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种, 根据现实常见的事物,用来认识新名词、产生一定理解的状态。 不过, 秦始皇隐隐有一种猜测。 天幕上说“纸”的原料是“竹骨”与“树皮”的“宋应星”, 与“宫商羽”并不是同一个时代。 关于“植物纤维”的表述, 便是原因之一。 秦始皇暂时无法理解“宋应星”的出现,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可以肯定—— 至少“宋应星”的时代,也在自己之后。 那么这种“纸”的制造方法,必然也是相当具有参考性的。应当也是十分成熟了。 秦始皇看了眼身边那些负责记录天幕的官员,他们无一不在专心致志地记录着。 这也是他早已提前命令过的。 除了秦始皇之外,汉武帝、先秦霸主、诸子百家等等,他们也都赶紧记录起来。 其中汉武帝,最晚接触到天幕的视频。 他此刻正手忙脚乱地,吩咐身边的所有人,将天幕之人所说的字字句句—— 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还有天幕所展示出来的画面、物件,比如写有文字的纸等等,也都统统绘制下来。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纸”的制造方法。 汉武帝:0.0 ——朕之前怎么没想到啊!不过朕是真的想不到,天幕居然还会再一次出现! 他以为上次那个已经是奇迹了。 这种玄之又玄的奇迹,百年难得一见,千年不曾一闻,没想到隔几天又出现了! 汉武帝:朕是笨蛋吗? 他现在终于肯定,秦始皇与诸子百家也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时空里好好地待着。 这些人之所以表现得如此熟练,应该是因为在他们的时空,天幕已经出现不止一次了。 汉武帝:朕好聪明,这都被朕猜到了。 ——肯定是这样的!!! 汉武帝瞬息万念,旋即快快催促让公孙弘、主父偃等人一起记录“纸”的制造方法。 先前天幕放映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视频,他都没想到—— 居然还会直播后世的技术!! 这么重要的东西!! ——是的,后世。 汉武帝对这一点已经没有任何疑问,因为先前天幕之人提到了“从古时传至今日”。 结合上一次的猜测,足以令他肯定了。天幕的异象就是出自于后世之人。 虽然很不可思议,但应该确实如此。 汉武帝一言不发地望向天际。 天幕之上,那一位服饰与头部十分特别的“后世之人”正在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其中,精华的部分,用在书写、印刷。粗糙的部分,则用来挡风、护物。” 诸子百家,也在拼命地记录着。 各位领头人物及其门下的弟子,还有无数相关的人们,全都在努力记下“纸”的制造方法。 当他们听到这里的时候。 有细心的人已经发现了,这句话里有着一个不曾听闻的词汇:“印刷”。 什么是“印刷”?? 虽然不能及时理解,但觉得这也是一个关键。 好在历史直播间的虚拟屏幕上开启了提纲展示功能,同时还有即时的字幕。 他们得以将文字,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他们也知道,正在记录的人肯定很多。 那一面突如其来的光幕,横亘于苍穹之上,天下间的人基本都能看得见。 甚至非惟空间,在不同的时间里亦是如此。这天幕的出现,不受空间或时间的限制。 能掌握到“纸”的制造方法的人太多了。但至于能够“掌握”多少,那就各凭本事了。 最好的情况,是这一时代都拥有了“纸”。 从掌权者到平民百姓,都能够用上这种神奇而又先进的、用以承载文字的载体。 再次,就是流传于达官贵人之间。或者说是需要一定的金钱经济实力,才可以使用得上。 但也有一种可能。 “纸”的制造方法与使用,会被垄断。 不排除,限制“纸”的生产与使用等等。 如果现在他们不努力记录,到时候各家都不愿意拿出来分享,那错过的可就太多了。 总而言之,不能等着别人去记。 因为这些方法虽然已经如此公布于天下,但发展到后面,也不一定会由此而流传出来。 诸子百家纷纷仰头,记录天幕之人所言。 他们太需要后世的那种“纸”了。如果有“纸”的帮助,自家的学说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他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思想与主张。要让后世的人,能够得到这些珍贵的传承。 另外,他们隐约地意识到。 在这以后。 先秦的学术,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与秦始皇、汉武帝、诸子百家他们相同的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里的君主们—— 也都十分兴奋地注视着天幕。 在他们的身边,也与秦始皇那样,早就组织了一批专门负责记录天幕的人士。 只听天幕上的“宋应星”说道—— “我们先来说说:纸料。” “纸,有皮纸、竹纸。” “用楮树皮、桑穰、芙蓉膜等诸物制造的,称为皮纸。用竹麻制造的,称为竹纸。” 诸天万界,众位历史人物如获至宝。 皮纸、竹纸,以及它们的纸料。这是要给他们讲述各种不同的“纸”的做法啊! 而且楮树皮、桑穰、芙蓉膜、竹麻,这些“纸”的原料,似乎也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 他们应该可以造出很多的“纸”!! 只要掌握了制造的方法,恐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这种绝妙的、承载文字的载体了! 不费吹灰之力。 就能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 当是时,碧空光幕里,那位“宋应星”的天音如同天籁,落在诸天万界众人耳内—— “精良的纸极其洁白,用来书写、印刷、制作柬帖;粗糙的则成为火纸、包裹纸。” 他们再一次听见了“印刷”一词。 还有火纸、包裹纸? 这些,都是什么呢。 他们来不及提问,或是在弹幕里寻求其他历史人物的解答,而是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 就像学习的时候,先听课再在课后答疑。 他们现在会向历史up主“宫商羽”发私信提问等等,这位后世之人还不错。 在大多数情况下,似乎也比较有耐心,经常会解答他们的一些问题。 至于这天幕上的“宋应星”—— 他们虽然不知道“宋应星”又是哪里来的,但还是十分认真地,听着讲述。 “我们所说的‘杀青’,便是造纸过程中,斩竹去青,由此而得。” “所谓的‘汗青’,则是以煮沥的环节而得名。” “在造纸的过程当中,水分被炙烤而出,凝在竹面,如同汗珠。” 生活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的历史人物们听到这里,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这在他们的“竹简”中也有类似的。 几乎可以说是从“竹简”里来的吧? 所以“造纸术”的由来,应该也与“竹简”颇有关联,毕竟它们的原材料也挺像的。 “接着我们说说:造竹纸。” 众:来了!来了! 万众瞩目,期待已久,造“纸”的方法来了!!! 只听天幕上的“宋应星”徐徐说道——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天工开物》等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考研上岸药大等我 34瓶;ai睡觉 10瓶;时月 1瓶;
第38章 四大发明:造纸术3 “竹纸的制造在于南方, 以闽省也就是福建一带最为盛行。当竹笋生长出来之后,到山沟里观察它们的长势,以将要生出枝叶的为上等原料。” “每年芒种时节到来以后, 就登山斫伐,将这些竹子, 截断为五到七尺长。然后,在山上挖一口塘, 往里面注水,用来漂浸竹子。” 天幕之上, 扮演着“宋应星”的宫商羽, 不疾不徐地讲述着《天工开物》造纸的方法。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初刊于明代崇祯十年。 里面讲述的“造纸”方法十分详细。 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与诸子百家等人, 看见主播居然从“挑选竹子”“砍竹子”讲起, 甚至提到了砍竹子的时节、截断的具体长度、如何注水漂浸竹子等等诸多细节,纷纷不由得心中大喜。 这是要手把手教他们造纸啊!!!! 这谁看了不激动。 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在这些历史时空里的无数无数人, 内心都是按捺不住的喜悦。 他们恨不得马上就去砍竹子!!! “担心塘中的水会有干涸的时候, 就用竹管来通引, 不断注入山上流下来的溪水。” “浸到百日以上, 把竹子取出来, 用木棒不断捶打,洗去粗壳与青皮。” 诸子百家:妙啊!! 居然连“水塘干涸”这种事情, 都已经替他们提前想到,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了。 这何止是传授“造纸术”—— 这简直, 就是要把饭喂到他们的嘴里! 如若不出意外, 他们应该只需要按照天幕所说的步骤, 步步操作便可获得“竹纸”。 各大时空,无数人奋笔疾书。 他们十分兴奋地,将天幕所展示的造纸技术全然记录下来,就记在竹简之上。 见识过天幕上的“纸”,他们看这些竹简,是越看越繁重。内心对“纸”的期待,也更为浓烈。 要不了多久,“纸”就会问世!! 它将替代竹简,成为新的文字载体!! 诸子百家:将会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纸”上的文字,学习到他们的学问。 先秦君主:这个时代,将会诞生更多的贤臣名士,他们将会,拥有更多的人才。 各国争先恐后,要借此将国力壮大起来。 墨子这边,他一边望天不断记录着“造纸术”的具体步骤,一边思考起这些步骤。 墨子的脑海里,出现“造纸”的画面。 浸泡完竹子,所谓的“用木棒不断捶打”“洗去粗壳与青皮”,大约就是杀青的步骤。 果然,天幕上的“宋应星”也说—— “这个步骤,便是杀青。” “这时候的竹穰,看起来形同苎麻一样。” “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 “石灰调成灰浆以后,与竹子一起,放入楻桶里,煮上八日八夜。” “用来煮竹子的锅,用直径四尺的。” “锅的边缘,用泥与石灰封固。” “锅的高度与宽度,如同煮盐的牢盆那样,里面可以承载十余石的水。”
110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