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将军的读书郎

时间:2023-08-29 07:01:15  状态:完结  作者:初吻江湖

  “那一年我们才十岁左右,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娃儿呢。”

  太子殿下哈哈大笑:“小子强一点儿,我们十五六个,把武先生给打趴下了,不过我们用的是棍棒,谁让先生说我们是小鸡崽子来着。”

  “呵呵呵……你这脾气也像先帝!”果然啊,淘小子都是老人家的最爱。

  太子殿下不娇生惯养,他同样被要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同时,他也知道人间百态,世间民生。

  与五位老人家,谈论一些先帝的事情,还说了说兵家之道。

  他们的晚饭是在这里用的,虽然人来了很多,可能跟五位老人家一起吃饭的,只有太子殿下与温润和王珺。

  加上本地的巡抚、御使与知府,两位布政使。

  饭菜倒是特别,不是汤汤水水,就是柔软的入口即化的东西,没有硬的不说,就连鱼肉,都是汆的鱼肉丸子,做的鱼豆腐。

  “怎么都是这些玩意儿?”王珺不说大鱼大肉,可也没吃过这么软绵绵的东西,哪怕是在宫里,吃的蒸碗菜多一些,那里也都是一些排骨啊,大肘子之类的,这个是什么?

  “人老了味觉退化,牙齿也不太灵光了,你以为跟你一样,咬个脆骨什么的,嘎嘣噶帮的就咽下去了?他们不仅要吃这么软烂的食物,还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温润看了看这些菜肴:“伺候他们的人,有心了。”

  这个时候了,做的饭菜,都是菜多肉少的,比如有一道韭菜炒豆芽,不论是韭菜还是豆芽,都是嫩嫩的那种,老人们能咀嚼的动,咽下去,还会促消化。

  多数都是豆腐和蛋羹、蒸菜肉糜等等。

  就连主食里,都包括了最柔软的热汤面条儿。

  “就不能上点练牙口的东西吗?”俞田老爷子不高兴的用筷子敲了敲盘子边儿:“太子殿下还在呢。”

  给他们上这个,他们忍了。

  可在外人面前,怎么也不给他们个面子?

  “这个饭菜挺好的,这大肘子!”太子殿下伸筷子去扒拉那红烧肘子,好么,这大肘子是挺好的,炖到了一定的时候,一扒拉就骨肉分离了,肥肉肥而不腻,肉皮软糯又有滋味,瘦肉也是炖的烂烂的,沾饱了汤汁之后,放在碗里头,跟米饭一起,一搅拌,往嘴里头扒拉,那味道,真是绝了。

  王珺就是这么吃饭的,然后温润发现,太子殿下也是这么吃。

  主食有两种,一种是本地的米饭,用粟米和小米、大米以及高粱米合起来蒸的杂米饭;一种是羊肉汤的面条儿。

  温润的就是这种面条。

  汤汁清亮,面条切得细细的还软软的,上头盖了半下子的红烧羊肉做浇头,白色的蒜碎,青色的葱花儿,别提多好看了。

  “我也想吃米饭。”看他们拌米饭吃,温润也想吃米饭。

  “你吃这个面条,免得晚上手脚冰冷。”王珺却不给他吃米饭:“想吃米饭,明天早上吃。”

  “谁家一大早的吃红烧肘子啊?”温润气急,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吃的两顿饭。

  早上一顿,晚上一顿,当然,饿了的时候,有点心可以充饥。

  再说了,一大早上的,谁吃得下红烧肘子?他早上一般都吃得清淡好么。

  “早上吃红烧肘子怎么了?”俞田身边坐着的一个老将军笑呵呵的道:“年轻那会儿啊,一大早的就要吃肉,不然不抗饿,我记得我每天出门前,都要吃一顿大肉,不管是红烧肘子还是烧鸡烤鸭子的,总的来一些,不然一天都没劲儿,现在可倒好,你还不吃了。”

  “早上要吃的清淡一些,晚上吃的七分饱,养生之道。”温润嘀嘀咕咕,摇头晃脑的刚要说什么,那边俞田老爷子哈哈大笑:“早就听说,温雅士吃饭的时候,爱吟诗作对,还真是啊?”

  温润:“哎?谁说的?造谣嘛!”

  他的脸都红了好么。

  一群人吃吃喝喝,倒也快乐,只是五位老人家想要喝酒,被拒绝了!

  一个中年大婶站在地上,雄赳赳气昂昂的教训他们:“都多大年纪了?还不知道包养,喝酒?每天就一人一小杯药酒,多了没有,太子殿下年纪还小,也不能喝你们那老白干什么的,其他的大人们也一起免了吧,你们喝的话,其他不能喝的人岂不是眼馋?多吃饭,多喝汤,羊肉汤呢?快点端上来!”

  大婶很厉害的,这一院子的人都听她的,后来温润才知道,这位大婶是个医女出身的人,家里丈夫是军医,儿子们同样如此,女儿们跟着她学做医女。

  因为她又懂得一些养生之道,故而被上头派来照顾五位老爷子。

  老爷子们被她管的非常服气,因为这位大婶在接手了他们之后,几乎是没有让他们生过病。

  老爷子们不怕死,但是怕活着受罪,多年打仗征战留下来的旧伤,复发起来可难受了,这些年他们都没有复发,多亏了这个婶子。

  所以他们都很听话。

  在这里吃过了饭之后,他们又聊了聊,一直到天黑了,他们才告辞。

  太子殿下说了,过几日再来看看爷爷们,他回京好跟父皇说一说爷爷们的故事。

  回去之后,温润洗了个热水澡,跟王珺趴在一个被窝里聊天:“老爷子们人不错,跟太子殿下聊得都是先帝的事情。”

  “一些追忆当年的话,还好?”王珺拍了拍温润的后背:“都是老黄历了。”

  先帝都薨逝多少年了?还谈他?

  而且还是先帝年轻那会儿的事情。

  “这还不好?”温润笑着捏了捏王珺的鼻子:“他们是故意的,你想啊,他们都没有提什么人,更没提什么朝政,都是一些老黄历好,老黄历安全,既没有给太子殿下介绍什么什么人,也没给自家的子孙们求个什么什么的好处。”

  王珺一想,可不是么。

  老头儿们虽然说了很多话,可没有一个犯忌讳的,这就是他们的“好”啦。

  作者闲话:

  端午节快乐!今天回家去吃了一顿饭,然后打包了排骨回来,可以买点豆角炖一炖,嘿嘿……够吃两天的啦


第594章 回京之路:好物

  他们第二天吃过了早饭之后,就闭门谢客,说太子殿下与钦差大臣有要是商量。

  还有小道消息说,身为东宫教习的钦差大臣,是要给太子殿下他们授课的,还有就是考试,钦差大臣最爱给自己的学生考试了。

  甚至还有莲花私塾和莲花书院的事情传到了这边,山西是一个挨着边境的地方,并没有多少文化氛围,甚至在前朝时期,山西都没有出过一个状元,连进士也远远低于其他省份。

  这并不是因为山西没人才,而在当时的山西蔓延着一股“重商轻文”的风气,年轻人们削尖了脑袋往商号钻,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

  同时,重商轻文的社会风气又进一步使人们冲破传统观念去开辟广阔的市场,从而使山西经商之人越来越多,规模越作越大。

  如今的山西,武风彪悍,商业氛围浓郁。

  据说现在的一个商号普通员工,身股就是三厘,平均每年能分到一千一百两银子,而当时一个知县包括养廉银在内的全部收入不过如此。

  以至于山西还流传有“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上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等俗语。

  说白了,不论是当官还是做买卖,山西人看重的是实惠,为的是养家糊口。

  在这地方要是有个什么事儿,还是银子好使!

  谁让这里是晋商的大本营呢。

  不过今天他们乔装打扮,带着人出了城,去了陈家村。

  陈家村是一个有着上千户人家的上等村落。

  村子是在一条叫西河沟的上游地区,下游全是田地,上游比较荒凉,就作为盖房子用的地方,建了村子之后,下游的田地上游的村落,还挺不错。

  只是上游的村落周边,多是一些荒芜的土地,也没什么价值,更没人买,就成了村子里开荒的地方。

  如今是冬天,万物萧条,风雪覆盖了大片的地面,只有一条土路被清理了出来,弯弯延延的通到村子里。

  王珺早就派人送了漕帮老夫人的信给陈家村。

  昨日也派人来打过招呼,这条路也是清理过。

  不过他们是私下来的这边,没惊动什么人。

  整个陈家村,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民间村落,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这里可能会更繁华一些,因为靠着太原城嘛。

  村子只有两个出入口,村子南门跟村子西门,是个“L”型的道路方式。

  小路拐弯就是开荒地,大路的那个是横穿村子,全村人都姓陈,没有外姓人。

  领路的人就是陈家村村长的大儿子:“我们这儿就是个一姓村,祠堂就在村子里,嘿嘿嘿……,大人们能来,我们陈氏,蓬荜生辉。”

  太子殿下没暴露身份,他跟他的伴读们,是以温润学生的身份来的,加上一群少年人都差不多,也没人多注意。

  再说了,谁能相信,太子殿下微服私访,白龙鱼服,来这么一个村子里?

  太子殿下来的时候,地动山摇,那排场,哪怕是晚上了,也有不少人看到,且印象深刻。

  这可是本朝第一个来到山西的皇家血脉,且是东宫太子!

  山西人与有荣焉,没看那些富商巨贾,都激动地恨不得每天都去皇庙那里,贴在大门上听动静。

  而钦差大臣这一行人,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可他们什么动静都没有。

  那些大官们每天眼巴巴的盼着,望着,看着皇庙的大门,想求见钦差大臣,钦差大臣一个都没见。

  现在却来了他们村儿,陈勇高兴地就差手舞足蹈了。

  “好,好,你们陈氏这么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是值得的。”温润很看好陈氏一族,他们有那个为国为民的心,是他最喜欢的东西。

  “大人抬爱了。”陈勇还挺客气,他好歹也是读过一些念的书,后来虽然没有考秀才,可是也算是个文化人。

  进了陈家村,先去的不是村长家,而是族长家。

  陈家村的族长家,就在村子里的正中间的位置。

  是一个很大的宅院,足够接待下他们这些人了。

  “族长比村长的家还要好啊?”温润看了看这大宅院,是挺大的,标准的晋中大院。

  虽然是砖瓦房,围墙却是用土跟干草夯实的高大围墙,外面看不到里头,里头看不到外面,可是在四角有瞭望台,其实有点像是唐宋时期的碉堡。

  但是想到这里是挨着边疆之地,也就能理解了。

  “族长一直是嫡长子继承,是正儿八经的嫡支嫡脉,他们家孩子不多,但是亲戚不少,呵呵……我们族里的孤儿,都是在他们家。”陈勇告诉他们:“一共十二个孩子,族长负责给他们成家立业,娶媳妇儿出聘礼,嫁出门子给嫁妆,以后还要给他们撑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