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代架空

木匠逆袭尚书郎

时间:2023-09-14 00:00:16  状态:完结  作者:清秋烟雨

  时昭倒是理智的,他分析道:“这木头用的不对,我们卖的价格不会有人愿意买的。刚才那个大伯说得有道理,我把这些拿回去改进一下用途,没准还可行。”

  “这样啊……”艾叶虽然万分不愿,但也只能听少爷的话。

  旁边的小贩原以为他们是兄弟,没想到竟然是主仆。听了更是不可思议:“少爷还出来摆摊,这是何苦呢。有福不享,真是让人想不通。”

  时昭笑笑不言。

  在他们收摊的时候,此前不远处观望的一个身着紫色衣衫的姑娘见时昭的摊前没了人,遂走了过来,向时昭询问了一个小木盒的价格。

  小木盒虽然是做农具剩下的木料做的,但是完全看不出边角料的痕迹。时昭为了让盒子看起来美观一些,还在盒盖上雕刻了图案,图案大方而不失精美。

  当然,这个虽不费木材,费的却是手工,讲究的是技术。

  这样的盒子一般用来放女儿家的胭脂水粉、或者贵重首饰。时昭本来是打算卖五十文的,但是今天第一次有人有购买意向,时昭打算做成这笔生意,就把价格压低了一些:“小姐若是喜欢,给四十文好了。”

  那姑娘听了莞尔一笑:“这比我上次随爹爹去云州府买的盒子看起来手艺还要好,想不到价格却实惠这么多。四十不好听,我给你四十六文吧。”

  就这样,时昭做成了这天的第一笔生意。

  付了钱,姑娘对时昭说:“你的手艺很好,特别是这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只是木头的材质普通了些,要是名贵点的,我还能多买几个。”

  说完也还没有走的意思,时昭不解地望着她。看着大方的姑娘有点脸红:“不知公子是哪里人氏?听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公子是路过本地还是要在此长住?若是路过,不知在本地要逗留多久,可还做些别的?若是以后有了时机,我还想买些家里陈设的柜子之类的物件,不知是否有机会?”

  那姑娘开了口,一连串的问题抛来。

  时昭听得有点懵,还是彬彬有礼地回道:“我也是本地人,不久前才从外地返乡。承蒙姑娘厚爱,目前做的只有这些小玩意和农具。家具之类也可做,只是碍于没有销路,所以暂时不敢做大件的物品。”

  “原来是这样,那就太好了。不知公子可否留个地址,到时我家人上门看看手艺,倘若符合要求,便可向公子求购大件家具。”看得出来姑娘很开心。

  “小姐若是想了解在下手艺,可以前往桂香坊的陈杨医馆,找他们的掌柜,就说是去看时昭做的柜子。医馆的掌柜定会带你参观。”

  “我前几日给他做了一个药柜,今日刚送过来。” 自己家在乡下,来回不便,时昭想起今日给陈茂送去的柜子,灵机一动。

  “在下家在乡下,小姐来往可能有诸多不便。若是手艺入了姑娘的眼,姑娘可在医馆留书给我。到时若还有意合作,再前往寒舍查看不晚,免得多费腿脚。”

  见时昭如此作答,那姑娘也没有坚持一定要时昭家里的地址,点了头道:“那咱们后会有期。”

  姑娘走后,旁边摊贩就有人惊叹起来:“一个小小的木盒子都能卖四十六文啊!比一个铁板的锄头,一个装了耙钉的搭耙还贵那么多!”

  有人起了头,旁边长期摆摊的小贩搭话道:“刚才那个小姐是咱们县威远镖局的大小姐,人家不缺钱。”

  还有人瞅了瞅时昭,笑得有点酸:“你们要是也能长一张人家少爷那样的脸,你一棵白菜也能卖四十六文。”

  其他的小贩瞅了瞅时昭的脸,唉声叹气起来,直怨爹妈没给自己生个好模样。

  时昭听了,颇有些无奈。

  艾叶沉浸在卖出去一个物件的欣喜中,没有留意周围摊贩的议论。他从时昭手中接过那四十六文钱,一直在那里数,拿拿放放的数了好一会,也不知数对了数没有。

  到最后把钱一拢,放进钱袋里,高兴得转了几个圈:“少爷,咱们终于开张了。咱们再等等,虽然农具卖不出去,没准这些小玩意还能卖出去些呢。”

  时昭却觉得那是一个巧合,刚巧碰上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路过这里,自己又恰好有合她眼缘的物件。

  这条街虽然热闹,卖的却大多是农民地里种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中卖价格比较贵的摆件,想要卖出去不太现实。故对艾叶的提议,时昭道:“也可,但不是今日。而且我们也要换个地方,这里不适合卖这种比较费手艺的物件。”

  “哦,这样啊。”艾叶虽然不懂为什么,但少爷说了,那肯定有他的道理,也就不再坚持。帮着时昭把货物都收了起来。

  收摊回家后,时昭想起此前那个大伯给自己的建议,他在那个大伯建议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把做的农具全部重新改制,但并没有按照那个大伯所言,把所有的农具都改成不吃力的家用物件。

  毕竟形状不同,改制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损耗也比较大,卖不上价又费力,这种傻事时昭是不会做的。

  改成缩小版的农具则不同,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几刨子,还不用改变形状,少费许多功夫。

  所以,他因原来的物件制宜,在尽量不改变原来物件形态的情况下对农具进行改制。

  大一点的物件可改制的空间大,他就改成木屋、木马车等别的手工艺品。而没有按照此前大伯的建议,改成别的家用物件。

  剩下的农具全部改制原来农具式样的缩小版,供城里的小孩当玩具玩耍。

  以前他在青州府时,就没少给自己的小外甥做过宝剑、大刀、长矛一类的木制玩具。小外甥可喜欢了,拿着那些小玩意,在小伙伴面前不知道多长脸。如今这些小巧可爱的锄头、镰刀、搭鈀、马车、还有小房子,应该也会讨小孩子会欢喜吧。

  改制成的这些木制工艺品,不管大小,都既可以当成家居摆设,也能当成玩具给小孩玩耍。

  时昭这样改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如果改成不同类型的物品,售卖的对象就不同,对摆摊地点的要求也不同。这样就得多处奔波,耗费人力。

  他改成同一种类的物品,就只需要去一个摆摊,大不了时间长一点。

  通过此前那次摆摊,他也得到启示,水城虽然相较青州府来说要贫困许多,但县城中也不乏有钱人。且因水城地处山区,往来不便,外地的物品也很难进来,有些物品匮乏。像木制工艺品这类高档一点的消费品,本地很少人做,外地进来的也少,就有很大的售卖空间。

  原来那批用料不对的农具基本上都改制成功了,只有个别实在是形态限制,成了瑕疵品。

  把那批返工农具全部改制完成后,时昭又做了一批符合水城这边农民要求木质的农具。做完之后,时昭把那几个瑕疵品调了出来,跟艾叶再度进城摆摊。

  虽然此前儿子答应自己守丧完了就娶妻生子,艾叶也说自己不敢又非分之想。时母还是很不希望艾叶整日形影不离的跟着自家儿子,总觉得这样不是个事。

  但是儿子说,摆摊的时候艾叶能帮他吆喝,她就不好阻拦了。

  儿子不好意思叫卖,她完全能够理解。毕竟儿子以前可是蜜罐里泡大的公子哥,如今被迫屈尊降贵去摆摊赚钱养家,她已经很心疼了,还让儿子去当街吆喝,她想想也不能接受。

  如此艾叶去搭把手,她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管怎么说,昭昭的生意总算开张了。只是艾叶有点傻傻的^_^

  今天晚了点,不好意思。大家食用愉快!


第68章 挣钱

  进城后他们先去了农具店, 这次店家很爽快地收下了时昭制作的全部农具代售。但时昭却只给了一半,还留下了一半。剩下的农具他打算送去别的农具店,多放几家总比只吊在一棵树上要好。

  店家不明所以:“咋地, 你还舍不得卖啊?”

  时昭留下的货物里有一根锄把,是留给上次那个给他意见的大伯的。时昭便借着这个由头,说是已经有人定下了。

  店家这才转阴为晴:“想不到你才来就有生意了。行,那就先这样。以后卖完了我们再联系你,等销量稳定了,就可以一次多收点货。”

  店家见时昭手艺好,价格又没有高, 很想把货全留下。但时昭毕竟是第一次合作, 又怕压货, 所以心里矛盾, 才没急切地说全部要。

  等时昭只给一半货物的时候, 才又有点急了, 怕时昭给别的店供货,抢生意。但时昭说剩下的货已经有人定下了的,才又心情好起来。

  这样既可以不用一来就压货, 又不担心被人抢生意了。

  时昭听了店家的话,更有信心了。店家肯主动这样跟他说,说明对方对自己的手艺和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满意的。不过到了那时, 他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条件,让店家先付一部分定金。

  生意本来就是谈出来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时昭这次做的农具不多,原本也是怕哪里做得不好, 好改正。但尽管如此, 他还是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把货全给一家店。他想得比较长远, 多铺铺子,总比没有竞争的一大独大的好。而且也可以看看,什么样的店,销量更好。

  剩下的农具还要跑好几家店,有了第一家的经验,时昭之后就把农具分好了再拿去店里问,免得店家觉得他还给别处供货,心里不高兴。

  等把几家农具店跑完,一一送了货,时间又过去了个把时辰。

  给农具店送完自己做的农具,他们还要去摆摊卖上次用错木料做的那批农具改制的小玩意。这次时昭没有去上次摆摊的地方,而是带着艾叶去了一处售卖物品上档次一点的街道摆摊。

  这条街到虽然人流量没有之前摆摊的街道那么热闹,但卖的物件相对来说价格上都要昂贵一些,是县里的富户常来逛街买货的地方。

  他的小摆设,物件小、价格贵,不是一般百姓消费的东西,自然要找富人喜欢去的地方摆摊。

  这个条街上摆摊的大多数是做生意的,不是乡下的村民临时售卖,他又来得比较早,就要收摊位费了。

  摊位费根据摊子的大小来收。

  时昭他们的摊子占的地方不大,走堂的官差收了三十文,并给了他们一个凭证。避免被二次收费,也是当日这个摊位的保障。

  这摊位费相对来说是比较贵的了,没有任何遮挡,只是一块地皮,就要三十文。而三十文,在当地的农村,农家自己做饭,都够老百姓一家老小三、四天的生活费了。

  有了前几日摆摊的前车之鉴,时昭付了摊位费,拿到凭证,心里才踏实一些。毕竟他是个知书识礼的人,并不是为了点蝇头小利就不惜大动干戈的村民。

  他的修养让他不愿与人冲突。有了官府的凭证,也就有了一份保障,没人敢随便来说这摊位有人了,不让摆什么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