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剪灯旧话

时间:2023-12-23 01:00:30  状态:完结  作者:Marsha2001

  “四只梅花糕,小郎君侬拿稳。”

  制卖梅花糕的是位瘦小老妇,会讲官话,一开口带着水乡柔软的南音,手脚麻利地用签子拈了四只包好,笑眯眯地递给林思齐。

  林思齐强忍哀痛,浅尝一口,软糯甜香,他望着内里红润细腻的赤豆沙,感叹道:“先生生前说忘不了故乡的梅花糕,这样尝来苏州府的梅花糕果然是好吃的,难怪他忘不了。”

  “先生若是泉下有知,也不愿见你这幅模样。”齐筠心疼不已,抬手抚上他的侧脸,“你看你,又瘦了。”

  “陈婆婆,我内人差我来买梅花糕,还是老样子。”

  一位年轻男子优哉游哉走到小铺的招子下,他手持一把檀木春扇,扇面上绘“竹外桃花”,底部挂着蜜结迦南的扇坠,看成色是莺歌绿的,黄中带绿,如黄莺的美羽上点缀着闪光,散发着悠然的芳香。

  林思齐被他手上的春扇吸引,一时竟看痴了。齐筠疑惑地望向那人手中的春扇,定睛仔细去瞧,只见那把精美的春扇上用苏体题着一首唐人七绝,边上落款竟是“陆今也”三字。

  “先生写的扇子……”林思齐向前一步,“这位公子,请问您手上的扇子是何来历?扇面上的题诗是恩师手迹。”

  “天下竟有如此巧事!”那年轻男子面露惊讶,他收起折扇,向二人拱手一礼,“在下赵停云,昆山本地人,乃是‘玉茗’戏班子的少班主。”

  昆山本是昆曲发源地,这玉茗戏班正是专唱昆曲的,在大江南北都赫赫有名,数十年前以汤相公的《牡丹亭》一炮而红,便以戏中的‘玉茗’为名,如今传下来有四代人了。

  “足下可是这位陆先生的子侄?”

  “在下临江林思齐,我并非陆先生的子侄,而是他的学生。陆先生于半月前仙去,我奉他遗愿送他还乡。想不到竟在赵公子手上,看到他题的扇面……”林思齐向他还礼,解释道。

  “这把春扇是我太祖母给我的,然而它却非原属于我太祖母……”赵停云思及旧事,一阵感慨,他不急着买梅花糕,竟在招子底下将陈年往事娓娓道来。

  玉茗戏班于一甲子前初创,班中顶梁柱乃是一对二八年华的孪生姐妹,姐姐小字笙笙,妹妹小字婉婉,二人皆擅唱“杜丽娘”,一段嗓音婉转的“皂罗袍”,引得满城年少争缠头。两位丽人长相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很少有戏迷能够分辨出她们。

  “只有一个人能分辨出谁是姐姐,谁是妹妹……”赵停云见林思齐倾耳而听,继续说道,“一位雅好音律的陆姓书生。”

  “他倾心于姐姐,就算姐妹长得再像,谁又会认不出自己的心上人呢?”

  林思齐一时怔然,他只知道陆鉴终身未婚,竟不知道老师年少时竟有一段这样的韵事。

  “书生题扇以赠,二人两情相悦,只可惜门第之别,让有情人难成眷属……书生无意功名,又觉佳缘难成,索性背井离乡,处江湖之远著书立说,从此声名鹊起。”

  “笙娘子还在昆山,日复一日扮丽娘,后来她二十余岁,嗓子已跟不上了。恰好有一来苏州卖蜀锦的过路蜀商,听了她的最后一场戏,想要纳她为妾……”

  “她可是答应了?”林思齐问道。

  “她坐在台后,对镜卸妆,换下丽娘扮相,将这把珍藏数年的春扇交给婉婉,随后就上了蜀商的马车,随他入蜀了。”

  “临走前,她对婉婉说:‘妹妹,你拿着这把扇子,日后再转交给你的孩子……他总有一天会回昆山的,就算他不回来,他的孩子总要来祭拜先祖’。”

  “说不定哪一日,就能物归原主了……”赵停云模仿着笙娘子数十年前的口吻说道,“婉娘子正是我太祖母,她后来嫁了赵班主。这扇子被她交给我祖父,又被我祖父交给我父亲,我父亲年纪到了,拿着这把春扇实在不像,又转交给了我。”

  “想不到竟然在此遇到春扇故人,正正应了那句‘物归原主’。”赵停云双手奉上折扇,递到林思齐面前,林思齐小心翼翼地接过折扇,一时无语凝噎。

  “那笙娘子入蜀以后可还有音信?”齐筠忍不住追问。

  “早两年还有书信往来,过了三四年就音信全无了,蜀地路遥,我们也不知她过得如何……”赵停云无奈摇头,应景地吟起杜工部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林思略过那首长诗中间数句,怅然若失地念出尾句,抬袖拭泪。

  一甲子前的往事已随斯人逝去与笙娘入蜀而变得不可追溯,除却二位当事者,无人再知当年种种,酒淡情浓,昆山还会有年轻的小娘子日复一日站在戏台之上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却不会再有一个陆姓书生,认出心爱的女子,并为他的丽娘再题春扇。

  齐筠接过林思齐手中的那把春扇,轻轻展开,扇面是春意盎然的“竹外桃花”,题诗是唐人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陈婆婆,给我包梅花糕吧。”赵停云了却一桩心事,无比轻松,“不然内子要等急了。”

  “二位既然有缘,可否要到寒舍歇歇脚?”赵停云又对林思齐说。

  “多谢赵公子好意,我急着去少卿山,日后有缘再见也不迟。”林思齐收敛心神,委婉拒绝。

  赵停云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正事要紧,林公子先去吧,希望二位一路顺风。”

  三日后,林思齐站在少卿山上陆鉴的坟冢之前,焚烧折好的纸钱。末了他拿出那把精美华贵的春扇,放入火堆中央,跃动的火舌舔上檀木扇骨,渐渐将这柄一甲子前的旧物随旧事一起吞噬殆尽。

  齐筠将手掌搭在他的左肩,轻声说:“此间事了,我们回家吧。”

  林思齐站起身,他知道齐筠所说的家是临江府青竹山下的那间小屋,他给圣上的告假理由是回乡奔丧,自然是要回去一趟的,正好也可以打扫一下久无人住的故居。

  “将近一年没回家了,也不知道当初你和我一起修的竹门是不是还堪用。”

  “若是不堪用,我们可以再修一次。”齐筠牵住他的手,认真说道。

  作者有话说:

  1.汤相公是我老乡汤显祖,昆山腔就是昆曲,又叫水磨调,《牡丹亭》是昆曲作品,皂罗袍是其中很有名的唱段。

  2.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陆先生以前的故事,下一章小林和小齐终于可以回家了。


第25章 第一折 青衫客25写旧游

  【写旧游】

  碧瓦红栏的秋水楼依然伫立在滔滔江水之畔,以静默的姿态俯瞰芸芸众生。六月初五乃陶阳本地山神的生日庙会,俗称“山神出庙”,四方信众齐聚于此。

  林思齐与齐筠到秋水楼喝茶歇脚的时候,戏班已在此唱了好几日的戏,楼外的街巷上也支起了各色摊子,有现做小吃叫卖的、有卖凉茶的、还有起卦算命的,让本就熙攘的陶阳城热闹非凡。

  他们相携走出秋水楼时赶上“山神出庙”,四位壮年男子抬着一尊雍容华贵的神像走在街头,大轿后头是为山神执旗的侍神小轿,由二位唇红齿白的总角童子抬着走。另有一人手持小锣走到山神像前,在神像左侧敲三下,又绕到右侧敲三下。

  他高呼:“山神老爷,今天是您的生日,要出去巡游了!”

  参加生日庙会的百姓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目光聚焦于高坐于大轿的神像上,路边常有善男信女双手合十而拜,许愿神灵庇佑,连牙牙学语的小儿也被家人教着问“山神老爷好”。

  林思齐勉强走到可以停脚的柳树下,摸向腰侧却发现原本挂着玉佩的地方空空如也。

  “你给我的那块玉佩不见了,不知是落在秋水楼还是落在路上,或者是刚刚挤着的时候被人偷走了。”林思齐懊悔不已,“我就不应该戴出来,放在家里多好。”

  “别着急,你在此地等我,我找得到。”齐筠握了握他的手,安慰道。

  那块假借当初的“齐母”之手转赠给林思齐的玉佩内里有一滴他的心尖血,这也是为何他在四年前的临昌可以找到林思齐。

  齐筠静下心来感应了片刻,对林思齐道:“放心吧,还在秋水楼的方位,我去取来,你就在这里等我,今天人实在太多了。”

  林思齐点点头,齐筠朝他露出一个微笑,转身离去,他再度回头时,只见一个才及大腿高的小娃娃被老妇带着,拽着林思齐的衣摆说了什么话,林思齐摸了摸孩子的发顶。

  齐筠回秋水楼取玉佩,秋水楼的伙计见他回来,松了一口气,他们收拾桌椅时见地上有这么块贵重的玉佩,生怕惹出什么纠纷,赶紧拿起来放好,巴望着玉佩的主人早日回头取,如今可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可当他回到那棵柳树底下,却不见了林思齐的身影,林思齐今日穿的是一身蟹青衣袍,在人群中很显眼的,齐筠左看右看,都未发现那抹蟹青。在“山神出庙”的锣鼓喧天之中,他忽而感到一阵烦躁,后颈传来穿刺般的痛楚。

  那块存着他心尖血的玉佩正躺在掌心,没有这块玉佩,他要怎么在茫茫人海之中寻找林思齐?他临走前看到的那一老一少若是歹人该如何是好?万一林思齐遭遇什么不测,他又该怎么办?为何今天偏偏是当地的山神庙会,若不是人多,林思齐与他也不会走散。

  他用目光扫过四周男女老少喜气洋洋的面孔,只觉得每一个人都笑得分外碍眼。后颈传来的剧痛让他咬紧牙关,凭空生出歹毒恶念:若将这些人都杀了,是不是就可以轻易找到林思齐了?

  齐筠压抑着大开杀戒的欲望,站在柳树下深吸一口气,他抬手擦掉嘴角溢出的鲜血,用舌尖尝了一口自己的血,血中隐隐有不属于他的气息,那股熟悉的气息强大而怨毒。

  “……为什么?我的血里为什么会有戚十二的血?”他脸色惨白,喃喃自语。戚烛生前与他并不陌生,但绝对不算至交好友,吕祖在东海诛杀戚烛的时候,他还在云梦泽喂水鸟,怎么可能会染上戚烛的污血?

  齐筠绞尽脑汁,回忆起四年前临昌城外他被乌蝎钳制的那一次,乌蝎用尾针刺过他一回,他当时只觉得好笑,乌蝎为什么连他的血可解百毒都不知道,蝎毒与蛇毒相抵,于他不过是痛一下罢了。

  原来当时乌蝎的用意歹毒之处在此,想必是取了戚烛的血,故意这么摆他一道,绑架林思齐也不过是为了引他过去。他自诩聪明,还以为恶骨再生是因为他对林思齐生了私情,如今才反应过来真相如此。

  “阿筠,你没事吧?”林思齐从人群中挤出,手里拿着一包冻米糖,他走到齐筠身边,见他面色不好,便道,“是我不好,我见那婆婆哄孩子买了冻米糖,就想着你也爱吃,结果因为路上人太多,险些走不回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