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打仗,大宋明明是战胜方,他却要和对方议和、给对方赔钱,之后发现风评不对了,他就想要作假“祥瑞”去封禅。 讲真的,宋真宗他肯定是知道,自己这是在闹笑话吧?】 北宋。 赵恒被说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早不讲,晚不讲,偏偏这个时候讲!”赵恒恼怒的不行,他再过几日就要去封禅了,眼下他是去?还是不去? 赵恒连忙命人去传王钦若入宫。 【不查不知道,赵恒和李隆基的缘分还挺深。 李隆基给他儿子改了五次名字,而赵恒被他爹改了四次,最开始他和赵匡胤的儿子一样,是德字辈,叫赵德昌。后来赵匡胤的儿子死完了,赵光义就开始给改名了。 嘿~你们听听,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赵匡胤在听到赵恒的时候,还以为是赵光义的哪个子孙,却不曾料到,竟是被自己养在身边的赵德昌? 这小子明明挺聪慧的啊…… 赵光义则皱皱眉,怎么会是老三继位?老大呢? 【跑偏完,继续来看《春夜喜雨》,这首诗我记得超深刻的,因为有一年教招的古诗默写,就是给了这个诗名,让写有“雨”字的那一句。 结果我死活想不起来,最后蒙了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对不起,杜甫。对不起,韩愈。 后来我就记住了,《春夜喜雨》的开头就是“好雨知时节。” B项《长恨歌》出自白居易,真的好会写,开头就用“汉皇重色思倾国”来影射李隆基。】 西汉。 刘彻第一时间抬起头来:汉皇?什么汉皇?哪个汉皇? “天幕虽然总将朕挂在嘴边,但这个汉皇,绝非是朕。”刘彻清了清嗓,对着大臣们郑重强调。 “陛下励精图治。”大臣们赶紧地夸赞起来。 平阳侯:…… 【长恨歌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但是历史方面就不太写实了,可能也是怕触犯龙威吧。 真实的杨玉环,是好好的寿王妃当着呢,被公公李隆基给看上了,进宫成了杨贵妃,变成了寿王的小妈。 到了后来安史之乱,李隆基逃命的时候,他因为“受到”士兵的逼迫,所以“无奈”给“祸国红颜”杨玉环赐了白绫。】 唐朝。 李隆基已经看不下去乐舞了。 他竟……竟还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不应当吧…… 定然是诗作属实,而史书却遭人篡改,才叫后世产生了误会!看来他想要靠文人诗作而保住清名,也是不大行得通的。 蜀州。 尚且年幼的杨玉环有些懵懂地看着天幕:这位名字和我一样的姐姐,好像有点可怜呀。 寿王李琩则恨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掏掏耳朵:寿王……妃?! 【C项《示儿》,诗人是陆游。】 南宋。 原本还在对这首诗好奇的陆游,一时间有种奇妙的感觉在心头萦绕。 他竟与李太白、杜子美、白乐天这些大家出现在了同一道题中? “示儿,是写给儿子看。”陆游想到此前天幕讲起的《颜氏家训》,莫非他年老后,也写下了类于家训的东西? 这令陆游越发地对这首诗好奇起来。 【哎……】 何夏夏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首诗,相信只要是看过的人,就很难忘掉。 一共28个字,却写尽了陆游的爱国热忱。 他这一生都想着北伐,想着收复失地,他心怀着国家和民族,可是他的满腔抱负,又怎么可能在一个没有风骨的王朝得到实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直到临死之前,仍期盼着大宋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北定中原,他知道自己看不见“九州同”的那一日了,于是就写下了《示儿》。 可悲怆就悲怆在,陆游死后不过几十年,宋朝就彻底没了。】 大概是话题有点沉重,弹幕也刷地慢了下来。 之前还是满屏的“唐琬”、“沈园”、“钗头凤”,现在已经被“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给盖了过去。 何夏夏看着这些弹幕,不禁有些感怀。 她赶紧提了一口气,用轻松的语气把这股凝重给打散。 【谁让大宋过分地重文轻武呢! 估计皇帝们都在害怕会有一个实力过大的武将,再来一次“陈桥兵变”吧。但是没有保家卫国的武将,大宋就像是断了一条腿的人,还怎么往前走? 借用一句名言: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1]】 北宋。 赵匡胤更加沉默了。 “过犹不及。”他的脑子里迸出了这个词来。 只是,就算是他开了这个头,难道后面的皇帝就没有一个清醒一点,察觉出文武之间的失调,从而更改的吗? 赵匡胤想着想着,无奈地笑出了声。 “怕是,得位不正,那一脉的想改也不敢改。而等皇位回到我那世孙手中时,早已积重难返,改无可改。” 王安石蓦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双手撑在书桌之上,胸口处被热血所灼痛,喃喃地不断重复道:“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南宋。 陆游愣在了原地,他的脑子里不停回旋着天幕所念的那句诗。 眼眶有些发烫。 竟是……竟是如此。 但他只是颓丧了一会会,很快就又重整旗鼓。 天幕口中的那个南宋并非今日之宋,有了天幕之言,陛下定然是会有所不同!他一定能够迎来北定中原之日,即便他不能,他也定当竭尽全力,让他的子孙拥有亲眼得见的希望! 【《登幽州台歌》,诗人陈子昂,看过清宫剧在黑店刷棋子的都知道。 “前不见古人”就是这首诗中的。 最后是D项,《对酒》和《上李邕》都是李白的,但是吧,《对酒》可能并不是那么有名……我连一句眼熟的都没看到。 还差点张嘴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直接背串到曹操那边去。刚刚搜了下,曹操这首叫《短歌行》。 而《上李邕》,看名字我也不知道这是哪首,但是一看其中的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就:啊~是这首! 所以这道题选D,都是李白的诗。】 弹幕:查了下这首《对酒》,不输入李白的话,第一条就是清朝诗人的《对酒》,看来李白这首是真的不怎么出名。 弹幕:虽然但是,曹操也有一首《对酒》。 弹幕:陆游也有! 何夏夏大受震撼。 这时候,有一条红色的弹幕冒了出来。 【汉某人问:北宋南宋就和西汉东汉一样吗? 可以这样说,又不可以这样说。 其实北宋南宋、西汉东汉是我们现在的叫法,换成当时,都称自己是宋朝和汉朝。 要说区别的话,西汉和东汉之间,是断代了的,王莽到底是在中间建立过新朝的,然后刘秀也是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汉室后裔,属于白手起家的那种。 而南宋和北宋之间并没有断代,只是往南迁都了,皇帝依旧是赵匡胤、赵光义的后世子孙,算是一路继承下来的。 中间的伪楚?】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是服了,网页又崩,app发文同个章节名就发不了? [1]俾斯麦 [2]唐·李白《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
第34章 类比推理b 【嗯,谢谢弹幕的提醒。 北宋和南宗中间,确实也是夹了一个政权的,伪楚,或者说张楚。 但是和新朝不一样,伪楚就存在了33天。 如果从建立的方式来比较的话,新朝是王莽主动、自发篡位建立的,伪楚则是金军把北宋的皇帝后妃朝臣掳走、占领中原大片领土、抢夺洗劫打量财物之后,扶植册封的政权。 由于金军不想用赵家的人,于是选了个傀儡张邦昌。 嗯,他的确算是登基了的。 而要是从政权结束的方式来比较的话,新朝是被刘秀举兵干掉的,伪楚则是张邦昌在金军返回北方后,主动还政给赵构的。 汉某人,你觉得北宋南宋和西汉东汉一样吗?】 西汉。 刘彻的嘴角一会儿耷拉下去,一会儿又高高翘起,反复几次后就开始直抽抽了起来。 “我们汉朝,不管怎么说,好歹都是强者居之!哪像他们宋朝,从头软到脚,皇帝臣子被俘之后,连个反抗都没有,最后那个南宋更是靠伪皇帝让出来的。但倘若那个伪皇帝不让呢?” 没有人敢接刘彻的话。 倘若张邦昌不让,倘若张邦昌卖宋求荣,彻底成为金军的走狗,那么张楚就会在金军的扶植操控之下,一直存在下去。 甚至! 为了确保张氏的天下,还会对赵氏展开屠戮。 宋朝运气好就好在,这个张邦昌没这么干。 东汉。 刘秀笑的畅快。 那南宋,岂能和他的东汉相提并论。 【其实张邦昌也挺惨。 他是徽钦两宗时的朝臣,被金军拿屠城逼着登了基,之后的33天内一直是行的臣子之礼,并不敢真拿自己当皇帝。 甚至在明知还政就会死的情况下,还是还政了。 而他的死,史书上记载不是因为他当过皇帝,而是因为他在当张楚皇帝时,金军将宋徽宗的妃子赐给了张邦昌当皇后,即便是在还政赵构后,两人还有些牵牵扯扯。 那到底是真的恋爱脑上头牵扯不清,还是啥的,咱也就不知道了,咱也不敢多说。】 北宋。 还没被掳走的宋徽宗高坐在龙椅之上,总觉得今儿个的龙椅有些硌人,不管怎么坐都不舒服。 他甚至觉得,那些个低着头不敢看他的臣子们,心里都在浮想联翩。 他不禁对赵构有些僝僽,何必非要寻这么个理由?又何必非要留下这么一笔?赵构的名声倒是好听了,但可有半分想过自他的名声? 南宋。 刚赐死张邦昌的赵构心里顿时就不是滋味了。 他原以为天幕只会宽泛地讲讲,怎知天幕突然就为张邦昌喊起冤来,这就显得他很呆! “史书都是如何写的?”赵构气结。 【不过有一件野史可以聊一下,真的很野!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想出来的,说张邦昌曾经有一次出使高丽的时候,恰好高丽的王过世了,高丽人因为重视宋朝的来使,于是就要立张邦昌为王。 这野史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但是太假了,还重视呢,说起来就气。 高丽当时都瞧出来宋朝外强中干了,谁鸟你啊!再后面点,高丽就臣属金了,再然后金宋都成叔侄关系了。[1]
89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