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敲战鼓的人,是卫强。 卫强是他特意派去保护诸葛亮的人,专门下令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不得离开诸葛亮半步。如今卫强在这里,就说明诸葛亮已经知道了一切,也说明诸葛亮如今就在这里。 阿备的胸口顿时“腾”地一下升起一股怒气:这个诸葛亮,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敢擅自行动,根本就不考虑自己只有不到九岁的实际情况!实在是太胡闹了! 阿备双目喷火,在赶来的援军中四处寻找,找了一大圈都没找到诸葛亮的身影,于是阿备心中的怒火烧得更盛了。 好哇,原来你不是脑子糊涂不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而是明知故犯!这是罪加一等!罪加一等!你就暂时先躲着吧,总有你出来的时候,到时候我再来跟你好好算账! 这时候,正悄咪咪地躲在暗处的诸葛亮不由地浑身一颤,狠狠地打了个冷战,本能地感到了危险的临近。 战场上,董卓麾下毕竟有三千精兵,阿备这边满打满算才刚刚两千。而且董卓那边基本上全是彪悍的西凉骑兵,战斗力极强。阿备这边除了五百辽东兵是骑兵,跟着赵云和苦哂赶来的基本上都是步兵,战斗力天然地就弱了一档。 两相叠加之下,战场的局势在短暂地相持之后,胜利的天平重新逐渐倒向了董卓的一边。 董卓看得明白,大笑道:“刘备,别以为有了援兵就能逃出升天了!别说是你,我连你这些援兵一起杀干净!”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又升起滚滚烟尘,一队兵士向着这边急速赶来。董卓见了,稍微犹豫了一下,依旧打起精神笑着喊道:“这次定是袁司隶来了!” 那队人马中奔出一人,绿袍棕马,手持大刀,对着董卓就是一刀大力劈下。不过董卓在经历了赵云之事后,早已暗中提防,因此在千钧一发之际躲了过去。 阿备收回趁机偷袭的双剑,暗道了一声“可惜”。 但董卓也并非毫发无伤,他另一条完好的臂上受了一刀,洒出一滩鲜血。 如此两番被折腾之后,董卓不仅双臂受伤,而且颜面大损,不由地恼羞成怒,大喊道:“你又是何人,竟敢伤我?” “某为辽东都尉,关羽。”关羽收回青龙偃月刀,丹凤眼向上显出睥睨的弧度。 董卓莫名地感到自己受到了鄙视。 关羽率领的这支队伍一共一千人马,正是阿备之前对外放出的烟雾弹,一路招摇过市行往雒阳的辽东兵。 原本,这支队伍还要至少一天才能赶到雒阳。但昨夜阿备看到皇宫失火后,飞鸽传书给关羽。关羽见了信,立刻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终于按照计划在一早到达了雒阳,和阿备打出了一个精妙的配合。 赵云在一旁见了,不由地叹了口气,赞道:“府君算无遗策,便是没有我等的相助,也能凭辽东精骑安然无恙。” 董卓也不是傻子,眼见着刘备那边又有一千精兵加入,还有威猛良将助阵,便知道自己此战已经毫无胜算了,于是罢兵退走。 阿备心里也很明白,自己这边虽然看上去与董卓兵力相等,但关羽与赵云率领的两千五百兵士全都是千里奔袭而来,人困马乏。若要论硬实力,自己这边还是要逊上一筹。 一旦强行与董卓开战,自己不但很难打败董卓的西凉兵,而且很有可能实力大损。雒阳城中,诸事未定,现在就空耗实力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于是,阿备也没有继续追击董卓,默认了对方的离开。 简单地修整了一番后,阿备率领着新鲜出炉的三千兵马向东而去,去追前面的刘辩、刘协等人。 在这期间,阿备依照个人所率兵马的数量不同,将苦哂封为了别部司马,将赵云封为了曲军候,将典韦封为了帐前都尉。 官职虽然不大,关键是承认了他们辽东郡兵的官方身份,算是平民上岸有了正式编制。 阿备看着赵云,就像是看到了童年偶像站到了自己面前一样,简直是越看越喜、越看越爱,恨不得当场和赵云结拜,将民间传说中的赵四给石锤了。 但阿备还是努力地克制住了自己。为免把人给吓跑了,采取了更加符合东汉情况的策略,笑吟吟地拉住了赵云的手,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 “子龙千里迢迢从常山而来协助备,备十分感激。只是备从未在常山郡做过什么长官、有过什么仁政,子龙为何会想到来雒阳找备呀?” “府君虽然未曾做过常山郡的长官,但却早就在常山有过仁义之举,您的仁义之名也早就传遍了太行山脉。”赵云羞赧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物什,递给了刘备,“府君可还记得此物。” 阿备将那物什接过来一看,是一个小锦囊。用的是普通的布料,做工也很粗糙。最关键的是,这锦囊的边角早已起了毛边,布料上还有许多变色的斑点,显然是一件经历了不短时间的老旧物件了。 “这锦囊,看着倒有些面熟。”阿备皱起眉头,“可又有些想不起来……” “府君再往前想想。”赵云在旁边循循善诱,“十三年前,府君曾在太行山下的赵家村借宿,替村民们杀了来抢劫的贼人……” 阿备一拍脑门,笑道:“我想起来了!第二天我们一行人离开村子的时候,有几位村民想要跟着一起走。可惜那时候我不太方便,于是留下锦囊,约定他们之后可以凭此物来找我。” “正是。”赵云盈盈地笑道。 骤然见到十三年前的故人,不仅仅是阿备,一同参与过冀州大逃杀的刘德然、孙乾、糜芳、高诱等人也都十分高兴,纷纷围上来攀谈。 诸葛亮原本一直奇怪,在黑山时为何自己一提起要去协助刘备,赵云连想都不想就一口答应。事出反常必有妖。诸葛亮甚至还为此暗暗对赵云留了几手防备。如今听到赵云的述说,这才明白其中的原委。 躲在暗处的诸葛亮不由地松了口气,同时对刘备的敬佩又更多了几分。 他心中暗道:曾子曾曰: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主公正是因为之前的善举,才有了今日的善果。亮的主公,果然是仁义之主! 那边,一番叙旧之后,赵云又道:“那日领头的村民,正是云的兄长。兄长本想第二年就去寻府君,怎奈突然得了急病。病好之后,身体大不如前,再也无法出远门了。于是兄长便将锦囊传与了云,嘱咐云定要好好练习骑射武艺,将来为府君效力。” 人的记忆就像是卷起来的毛线团。平时不整理的时候,团在一起,什么也记不清。但一旦捋出一个头来,就能一拉一扯扯出一大团来。 阿备也不由地回想起了当年的借宿在赵家村里的各种情形,感慨之后又不禁皱起了眉头:“子龙原来是那人的小弟?可是我分明记得……那时候人人都唤你小狸……” “那是云的乳名。”哪怕是稳重如赵云,一米八的汉子被人当众叫出乳名,也忍不住羞红了脸,“云听说,府君当时在找一个名叫赵云的善骑射的勇武之人。云敬慕府君,成年后,便为自己取了这么个名字。” 言罢,赵云还抬手行礼向刘备谢罪,真正是端方守礼、君子有德。 阿备哪里会怪罪赵云?他心中欢喜都还来不及。 阿备记得很清楚,当他知道自己在常山国落脚的村子是赵家村时,可是找了村子反复确认过的:他们村里,甚至他们那边方圆百里都没有一个擅骑射的赵云! 为此,他当年还好是遗憾了一番。 如今再见到这位由小狸成长出来的“赵云”,这位因为他的影响而给自己取名的“赵云”。阿备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天理循环的宿命感。 穿越这么多年来,阿备有过很多犹豫担忧的时候,怀疑自己对历史的改变、对他人命运的改变到底时好时坏,担忧未来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这种担忧就像是乌云,虽然不会对他的行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间,让他始终承受着压力。 但如今见到了赵云,那朵突然就散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既然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利国利民,又何须瞻前顾后呢? 阿备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浑身轻松,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其他人显然误会了阿备的意思,以为他是在打趣赵云。羞得赵云更红了脸,低下了头。其他人想笑又觉得不能太落了赵云的面子,于是使劲儿地憋着,最终个个都憋出了一副滑稽的面孔,倒让赵云更加不好意思起来。 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一队人马突然由前方急匆匆的赶来。仔细一看,领头的人是蹇硕与卢植灰头土脸,后面的兵士们也个个带伤。 众人不由地心中一凛。 “涿侯!”蹇硕滚下马来,大哭道:“董侯被人掳走了!”
第121章 小狐狸诸葛亮 在蹇硕的复述下,众人逐渐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在阿备的殿后下,蹇硕和卢植带着刘辩和刘协先走一步。原本一切都还好好的,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危险。但突然之间,密林里冲出一队人马,各个凶神恶煞。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视宦官为仇寇的袁绍,以及他的小弟曹操。 袁绍要杀蹇硕,曹操要抢刘辩,蹇硕一边躲避袁绍的利剑一边拉着刘协逃跑,曹操一见这架势又赶紧去抢刘协,卢植一边对战袁绍救蹇硕一边护着刘辩和刘协,袁绍于是一边杀蹇硕一边刺卢植,曹操一边护着袁绍又一边去抢刘辩,蹇硕又一边对战曹操和袁绍一边去拉刘协…… 四个人打成了一团浆糊,四个人各自带着的兵士们也都打成了一团乱麻。打到最后脑袋都打懵了,也不去细细分辨对面的到底是谁。反正见着大人就砍,见着小孩儿就抢。 刀光剑影、你来我往,如同一阵又一阵永不停歇的飓风。而刘辩和刘协则是风中两株柔弱无助楚楚可怜的小白杨。 等到四人终于打完,各自罢兵,蹇硕回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手里紧紧抓着的竟然不是自己心心念念、拼死护卫的刘协,而是刘辩! 相应的,被袁绍和曹操抢走的人便是刘协了。 看着蹇硕心急如焚的样子,阿备心中感慨万千:袁绍要的人是刘辩,却被蹇硕抢走了;蹇硕要的人是刘协,却被袁绍抢走。所谓“得非所愿,愿非所得”,世事难料,大抵就是这样的吧。 事已至此,就算着急也无用了。阿备将蹇硕安慰了一番后,依旧带着刘辩去到了雒阳城郊的别院中,暂时住了下来。 蹇硕抢到了刘辩,满脸无助;袁绍抢到了刘协,肯定也是一脸懵逼。如今雒阳城中的局势算是僵持住了。 阿备和卢植、蹇硕、关羽、张飞等人商议了一番后,一致决定先暂时观望一下雒阳城中的反应,再做应对。于是众人便在别院中暂时歇息,兵士们也在周围安营扎寨。
142 首页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