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牙人思索片刻,把自己的猜测一一道来:“那公子说他姨母在村里守孝,想来是夫婿死了,日子过得艰难,这个做外甥的有些钱,便来照看一番吧。”那妇人名下只登记着一个哥儿,若是没生小子,夫婿一死族里人八成会谋夺她家的财产,或许正是因此,这位有钱的公子才会忽然出现在安平县,就是为了给他姨母撑腰。 牙人自觉自己的猜测十分合理,办案的刑头也不过如此了。说不定这公子和他姨母斗输了,没抢过族人,才在县城给他姨母重新置办了大宅。 “不得不说,这位公子是个十分仁孝之人啊。不止给他姨母置办了房产,还在我这儿买了好几个丫头小哥儿伺候,多少人待亲娘也不过如此了吧。将来他姨母随随便便把前面几间门脸租出去,就够她花用了,后半辈子都无虞!” 周围的人听得如醉如痴,深信不疑:“那他姨母可是下头村子的人?知道是哪个村的,能做的了他的主么?”说话的人咂了咂嘴,“便是做不了主,能牵个线也是好的。不瞒你说,我邻居家有个侄女,一直想说给这位公子,做小也行,聘金好说,只苦于无人牵线……” 那牙人点心也吃了,茶也品了,起身拍了拍屁股:“哎呀,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说点他自己猜测的也就罢了,真真沈青那户帖上的信息,他是一点不敢透露的。惹恼了那位公子,不照顾他生意了怎么办?他还指望着做成东山这笔大买卖,大赚一笔呢! 沈青还不知道,短短一会儿工夫,他在县城的人设又丰富了许多,变得孝顺,慷慨,但与宗族的战斗力薄弱。而他拉着一大车的东西来到石渠村,同样在石渠村引起不小的冲动。 不说别的,那一口大石磨就够惹眼的了! 石渠村不是没有石磨,或者说大部分村子都有公用的石磨,属于村子的共同财产,于是各家也并不需要另备。 只是平日里自家磨个麦粉、磨个红薯粉条都好说。要是做买卖,日日霸者村里的公用石磨,用不了几天村里人就要闹开了!所以还是自家备下一个的好。 “青哥儿,你咋拉这样大一口磨?这是给你舅家送的?”石渠村的人围着石磨转了两圈,不如他们村里的那口大:“ 买这玩意儿干啥?咱村那口大石磨不够你俩舅用的?” 沈青正好借机宣传一番:“我舅家要开个豆腐坊,到时候大家想吃豆腐了,都上俺舅家去瞅瞅,给自己村人肯定便宜,不比上县城买方便?” “啥?你舅家要开豆腐坊了?”村里人震惊,“没听说过你舅家谁会做豆腐啊?” 这话沈青就不接茬了,只招呼着大家照顾生意:“明天大概先做一点给乡亲们尝尝,要是大家觉得好,就长做起来了。明天赶早都来尝尝啊!” “乖乖,我说呢,倒是听说今天刘月娥满村子换黄豆,拿现钱买呢!还说她咋忽然大方了,原来是有了生钱的招儿了。”瞧着沈青赶着车远去的身影,一群人在后头嘀咕了起来:“你说都是一个村一个族的,谁家有点啥谁不知道?从来也没听说过苗兴家谁会做豆腐的!也不知道咋就让他家得了这来钱的法子?” 到了苗家,短短一天时间,原本苗雨住的那间屋子便被收拾出来,另朝外开了一扇门,还砌了两个灶台。院子里堆着一口袋一口袋的黄豆,都是刘月娥今日在村里换的,本钱也是沈青出。刘月娥还嫌不足:“明儿我上我娘家村里也换些,老二家的也去!” “村里人将来要是愿意用豆子或者粮食换的,也收,价格别差了就是了。”沈青道,“到时候粮食我收,按卖给城里粮行的价格收。” “成!”刘月娥欢欢喜喜的答应了,这算起来又是他们占便宜了。不过青哥儿家没地,想着收些粮食也是应该的。这村里人啊就是家里有存粮心里才不慌,难不成今日等米下锅,今日现去和人换? 家伙事儿都齐了,沈青便开始教苗家人做豆腐。这做豆腐可不仅是个劳累活儿,还是个精细活。沈青也是和唐妈妈学了好几遍才学会的,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就连泡豆子都是一门学问——将豆子泡到颜色发白,微微胀大,便是最合适的。 倘若豆子泡得过了,上面出现了白醭,点出来的豆腐就比较水,甚至难以成型,就只能发成豆芽。 而这泡豆子,并不是固定的时间就可以,还要参考当时的天气、温度。冬天要多泡些时间,夏天就少泡一会儿,老手自然是有一番心得,天然就会估么时间。而新手拿不准,就要时时去看一看。 沈青也不指望家里每个人都能一下子全学会,便安排了每个人分管不同的步骤:家里的汉子们自然是轮着班的磨豆子,除了最小的苗善,都要上阵。泡豆子这个活儿就教给两个表妹巧娘和雪娘,姑娘家更细心也耐得住性子。 而点豆腐这个最核心的技术,沈青让刘月娥和李艳子都上手学了,最后还是觉得刘月娥点出来的更好一些:可能这种事情也是讲究一点天赋的。 于是李艳子便被安排去捞腐竹和豆腐皮。把豆浆不断用极小的火慢慢熬煮,上面就会慢慢结出一层黄黄的油皮,将这油皮捞起来,薄薄一层细嫩的就是豆腐皮。将湿的豆腐皮堆成窄窄细细的一条晾干或者烘烤干,就成了腐竹。许多地方的豆腐皮做法各不相同,叫法也不同,还有要上浆子的,安平县这边却是没见过这种吃法。 而唯一闲着的苗善,便被安排去正房陪着苗老太太。老太太腿脚不好,平常都是两个儿媳轮流照顾,现在家里忙起来了,半大小子也得顶事! “这腐竹捞出来晾干,我看先别卖。”沈青道:“这豆腐生意也就冬天好做,春秋天也勉强能做,到了夏天便只能趁着早上做一两板,现做现卖,多放一会儿就要发馊,泡豆子也容易发酵。倒不如把这时候的腐竹存下来,等到夏天再拿出来卖,这样全年都能有收入。” 附近村子就这么多人,每家吃豆腐卖豆腐都是有定数的。现在将腐竹拿出去,有些人家买了腐竹便不会买豆腐了。若只有豆腐卖,他们就只能买豆腐,这样两下换算,能多挣些钱呢。 苗兴苗旺经过上次卖猪头,恐怕是真的觉醒了一些做买卖的天分,听了沈青说的便是眼睛一亮:“那这些日子,我们只要能做出来,就要多做一些豆腐。不要怕卖不出去,现在这天气在外头放一晚上,就是冻豆腐——冻豆腐存得住,到年前大集还能过去卖,还愁卖不出去?”
第64章 兰塘·过大年5 天刚蒙蒙亮,纵使是农闲,石渠村勤快的村民们也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早就起了床。村里三不五时飘起几缕炊烟,这是家里的主妇开始为一家人操持早饭了。 也就是这时候,村中间苗兴家响起一阵鞭炮声。 “咋回事啊?这大早上的弄啥呢?”冷不丁的一阵响,苗大娘手里的大勺差点给吓甩出去。隔壁的媳妇寻思了一会儿:“昨天春蕾家的青哥儿拉了一口大石磨回来,说是苗兴家要开个豆腐坊。别是这就开张了吧?” “还有这事儿?昨天拉回来的,今天就开张了?这么快呢?”嘴上这样说着,苗大娘手上已经把围裙解下来,拿了个海碗揣上几个钱,招呼了一声自己的小闺女就往外走:“看着点锅,我上苗兴家瞅瞅去,要是做得好也买点,晌午添个菜!” 冬天里没啥菜,天天不是白菜酸菜就是萝卜土豆的,家里人都吃腻烦了,正好这豆腐来了,吃个新鲜! 今天是第一天开张,苗家人心里直打鼓,沈青和苗氏昨晚便没有回兰塘村,而是在苗家住下了。原本住房就紧张,挤了又挤才勉强安顿下来,更让苗家人卯足了劲儿要好好赚钱,早点起上房子! 虽然沈青啥事儿也没干,但他在,苗家人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头一天豆子就泡上了,苗巧娘和苗雪娘两个小姐妹轮着班,隔半个时辰就去看一次,待觉得豆子泡得差不多了,便去叫醒自己爹。 鸡还没叫,苗兴苗旺就已经推起了磨。因着打定主意多做一些,又是豆腐、腐竹同时做,这一日磨盘竟也没停过。 待一桶桶豆浆拎进厨房,刘月娥也起了。先压上一板老豆腐,再点上一缸豆腐脑——这两样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老豆腐也比嫩豆腐不容易碎,刘月娥打算等自己熟练了,再点嫩豆腐。 而苗氏这时候也起来了,苗家人这时候都忙着做豆腐,她便帮忙把早饭给做了,还顺手做了一盆豆腐脑的卤子:安平县这边是吃咸口的。锅里放油,苗氏切了些葱花、姜丝、大料炒香,再往抓了些泡开的木耳、黄花菜,最后倒入秋油、胡椒粉、盐和一点点糖,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煮,待熬到灶房里飘满了咸香,再倒入水淀粉,不停搅拌至卤汁粘稠,这一盆卤子就算出锅了。 在外头推磨的苗旺抽了抽鼻子,只觉得身上更有干劲了。 苗氏从灶房出来:“今天就凑合着吃个豆腐脑配贴饼子吧。青哥儿说待会儿拿一个豆腐脑出来,给乡亲们尝尝,吃得好了再买。”这才是她费心做这么个讲究卤子的缘故,不然自家吃,拿秋油泡个酱黄豆,滋味就很不错了。 自家人先美美吃了一顿。待得天亮,苗仁便去门口把鞭炮放了。不多时,还真陆陆续续有人上门,李艳子连忙招待起来:“大娘您尝尝,俺们家新做的豆腐脑,都是新豆子做的,滋味可好!”说着便拿出一只小碗,盛了一碗又浇了些苗氏做的卤子。 苗氏的手艺那还有的说?豆腐脑咸香美味,入口顺滑清甜,城里小吃摊子上卖的也不过如此了。苗大娘原本只打算买块豆腐,这时候也有意购买些豆腐脑给家里人添个早饭。她儿子在县城做账房,家里有钱吃得起!“这豆腐脑咋卖啊?” “一文钱,或者半斤豆子,一海碗。”李艳子另拿出一只海碗来,瞧着一碗就能装半斤。但一斤豆子能出七八斤的豆腐脑,这价格都赚翻了!李艳子心里发虚,只怕苗大娘觉得贵:“还给加卤子。我大姑姐回来了,就今天有卤子。您知道的,我们家就她有这好手艺。” “成,给我来两海碗!”苗大娘可不知道一斤豆子能出多少斤豆腐脑,她只知道城里这样一碗,不过是多给添了些芫荽、葱花、咸菜碎,就得两三文!那碗瞅着还没这个大呢,一文钱一碗真是太划算。 苗大娘又另买了一块老豆腐,中午烧菜吃。李艳子给装了两碗豆腐脑,忙让苗善给帮忙端过去。这一路倒像是打了免费的广告,苗大娘还在旁边跟着宣传:“滋味好,跟城里卖的也不差。不就是少点咸菜和芫荽吗?我自己回家切了就是。” “春蕾搁她娘家呢,这卤子春蕾做的,好吃!” “得自己带碗,最好带个篮子吧,我也是头一次买不知道。你瞅着,还得劳烦人家家孩子给我送过来。就这一路都得凉了,我回家还得再上锅蒸。你拿个篮子不多少挡挡风?”
216 首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