真实的意思嘛,呵呵,懂的都懂。

  要不说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哪怕到一个字上都能做手脚。“李一摇头,“有时候挺佩服这些文官的,玩弄字眼谁也比不上他们,碰到李隆基这种皇帝,那自然是让人觉得出气。

  但是当他们出于私心要搞人心态时,又实在让人觉得恶心。“】

  嬴政眼里露出一丝讥讽之色,子议父,臣议君皆为以下议上,太过无礼。

  后人评说自有后人评说,但是他的名号,何须他人来取,谁知道碰见的是人还是鬼。

  嬴政又想到赵高胡亥,冷哼一声,若非他自取始皇帝之名号,谁知道最后会被他们上了什么字。

  他们也配议朕,光是想到这个可能性就已经觉得恶心了。

  【“那么,王安石变法有必要吗?为什么反对派和赞同派争斗的如此激烈,这放眼历代变法也是极其少见的,难道变法是错的嘛?

  当然不是。

  王安石变法之前大宋是什么模样呢?”

  “当时的大宋经过几代之后,出现非常严重的三冗问题,也就是冗兵、冗费和冗员。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要从大宋立国开始说起,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便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并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

  在政治上,又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这种情况下,文官的权利似乎有点大了。

  于是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又实行一职多官,但那时候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可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

  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最后导致了冗员。”

  “而众所周知,北宋其实没有实现领土统一,并且边患问题严重。

  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本来实行的是“养兵”之策,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冗兵现象。”

  “而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恶性循环,最后到了糜烂的地步。

  宋真宗时是“而所出无余”,到宋英宗时财政出现赤字。

  国家财政年年亏空,不断“发诸宿藏”,以致“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是增加赋税,把负担转移到百姓头上,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又增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这些沉重的赋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

  正所谓官逼民反,农民由于没有生路,于是纷纷揭竿而起。

  要我说这就是活该,朝廷的不当政策最后买单的永远是百姓,可是百姓根本承受不了,不反才奇怪。“李一狠狠吐槽。

  “百姓要的一直都很简单,那就是能活就好,甚至不敢要求能活得多好,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都得不到,那么不反还能怎么办呢?

  反是死,不反是等死,倒不如去试一试那一线生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范仲淹幽幽一叹。

  【骂完后,李一才继续道:“在这样内患重重的情况下,外敌还虎视眈眈,不时侵扰边境。

  于是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试图想要改变,于是有了“庆历新政”。

  遗憾的是庆历新政历经一年即告失败,结果并未改变这一严峻形势。

  等到宋神宗即位后,大宋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

  于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知道,变法势在必行!“】


第188章

  【“历史上对这场变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是有利于北宋的是富国强兵的变化,也有人认为王安石变化加快了北宋的灭亡。

  这样两面化的评价在变法者中同样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放眼全历史,就会发现,后人对于前面的变法者总是肯定多于否定的。但是王安石却不同,历史上骂声一度掩盖赞赏之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王安石变法真的一无是处,完全失败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王安石变法具体是什么吧。”】

  王安石深呼吸一口气,被否定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啊。

  苏轼眉头微皱,“虽然我当年也不赞同变法,但是后来发现,有些措施还是很不错的,哪里能一概而论。”

  张怀民睨了他一眼,“你啊,就是这样才会被两派都排斥。”

  苏轼摸摸鼻子,义正严词道:“我这个凭良心说话,谁有理站谁,哪里像他们,完全就是排除异己!”

  苏轼:反正我没错!

  【“王安石变法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为此,他推行了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和三舍法等。”

  “其中青苗法本质上就是跟国家借钱。

  宋神宗时期土地兼严重,农民无地可种更没有钱买田地,跟地主富农借钱利息又很高,很多农民还不起钱,只能给地主免费打工还钱。

  而青苗法就是由政府出面,将平时储备的粮食折算为本钱,以较低的利息贷给农民。

  这种做法既能缓和民间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土地兼并,又能盘活经济,增加国库收入,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是王安石此举也侵犯了地主贵族阶级的利益,可想而知反对的浪潮会有多大,利益受损者加一。“】

  宋神宗时期的百姓听到这里顿时眼睛都亮了。

  “朝廷居然有这样的政策,那怎么咱们没有听过啊?”

  “所以上次县衙下来的人拽那么长的文说的就是这个吗?怎么不说清楚点,俺还以为不是什么好事情呢。”

  “咱们都不认识字,直接贴在木板上也看不懂啊,居然是这般吗?”

  “可是我们这和神仙说得不太一样啊?咱不需要借钱也被逼着借了。”

  各地的百姓议论纷纷,因为政策到了各地地方都呈现不同的问题。

  许多县令都额头开始冒汗,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非暴力不合作的事好像要被曝光了,当然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上面肯定要有大动作了,搞不好自己就要倒霉了......

  王安石若有所思,脸色逐渐浮起惊喜之意,于是连忙入宫觐见。

  要说原本他还烦恼如何宣传政策,现在有天幕代为解释宣传,岂不是全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本意,如此民间非议可大大降低,百姓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不怕地方官员乱搞破坏变法名声,百姓更不容易上当受骗。

  【“免役法则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古代地方州县的很多工作都由老百姓轮流承担,俗称“服差役”。

  “服差役”不但没收入,还要自己承担费用,耽误日常生产生活,百姓苦不堪言。

  新法改为百姓交钱给官府,官府花钱雇人干活,故称“免役钱”,这对于百姓自然是好的,可是原本免役的官员、僧道等阶层突然也要交钱,也就是所谓的“助役钱”。

  这里面免役法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政府增加了收入,又是一举两得。

  但官员们不高兴了,因为他们没了特权,也要交免役钱,这谁能高兴啊,利益受损加二。”

  “方田均税法则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还有部分农民免除赋税。

  可是被清查土地的地主们呢,利益受损大大的加三好吧。”

  “农田水利法则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但是,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这本是好事,可是后来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负担,而明明东西是一起用的,结果交钱却更多的人也不高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