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代架空

买椟还珠

时间:2023-08-14 05:00:12  状态:完结  作者:涉雪穿林

  闵疏和梁长宁坐在屋内,在严瑞的言语之中,逐渐知道了巡教新法。

  读书是费钱的路子,山野乡村里鲜少出读书人,不仅因为读不起书,也因为读书不如种田的回报来得快。

  茂广林出身山野,他从十七岁走到七十岁,才走到了大梁首辅这个位置上。他和文沉这样出身显贵的官员不同,茂广林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茂广林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他像是狼群里的头狼,一旦脱颖而出,就担着与生俱来的责任,他要庇护他的族群,所以他很受寒门学子的推崇。

  一是因为他是清流之派,与寒门学子同根同源。二是因为他是首辅,是天下学子的榜样。

  茂广林既是内阁的主心骨,也是天下文人的主心骨。他深知读书难,所以他五十年来都在推行有教无类。他的目的是让天下人都能读书,若不能读书,也要识字会算数。

  他后来推行巡教,颇有些类似于无处不走的赤脚医生,只是由朝廷来出诊金,治的是不会识字的病。

  巡教此举一出,就让读书这件事变得不再高贵。学堂不再只是贵族的享乐处,茂广林很快就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

  但这些欢呼和追捧都只是不堪一击的泡沫,若寒门学子多起来,那么世家子弟就不再那么容易考取功名,朝堂上权贵所占据的话语权就会大幅度减少。

  文沉不是第一个反对的人,他养了大批党羽,他甚至不用开口,就有人愿意为他冲锋陷阵。

  听龙殿外下起了暴雨,重檐歇山顶上九龙吐水,瓦片上全是青苔,檐下密密麻麻站满了御林军,御林军里头围了一圈司礼监的宦官。他们没有人敢说话,此刻听龙殿里全是三品以上的朝中重臣,他们不眠不休吵了一天一夜,有些大臣高寿,要不断靠着浓茶提神。

  “臣不同意!”李开源高声呼喊,跪地叩首,说:“巡教一职本就是画蛇添足,各地官府衙门都设了学塾,巡教一职需要多少开支?又能收回来多少?阁老空口白牙,嘴巴一张就要我户部掏钱,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国士无价,有多少贤才淹没在乡野地里?李尚书算得精,不知道人才这笔账你算过没有?”茂广林年老,先帝给他赐了座,他却为着礼数不肯,扶着椅背躬腰站着,说:“但凡世家权贵们少侵占一点百姓的天田地,我大梁会缺人到如此地步吗?你们把好学生都逼回庄稼地里,又用手段侵占土地,此刻又何谈银钱?”

  文沉听出他对土地税收法早有不满,心里冷笑一声,出列辩道:“土地买卖自有官府文书,签字画押都是你情我愿,阁老不要扯东扯西,巧言思辩!”

  严瑞扶着茂广林,茂广林剧烈咳嗽,又说:“丞相既然要就事论事,那就再谈巡教法。户部到底有没有钱,可以查阅账簿,明示收支。往前数八年,我大梁风调雨顺,没有灾患需要拨款,去岁江南丝绸进出,又是一笔偌大的进账。丞相不必和我做无谓争执,叫户部拿出记档来就是一目了然。”

  李开源霍然转身,把内阁一帮人全都死死盯住,冷声说:“要用钱的时候好言好语,钱用完了就要来掀锅!看账本,看账本!每年天书阁存档账本还不够,还要我时时刻刻拿出来给你看!我不如刺在背上好了!你们一个个都逼着我户部拿钱,可各部有了钱倒自己藏起来揣兜里,你们是要逼死我,好扒在我身上喝血吃肉!”

  严瑞只觉得李开源卑鄙又恬不知耻,他拱手出列,吊着眼角问:“李大人哭穷,是为了户部哭穷,还是为了自个儿哭穷?”

  “你什么意思!”李开源怒目而视,厉声问:“内阁手段如今如此下流了么?当堂辩论,皇上还在殿堂坐着,你们就敢乱扣帽子,辩论不成,就要走阴险小人的法子来诋毁我!”

  “陛下圣明!”严瑞叩首,沉声说:“李尚书总说亏空亏空,李尚书一年的俸禄不过二百两银子,家里祖上有些房产田地,也不过只能说是不愁吃穿,及不上富甲一方。可就在前日,李尚书的公子李杨,在远东楼的花舟上一掷千金,买下了花舟上的一个妓子!”

  景德帝看向李开源,这才问:“李二公子未有婚配,李尚书教子有方啊。”

  李开源扑通一声就跪下去了,他冷汗直流,不敢回景德帝这句教子有方,只说回去就把那孽畜打死。

  景德帝又问:“使了多少银子?”

  “一千二百两!”严瑞抬起头来,跪得笔直,说:“李二公子和人斗法,还扬言说谁敢跟李家抢女人谁就是不识好歹,李二公子哄抬价格,一千二百两是整张的银票,可不是碎银子!敢问李大人,户部的亏空,是亏到哪里去了?李家有钱,钱的源头又是哪里?!”

  文沉静默片刻,出列发言:“李尚书一心为国为民,政务繁多,心思都用在了公务上,对家里公子疏于教导也是有的。严次辅,一个花舟上的妓子也拿到高堂上来说,岂不是叫人笑掉大牙,平白侮辱了在座的身份?”

  他又禀呈圣上,说:“李大人俸禄不高,可在朝为官,又有多少人是全靠着俸禄度日呢?房产农庄田地都是收入,年年累积,年年就有收益。李大人是户部中流砥柱,自然对赚钱颇有心道,李大人手里有钱,不一定就是来源不明,只要有账目,就一切好说。”

  家里的账目能作假,早已经交递天书阁备案的账目却是个漏洞。文沉这话是救了李开源和他儿子,但也只能到这里为此。

  李开源不敢公开账簿,因为内里贪墨严重,文沉党派已经自成体系,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哪个阶层的官员能贪墨多少银子,又需要上贡多少银子,都是暗中定好了规矩。

  如今司礼监盖了大印的账目都已经上交了天书阁存档,账目囫囵潦草做得不精细,细细深究就能发现是假账。

  严瑞要求户部公开收支明细,户部却屡次推诿,景德帝察觉出问题,要求内阁审查公验账簿文书。事情来回周折几日,文沉出面周旋,户部为了不查账目只能同意拨款。

  茂广林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章程,他罗列了暨南沧州等地的民生状况和财力,给出了巡教的万全之策。

  自此巡教法成立,正逢科考殿试完毕,内阁着吏部核查考生人数,挑选出适合巡教之职的学生,给予双倍俸禄,下放到了山野乡村做巡教先生。

  这个新法一经颁布,就打开了天下学子出山入京的路。

  “老师用心良苦。”严瑞轻声说:“可这样一来,内阁就成了世家的众矢之的。巡教法开始后,用钱的地方颇多,老师的俸禄和家财都悉数贴了上去,说老师桃李满天下并非夸张。景德八年后,能过会试的学子中,最多的时候能有五成是乡野出身,例如陈聪和宋修文这样的人,后来他们有的甚至成了朝廷要员,寒门与世家的站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闵疏闭上眼,半晌才睁开,说:“所以老师击破了世家权贵的一言堂,他遭到了报复。”

  否则难以解释为什么茂广林要辞官避祸。


第82章 孑然

  大梁掀起了读书的狂潮,如果有钱人家的孩子都爱读书,那凭什么穷人家的孩子不可以?

  茂广林站在楚河汉界之中,背后是天下学子的拥护吹捧,身前是虎视眈眈的权贵世家,他没有可以倒向的地方,他深知两边的爱恨都不是永久的,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态度永远都是不涉党政的清流一派。

  巡教策这条长路没有留给他可以休息的驿站,进则短时间内难见光明,退则永远落入深渊,茂广林把自己当做是过河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可是他真的不涉党争吗?他或许没有为了自身利益争执过,但他也没有结党营私过吗?

  闵疏不知道,但闵疏从前是在文沉的书房里长大的,他曾听过文沉评判茂广林。文沉虽然和梁长宁等人站在了棋盘对面,可文沉看事情比梁长宁更加注重利害关系,他在意的是自身利益,朝廷动向,党派鼎立。他告诉闵疏,一个人也能自成一派,若一个人具有了声誉和追捧者,那他就不再孑然。

  那时候闵疏还小,文沉教他策论八股,教他怎么把文章写得锐利好看。

  “君主是靠什么来维持和巩固权力?”文沉站在书房的暗室里问他。

  “是靠民心。”小小的闵疏声音稚嫩,仰头说:“丞相大人,《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这样太蠢了,闵疏。”文沉笑起来,说:“君主巩固权力,靠的是律法、军队、刑罚、监狱。我们用武力镇压,用公文办事。”

  武官不能当政,因为他们不会读书写字,不会分理政务。暴力可以夺取政权,却不能用以治国,所以朝堂才是文人的天下。

  文沉教闵疏写文章,参考的全是茂广林的策论。他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他手把手教会闵疏去逐字分解茂广林的词句和引用典故,学茂广林的工整对仗和行文节奏。

  闵疏曾问他:“这是谁的文章?为什么不学孔孟诗书,要学他的文章?”

  文沉告诉他,大梁律法繁杂冗长,舞文弄法出不了真章,要入朝政,就要学会办公文的诀窍,哪里该换行换段,哪里该引经据典。用什么字体,用什么格式,全都是有技巧的。

  巡教之策后,天下书生群情激奋,把茂广林推捧到了空前的高度,好像寒门在疯狂发泄过去的不甘和愤怒,他们把茂广林当做靶心,也把他当做救赎。

  学生们不管对错好坏,争相誊抄背诵茂广林的文章,连内阁诸子也涵括其中。近三年来的所有乡试会试,卷子一摞一摞收上来,满目净似茂广林。

  文沉不回答闵疏的问题,他也不对闵疏提及茂广林,只说:“办公文,写文章,要么是师徒传承,要么是家族世袭,总归都是要结成团体,你学的这个文章,就是当今天下读书人都追捧的文章。你能学着他写出来,那么今后的路就好走很多。”

  如果茂广林成了寒门的指望,那他就不再是独木,而是密林。

  众人都说茂广林是清流,是孤臣,只有文沉说他是党首。

  严瑞端着茶,坐在案前说:“参议大人料事如神,老师的确遭到了世家报复,但这报复对老师来说不算什么,他不怕自己受伤,只是担心学生们。”

  七月,茂广林称病不出,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露面的次数,压低自己的名望。他试图将巡教之策的功劳分散到内阁诸人头上,因此他推出严瑞和周枕接替他的衣钵。

  他多次在议事堂咳血,御医轮番看诊,都说他是积劳成疾。景德帝要求他停下政务好生休养,但茂广林几次推拒。

  严瑞长叹一口气,一口喝完了热茶,闵疏又替他续上。严瑞说:“老师曾与先帝彻夜长谈,从听龙殿到栖龙殿,他们是君臣益友。先帝礼贤下士,是想要老师好生将养。御医多次劝告,都说有油尽灯枯之象。可老师与先帝长谈后,先帝就不再劝慰老师,而是尽力放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