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清声音带着些晨起的慵懒和性感。 叶峥得意了,嘴都差点咧到耳后根,不过想起有晒场上也许还有人家的粮没收回来,又敛了笑意,损了粮食总是件心痛的事。 农民一年辛苦到头实在不容易,如果昨天的语气再强烈点就好了,可他也不确定啊,万一没下雨,岂不是乱出主意? 这事儿没辙,就这么着吧,好在自家的粮是全收回来了。 云爹早起溜达一圈回来,心情不坏,嘴里都哼起了歌。 他早上出去挑水,路上不断有人家给他道谢,说要不是他家提醒,粮食就遭雨淋了,又赞他哥婿做事地道,善有善报,老天爷都偏帮云云。 云罗氏去洗衣服也是这个待遇,一群大哥儿小媳妇老婆子围着她不住口地夸,直把个云罗氏乐开了花。 这几个月,云家人在乡亲间的人缘可谓是空前拔高。 从前云家为人也不错,但相邻间总是淡淡的,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有种自成一隅的味道,直到叶峥来了,村里人从云家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联系才紧密起来,才拿他们当了自己人。 这感觉正经不错,反正二老觉得不赖。 唯一令人有点介意的是,云爹在上次补过的院墙边发现几个浅浅的脚印,扔在院墙边上次收回来的捕兽夹上带着一点血迹,恐怕是有贼人爬过。 连忙问遍全家,发现没丢东西才放心,好在这捕兽夹是松动了拿回来修理的,不然这贼人的腿的估计就保不住了,就这也得吃点苦头。 但云家全家上下没人同情,谁会同情个贼啊!
第26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自从下了那场雨,才真正有了入秋的味道。 几天前秋收官来村里收了粮,云家上缴了一年的粮税,这里税收按的是人头,满丁税一石,哥儿和女娘减半,十三岁及以下孩童不算,儿童年满十四,就要按成人的数量交。 若农民拥地八十亩以上,则按亩产来缴税,八亩地缴税一亩地的粮,这也是为了让大地主多缴税的意思。 叶峥所在的溪山村祖辈都没有出过坐拥八十亩地的富农,也就全部纳的人头税。 按一石在100-120斤之间算,云家一年要交的人头税就是三石多四石不到的粮食,约摸三四百斤,从数量听起来的确不苛刻,现代社会,亩产千斤不是梦,但在大启朝,农民种一亩地的稻子或者麦子,亩产普遍在250斤到280斤之间,哪年能收个300斤,那就是大大的丰年了,十年难遇一次的那种,所以这税其实还是蛮重的。 今年总的来说还算风调雨顺,云家的八亩地总共收粮十九石左右,交了税,粮仓里满打满算还有十五石粮食,还不全是稻谷,苞米、大豆和一部分黍子都算在里头,这就是一年辛苦的结余了。 望着粮仓,叶峥想着怪不得古代农民苦呢,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才余这么点东西,既要养活一家老小,又要照管儿女成亲,怎么能不穷呢。 云家爹娘却觉得很满足了,除了这些粮食,叶峥给的二百两没怎么动,外加零零碎碎卖肥皂卖山货的进项,今年总的来说收入不错,二老手上有了点积蓄。 叶峥就趁机和他们商量要不今年还是别去镇上卖粮了,多留点白米自家吃。 二老往年都是卖掉大部分白米,换更廉价的杂粮回来糊口,今年考虑到叶峥和云清的身体,想着夫夫俩既已成亲,紧接着还可能有孩子,留点白米补补身子也是好的,他家清哥儿福印淡,长得也硬朗,若不趁早保养些怕是不容易怀。 于是云爹大手一挥刀,决定今年的白米就不卖了,全留下自己吃,剩下的苞米黍子大豆倒是可以卖点,不当主食的话这些吃不完。 仓里有粮心中不慌,秋收到入冬前,是一年里难得的悠闲时间,云家人前些日子着实累着了,这几天就连云爹云娘也不早起,放倒头睡到天大亮,狠狠休息了一回。 反而是叶峥,虽然也累,但精神甚好,没有累过头的感觉。 想来想去,觉得大约每天练的八段锦在起作用,于是叶峥就磨着云清和他一起练。 这种小事云清哪有不满足的,于是每日晨起,二人就在院子里慢悠悠地比划,和现代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人似的,后来还带动了无聊的云爹和云罗氏,一家子早锻炼。 云清和叶峥不同,他本就有功夫在身上,这八段锦的好处叶峥练了很久才体会出来,云清却是没练几天就发现了不同。 他的筋骨更加柔韧了,耐力和爆发力也有了长足的提高,跑一整座山头都不觉得累,更加觉得这是一门高深的功法,动作看似缓慢不显,但其中蕴含着吐纳自然的道理,长久练下去可以从根本上调节一个人的体质。 还有一重好处,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总之叶峥每天晚上都嗨得不行,云清的肌肤、身段、柔韧度都太棒了,简直令他欲罢不能。 关上门胡天胡地了几天,叶峥终于醒转过来不能这样了,他这到底还没完全成熟,要是天天这样下去容易伤到底子,再说云清也需要休息,为了清心寡欲,叶峥终于把压箱底的圣贤书又拿出来看了。 其实凭身体的记忆和他现在有点过目不忘的能耐,这些书他早都背下来了,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看几遍总能体会到圣贤的意思,也能更加深入思考这个年代的科举到底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原身是参加过两次秀才试的人,只不过没考上罢了,他自己考的时候浑浑噩噩不知朝夕,但做过的考题,破题方法之类的总归是留在心里,现在都作为遗产留给了叶峥。 按叶峥上辈子考过无数次大小试的想法,秀才试当是没那么难,本朝秀才试的方向除开惯例的四书五经上的内容,还考一些实务上的东西,比如律法啊、政策啊或者本县内发生的具体时事,看考生的思想动态和分析能力。 这才是童生和秀才的根本区别,童生只是入门,会背书会作诗写基本的文章就能过,而秀才是国家最基础的人才储备,比如给县官出谋划策或者商议本县事宜,经常会召集秀才献策,只会背书的学生肯定是不够格的。 古代不比现代,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老师群策群力帮学生把考官出题的心态、目的等方面都给归纳总结得清清楚楚,填鸭似的灌输给学生,只要好好学习的,基本上都能领悟到一点分析能力。 而大启朝的穷书生哪有这个条件,也许京城或者像江南那样富庶的地区有懂行的指导老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像他们溪山村这种边陲偏远地区,秀才们大多不事生产,闭门造车,花用着家里的钱读书,直到有一天开窍考上,或者家里供不起为止,也是很令人唏嘘的一件事。 叶峥在院子里看书,全家的手脚干活的手脚都放轻了,生怕打扰他,其实叶峥自己觉得还成,他这人专注力强,沉浸在书里的时候不容易受扰,说了好几次不用这样,但云罗氏和云爹行动间还是小心翼翼,怀着些对读书人的敬畏。 叶峥花时间又通读了一遍四书,将上两次秀才试的题目写在纸上,结合原身上两次的破题方式和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写了两篇策论,接下来就以此为基础,边看边改,这又花去十几天功夫。 这天叶峥发现云清从仓库中拿了一小袋稻米出来,放在阴凉地方摊开晾晒,叶峥见了好奇,问他:“清哥儿,你预备做什么?” 难不成要做麦芽糖? 不对,想到哪里去了,这可是稻谷。 云清边翻晒边道:“这一袋是预备下明年的种子,得彻底晾干,马虎不得。” 叶峥放下笔走过来道:“这里也有选种育种的说法?”之前倒是没听说过。 云清有些不解:“何为选种育种?” 叶峥彻底来了兴趣,拉着云清的手和他细细说:“选种育种就是主动进行植株改良,比方来说,同样种下去的稻谷,有的能结四五个穗,有的才结两个或者一个穗,有的稻株一穗能结六七十粒谷子,有的一穗才结四十几粒,同样都是种一季,就因为稻穗的不同,最后一亩田的收成也天差地别,是不是?” 云清点点头:“这是自然,只不过一稻结几穗,一穗多少谷,都是天定,难道人力可以转圜不成?” 叶峥笑了笑:“当然可以,这就是选种的意义所在!” “清哥儿应该听过一句老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虽有失偏颇,用在选种上却很有道理,如果能将那些结穗多的,颗粒大的稻穗上的麦子留下来做种,弃用那些结单穗的,颗粒少的瘪的种子,来年等稻子出穗,稻穗多的几率是不是就很大?如果能每一年都挑选多穗多粒饱满的稻种,一年年下去,好的稻种越来越多,瘪的稻种逐渐淘汰,稻子是不是就慢慢被改良了?这正是选种育种的意义所在。” 云清听得眼有异色,他抑制住声音里的一丝激动,继续问:“这也是阿峥从书上看来的?” 叶峥也不好什么都推给书,何况这大启朝并没有农书,这点很容易打听出来,他只好略微润了下色:“有从书上得到的启发,也有我自己想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怎么,清哥儿不会笑话我吧?” 云清的声音略带暗哑:“怎么会,我只觉得你像是上天送给我的宝贝,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云清情感一向内敛,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明晰地表达内心情感,叶峥也激动得不行,他搂着云清不住宣誓主权:“清哥儿才是我的宝贝,我一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宝贝!” 正巧推门而入的云爹云娘:…… 好家伙,他们回来的是不是不是时候。 ……这腿是迈还是不迈啊? 阿峥这孩子实在是太赤城了,这话都青天白日地嚷嚷,也不怕叫人听见笑话。 不过二老心里是高兴的,两孩子关系好,是好事。 云爹轻咳一声,暗示他们自己和老伴回来了。 叶峥有点不想放开云清,但他主要怕云清抹不开面,只好遗憾缩回手臂,故作正经地继续刚才的话题:“除此之外呢,播种前还有浸种催芽,就先将一定比例的盐水化开,将选好的种子浸泡不超过一盏茶时间,挑去浮种,再捞出用大量清水将种子洗净。这个步骤可以挑去不健康的种子,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种子更强壮,更容易出芽……” 云爹本已推开房门准备进去,听到这里不由站住脚步,这哥婿好似在说种子? “浸好淘洗干净的种子,就可以洒在湿润的麻袋上,放在保温通风处,让种子长出绿苗,就可以按正常播种方法播到田间了,对了,我看这里的稻谷都种在旱地上,有没有试试种在水田里呢?” “种在水田里?那水田是养莲藕的,如何种稻,稻种岂不得淹死?”
180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