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治学习、开会讨论外,额外的活动很多。如国庆游行、迎接外宾、野营拉练等。入学后的一个月都是在为国庆游行练正步。 本文会朝这个方向走,到时候不要觉得离谱。
第106章 找工作(一) 从饭店出来以后,宋知时就陷入了一股低迷的情绪中。 见少年兴致不高,顾淮安慰他:“周末我就去找你。” 宋知时强笑道:“别了,你忙吧,开学第一周事儿肯定特别多。” 顾淮深深地看了宋知时一眼,仿佛要把他心事看穿:“真不用?我陪你找工作吧。” “真不用,我还能找不着工作吗?”其实宋知时说这话自己心里也没底,但他却不想在顾淮面前表现出来。 宋知时知道,一旦自己工作落实,即便以后两人都在首都,一个上班一个工作,肯定又离得远了,这样的生活跟之前异地也没什么区别。 虽说是外因导致他们被迫分居的状态,但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两人才刚刚表明心意不久,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 “而且,周末我还想去找大姐。”这是宋知时答应顾淮来首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一直未曾忘记。 当年厄运降临,宋家草草地将宋知意嫁到了首都,宋知时甚至连婚礼都没能去参加。 姐弟俩分别至今已经有六七年了,宋知时不知道还能不能凭着当年一个地址找到大姐。 想到前世种种,他就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这群人是真当他们宋家没人了嘛,敢如此欺凌他宋家的女儿。 这一世,哪怕再困难,他都要找到大姐,然后暴打渣男小三,让他们这一家子滚出宋家的世界。 察觉到宋知时情绪不对,顾淮捏了捏他的肩膀:“知时,看着我。” “告诉我,你怎么了?” 宋知时被迫抬起头,望向对方。 顾淮的双目深邃,仿佛要把他吸纳进去。 宋知时不自然地磕巴道:“没、没什么。” 重生是他最大的秘密,现在还不是告诉顾淮的时候。 顾淮没有多问,只是说:“有机会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大姐。” 有顾淮在,宋知时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份底气。 他想,既然自己选择了进京,就不能灰溜溜地回老家去,一定要在这四九城干出一番事业来。 至于他跟顾淮……他们还有很多时间。 宋知时暗下决心,恢复高考以后一定要考上首都的大学,以后就在这里扎根,将来把二姐一家也接过来。 顾淮刚进宿舍,刚刚还聊得热火朝天的房间内瞬间安静下来,仿佛进来的是什么洪水猛兽。 正常人遇见这样的情况,肯定要多想了,但顾淮不是。他冷冷地环视了一圈,拿上日用品径直朝着厕所走去。 多年的集体生活造就了顾淮的沉着冷静的性格,哪怕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他也不会在意。 因为从军多年,他时刻谨记,不能把拳头和枪子儿对准自己的同胞……如果不是对方上赶着的话。 被他扫视到的室友们,心里就没那么好过了,他们想到顾淮兄弟那张伶牙俐齿的嘴,纷纷开始回忆自己刚刚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 下午跟孙友国一起聊天的青年见状也拿了洗漱的杯子,跟着顾淮走到厕所。 “顾同志,刚刚你不在的时候,有老师来找你了,叫你准备明天开学典礼上台发表讲话呢!” 顾淮宿舍连同他在内共有八个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在工作岗位十分优秀突出,经过激烈竞争才获得了这个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机会。 顾淮能被选为这一届的新生代表负责演讲,可见老师们对他的重视,平白无故地得罪他怎么行。 青年这般行为未尝没有讨好的成分在,顾淮看在眼里却并未点破,简短地回了一句:“好,谢谢。” 眼见顾淮没有聊天的欲望,青年也只能悻悻走了,同时心里再次狠狠唾骂了一遍孙友国。 第二天是华清大学的开学典礼,宋知时作为家属,是有资格旁听的。 华大校园内的大礼堂里聚集了这次入学的两千多名新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兴奋和渴望。 那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希望。 宋知时找了一圈,也没看见人,只能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 此时距离开学典礼还有一段时间,闲着无聊的他只能把目光汇聚到舞台上。 在舞台边,他一眼就看见了顾淮,对方手里拿着一沓纸,正在认真研读。 这是要演讲吗? 很快,开学典礼就开始了。 前面是校长和各大学科的老师讲话,后面则是上几届优秀学员代表发言。 “……下面让我们有请这一届的新生代表讲话,让我们掌声欢迎——” 主持人说完,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与此同时,好几位演讲者从后台走了出来。 在一群灰头土脸的演讲者中,颜值穿着打扮都属于上等的顾淮简直是鹤立鸡群。 果然不出所料,顾淮刚一上台,台下就传来阵阵议论声。 顾淮看着台下的众多新生和老师缓缓开口: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工程74级一班的顾淮,来自陕省河洛市商阳县,今年二十九岁。在来到华清大学之前,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煤矿工人……” “首先感谢党和人民,给予了我重新学习的机会。”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我的兄弟,是他说服我来到首都……” 宋知时没想到顾淮居然在演讲中提到了自己,忍不住抬眸向台上的人望去。 隔着重重人影,两人的目光却意外地在空中交汇。 宋知时难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诧异有之,感动有之,兴奋有之,但更多的是难以言表的悸动。 顾淮的演讲并不是假大空,也不是一味的歌功颂德,算得上所有演讲中最最质朴的一篇了。 可就是这样的发言,才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他发言结束以后,台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丝毫不亚于宋知时之前的演出。 顾淮这个名字也在一上午响彻了华清大学的校园。 告别了顾淮,宋知时没有直接回招待所,而是找人问路去了海淀区的用人市场。 虽然他现在还保留着大部分少爷做派,但是经历了死亡重生以后,心理上已经跟普通民众差不多了。 现在时代特殊,是他找工作而不是工作找他,宋知时的心态放得特别低。 海淀区这个用人市场并不正规,只是因为靠近农村,每到农闲就会有一大批汉子来接点私活,这一来二去,这里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人才市场,有人需要工人就会来这里招工。 说是用人市场,其实就是一块窄窄的广场,各种闲人汉子举着牌子,他们中有泥瓦匠,有力工,有木匠,都在这边等着被招揽。 除了本地人,零星也有其他省份的,操着各种的方言口音,天南海北的人都有。 宋知时看着清清瘦瘦的,一进入人群就像一群老母鸡中混了个小鸡仔似的。但他穿着打扮很不一般,气质也不凡,不会让人觉得是来抢活儿的。 于是便有人大着胆子上前问他:“老板,要工人不?” “啊?”宋知时看向四周,果然不少人蠢蠢欲动,显然是把他当成招工的人了。 宋知时哭笑不得:“不好意思,我也是来找工作的。”” 他话音刚落,周围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宋知时才不管他们怎么想,自己上前去看了招工启事。 这个时代好的工作全部仰赖分配,像这种用人市场等工的,基本都是干临时工和体力活的。 宋知时想找的是长期的,包住的工作,这里显然是没有的,而且什么木工水泥匠,他也干不了,看来这趟用人市场是白来了。 “等等,你是首都本地人吗?”宋知时把刚刚来问工的男人叫住。 对方虽然不知道他何意,却还是老老实实回答道:“是,我就是这片儿的。” “很好,我想在这一片找个房子,可以出租的那种,最好是能售卖的,四合院和筒子楼最佳,实在没有的话,平房也可以,你去帮我打听一下。打听到了可以到XX路XX招待所二楼一号房找我。时间的话……一个月为期吧,如果我能找到满意的房子,事成之后给你一定的提成。” 宋知时话音刚落,周围人看他的目光瞬间就变了。 找房子?这活儿可比累死累活地体力工轻松多了。 那人激动得脸都红了,搓着手连连答应:“您就请好吧,包在我身上。” 宋知时笑而不语,这年头还没有专业的中介,要是收费给人找房子难免会被人举报投机倒把,他在用人市场雇一个人帮忙,这应该没事吧。 考虑再三,宋知时给了对方三块钱交通费。 这里虽然人多,但大部分本地人还是相互认识的,他也不怕对方跑单。而且有提成这个大胡萝卜在眼前吊着,很难有人会为了三块钱,放弃更大的利益。 宋知时想找房子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姐的事情是个催化剂。 年代久远,他已经忘了大姐是什么时候生的孩子了,要是现在外甥已经出生了,那将来大姐离婚以后,他们娘儿俩肯定要有个能住的地方。她唯一能投奔的,也就是自己这个弟弟。 人才市场这条路走不通,宋知时打算换个方向,重新走他的老本行。 他回招待所拿了赵姝韵给他的推荐信,顺着信上的地址找了过去。 赵姝韵介绍的工作在首都市下面的昌平县,是一家县文化馆里的歌舞团。 宋知时去得也巧,刚好他们负责人就在。 看完宋知时的档案,对方叫让他跳一段看看。 这对宋知时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白毛女》选段。 只是他跳完以后,对方却把他给拒绝了。 宋知时心有不甘,便多问了一句:“冒昧地问一下,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嘛?” 负责人说:“宋同志,是这样的,你的舞蹈水平确实比我们这里大部分演员都高,可是我们实在不缺人手啊。” 不缺人手…… 这个时代找工作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岗位都很难。 赵姝韵给他的推荐信只是让他有了面试的机会,能不能留下还得看情况。 宋知时虽然无奈,却也表示可以理解。 负责招聘的其中一位女同志不忍心:“我倒是建议你去首都市里看看,那里的歌舞团应该会招人。” 等宋知时离开以后,其中那位女同志不解地问负责人原由。 负责人老神在在地说:“你这还看不出来嘛?他这水平做我们演员的老师都够了,我们这庙小,哪容得下这么一尊大佛。像这种一看就是有水平,心气高的年轻人,迟早要走的。我们要招的是能常做的,最好是本地人……”
196 首页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