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

时间:2023-08-22 21:00:15  状态:完结  作者:槐根一梦

  嬴政并没有发弹幕,因为他觉得自己对这个概念虽有想法,但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因此不想轻易回答。

  林老师看了一会儿弹幕,笑着说:“看来大部分同学课前并没有预习啊,但我还是看见有个别同学回答出了自己的理解。”

  “要想解释清楚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抓住的重点信息就是时间:宋明。我在之前讲题的时候就强调过,在一段材料中如果出现了时间信息,那么这个信息必然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可以直接帮助你定位到相关知识点,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时间信息。”

  “回到这个概念,宋明时期大家可以回顾一下高一学过的这内容,这一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因此,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变革,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发展成了我们今天要讲的理学。”

  “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清楚,理学就是宋明之后的儒学,是儒学又一次的新发展和新变革。”

  听到这里,蒙毅渐渐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同样都是对传统儒学进行的变革和发展,为何董仲舒的儒学还能称之为“新儒学”,只是加了一个“新”字,而这个理学升甚至都不再叫儒学了,而是直接换了个字。

  在笔记上记下了这个疑问,蒙毅又继续听起课来。

  “要想了解儒学在这一时期有了怎样的新发展,我们首先就要清楚宋明理学主要包含的两个代表性的学派及其主要思想家。”

  “首先第一个代表性的学派就是程朱理学,这里‘程’指的是二程,也就是北宋五子之二的程颐和程颢,‘朱’指的是南宋的朱熹。”

  “我们首先来看二程的主要思想主张,《二程遗书》记载了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首先,他们提出‘万物皆只一个天理’,也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就是天理;接着指出‘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进一步解释了君臣父子这种等级秩序就是天下定理,也即是万物本原。”

  嬴政听到这里,已经感受到了这里所讲的“理学”和先秦时期的儒学的确是大为不同,而且林老师所引用的原始材料比书上的要更加翔实一些,更容易帮助自己理解这些思想家思想主张的本来面目。

  “除了强调万物本原,二程还提出了‘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指出人的私欲和前面所强调的天理是相互对立的。至于人如何能够探知到理,他们也指出了具体的方法:‘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这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

  “讲到这里,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二程的思想主张虽然也提倡传统儒学所倡导的等级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但是他们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却与传统儒学不太一样。”

  “他们研究的视角不在只局限于人和人类社会,而是上升到了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人欲和天理的关系这样的角度。这明显是属于人和宇宙、人和自然关系的研究范畴了,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说明先秦儒学是很少专门去研究任何宇宙、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而此时的宋明理学,却开始从这个角度去论证儒家所推崇的道德伦理秩序的合理性,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

  已经认真读过书的嬴政和蒙毅心中已有答案,很快编辑了弹幕发送出去,林老师看到这次有学生这么快速积极的回答问题,显得很高兴,说道:“我看到有同学回答了,回答的很好,看来是课前有预习过的,很好。”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儒学在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还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上节课所讲的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能够适应人们思想上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汉代分为两个时期,西汉和东汉,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家可以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的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汉代儒学不能适应这个时期?”

  随着同学们的思考和回答,林老师切换了课件画面:“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缺乏政-治土壤。”

  “另一方面,当时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很容易对现世充满绝望,转而期待虚无缥缈的来世,而传统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

  “而这个时候,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来世命运的期待的,就是更加哲学化的佛教和道教,佛教的生死轮回、道教的长生不死、修道成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人们思想的寄托,相当于告诉他们:‘你们今生遭受苦难,来世就可以享福’,让他们能够有一丝希望,而不是绝望又麻木的活着。”

  “由此就可以看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已经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脱节,需要对自身进行变革和创新。”

  这样一听,蒙毅觉得儒学会在此时受到冲击也可以理解了,上不能满足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下无法满足平民的精神需要,也难怪会被佛、道冲击。

  只是,林老师讲佛、道的部分太少了,完全无法满足蒙毅的好奇心,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这种所谓“哲学化”的思想特别感兴趣,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求王上帮他在商城中买几本这方面的书读读。

  屏幕中,林老师已经继续讲到了隋唐。

  “隋唐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现世利益的思维也冲击着儒学传统的‘义利观’,同时儒学和佛教、道教也逐渐呈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统治者往往采取三教并行或更重其一的思想手段来治理天下,尊道、礼佛、崇儒,儒学自汉代以来所确立的正统地位继续被动摇。”

  “因此,在唐代,出现了一批致力于复兴儒学的儒学大家,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韩愈,以及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北宋五子都是唐宋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

  “这其中流传较广的就是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后世儒学士大夫传颂不衰的惊世之言。”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感谢在2023-04-22 14:51:48~2023-04-23 15:37: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绝对取向狙击 50瓶;西弗 5瓶;不吃苦瓜、时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7章 继续上网课

  听到林老师讲到张载的这个“横渠四句”, 嬴政和蒙毅也有些惊讶于后世儒学士大夫所倡导的这种气节。

  只是两人也并没有像林老师说的那样过于震撼,毕竟他们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是如同魏晋时一般天下动荡、诸侯割据的局面。

  思想上也是百家争鸣,并没有谁一家独大, 虽然前世的嬴政十分推崇法家, 但是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他也意识到统治者真正需要的其实应该是最能够巩固统治的思想,而不只是某一学派的一家之言。

  讲完了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这个背景,林老师又继续讲到了宋朝。

  “说到宋朝,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因此他十分强调对于武将权力的限-制,在学习政-治史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宋代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而同时, 宋代还出台了一系列尊崇文人、重文轻武的措施。”

  “比如宋代对科举制的大力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随着宋代推崇文人的措施, 宋代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彻底取消了科举制的门第限-制, 宋代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都是科举出身, 因此后世多将宋代政-治称为‘士大夫政-治’。”

  士大夫政-治?学到现在, 嬴政内心对宋朝这个朝代的印象算不上好,一个是因为在历朝疆域图中宋代和周边其他政权并立的现象让他心中十分不快,另一方面也是宋代重文轻武的这个政策,嬴政实在不能认同。

  所谓富国强兵, 秦国素来重视奖励耕战, 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一个都不敢放松, 似宋代这般只是经济发展的好, 却不重视军事实力的增强, 也难怪落个这个下场。

  屏幕中, 林老师切换了一张课件,开始总结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讲到这里,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首先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到了隋唐之后三者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其次,是唐宋时期的一些儒学家致力于复兴儒学,开始吸取其他思想的有利成分来弥补儒学关于哲学思想方面的空缺。”

  “当然最后也离不开宋代相对比较宽松的文化氛围,推动了许多思想家对儒学的变革与创新。”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看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朱子语类》记载他的思想:‘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这反映出他一方面继承了二程‘理’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主张,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在天理和人欲方面,他提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继承了二程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思想主张,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

  屏幕前的嬴政和蒙毅乍一听到这句话,都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头,心想这种思想是不是有些极端,人欲乃人之天性,怎会与天意完全相悖,乃至于要存天理、灭人欲呢?

  不过,林老师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话:“不过同学们要稍微注意一下,朱熹这里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指一点人欲都不该有,他也强调过‘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意思就是吃-饭是人之常理,但追求山珍海味就是人之私欲了。”

  这样一听,嬴政还能略微理解,人若是过于追求私欲的确是会影响到社会秩序,也会影响到国家统治。

  “而关于如何探寻万物中蕴含的天理,朱熹也指出‘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这也是二程格物致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程朱理学的思想相对于之前的传统儒学来说,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化和体系化的。从哲学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天理是万物本原’就是理学的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理学的伦理观;主张‘格物致知’是理学的方法-论。”

  “提出哲学观,并进一步指出方法-论,这反应出理学思辨化的特征,它既不再像传统儒学那般,不去思考宇宙与人的那种形而上的问题,也不像先秦儒学那样从形式上来看有些散乱,没有形成一整套的逻辑体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