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现在都不敢他看来就是蠢。 不敢相信,然而事实如此。
第181章 【“在历史上,很多国家在国都失守一次之后,便走向了灭亡。 而唐朝却能做到国都六陷依然还没有完蛋,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奇特的本事。 而这种神奇的本事呢,就是从唐玄宗开始的,当然,国都六陷天子九迁不是他一个人锅,但是他肯定是罪魁祸首没跑。 说起来,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赵跑跑完颜构,不得不说,论起对危险的预知,跑路的能力,他绝对是一流的,现在想想,可能也是前辈们做了示范吧。 一出事就跑,呵呵,他完颜构也算不上第一人。“李一感叹道。】 李隆基脸都绿了,那完颜,呸那赵构先前都被骂成那样,皇帝之位都指定没有保住,和他相提并论…… 李隆基顿时觉得心态崩了。 那就是一个偏居一隅,不敢打仗的怂包,他怎么可能和他一样啊!!! 【“当然,拿完颜构和李隆基相提并论是有点不太合适,毕竟也不知道谁羞辱了谁是吧。”李一呵呵笑道:“完颜构是怂,是渣渣,是对不起岳飞,是阻止收复国土……他各种烂,但是确实也是他在父兄都成为俘虏后建立南宋,并且让南宋保持二十年的和平和繁荣。 这么一看,李隆基大差不差也是二十年,诶,他们俩是有点莫名的缘分的嘛。” “总之,完颜构再垃圾,也没有让局势更糟糕。 而李隆基嘛,先盛后衰,导致大唐从此衰落。 论能力,巅峰时期的李隆基是完颜构拍马不及的,但是后期的李隆基烂的也是一批。 这很难评啊。” 李一倒也不是想羞辱李隆基,就,李隆基前后水平差太大,确实割裂得非常厉害,也无怪有人猜测是不是后期被穿了,离谱但有道理。 “要不然问一下宋太祖更想好哪个好了?”李一交出决定权。】 赵匡胤抽了抽嘴角,缔造盛世又差点亡国的唐玄宗和建立南宋,但是又怂又自私的赵构……emmm他谁都不想要。 “就不能来个秦皇汉武唐宗之类的三选一嘛摔。”赵匡胤愤愤不平,是他大宋不配嘛! 秦始皇抬眸,汉武帝呵呵,唐太宗侧目:谁给你的自信觉得配的? 赵匡胤:枯了.jpg 【“先前我们一直说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依然要从李隆基讲起,毕竟他开的“好头”嘛。 公元756年,灵宝之战中唐军惨败,招致全军覆没,此时潼关失守,安史叛军长驱直入,长安告急。 而唐玄宗呢,打着御驾亲征的旗号,西逃成都,开启了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潘多拉魔盒。 公元763年,唐军主力在河北围歼了安史叛军首脑史朝义的叛军,此时吐蕃趁虚入寇,宦官程元振压下塘报,导致朝廷做出判断失误,处置失当,使得吐蕃军队轻而易举的进逼长安。 唐代宗见长安兵力空虚,只得一边逃到陕州,一边下诏命平叛大军回师关中,驱逐吐蕃,此为长安的“第二陷”、天子的“第二迁”。 公元783年,因削藩诱发的河北三镇、两淮藩镇叛乱愈演愈烈,唐德宗不得不抽调镇守西陲的泾原军东出潼关平叛。 然而泾原军在途径长安之时,因阴雨连绵,长途跋涉,导致身心俱疲,再加上唐德宗吝啬财物,地方官员以残羹冷炙慢待这群为国征战的将士们,导致泾原军将士对朝廷心灰意冷。 而后泾原军干脆在长安城下起兵反叛,迫使唐德宗出逃奉天,不久后又出逃梁州,此为长安的“第三陷”、天子的“第三迁”。 公元880年,黄巢叛军松攻克潼关,攻入关中,唐僖宗放弃长安,仓皇逃往成都,此为长安的“第四陷”、天子的“第四迁”。 公元885年,朱玫战败,田令孜麾下的神策军损失惨重,王重荣与李克用率军进逼长安。 此时刚回到长安的唐僖宗又被田令孜挟持出逃凤翔,此为长安的“第五陷”、天子的“第五迁”。 公元886年,因关中战事糜烂,田令孜的盟友朱玫也想要控制唐僖宗,遂发兵进攻凤翔。 此时,田令孜得到密报,带着唐僖宗又逃到了兴元,此为天子的“第六迁”。 公元895年,在平叛战争之中立下大功的李茂贞骄横跋扈,几乎不将唐昭宗放在眼中。 唐昭宗在宰相崔绍纬等人的帮助下,密谋准备除掉李茂贞,却因消息走漏,李茂贞先下手为强,“移镇”长安。 唐昭宗仓皇出逃,却在华州被华州刺史韩建扣留,此为天子的“第七迁”。 公元900年,因唐昭宗强硬的削弱宦官政策,引起了宦官们的不满,在刘季述等人的主导下,唐廷爆发了一场“禅让”的闹剧,唐昭宗被尊为太上皇,囚禁于少阳院之中。 不久,在朱温的干预之下,这场闹剧被终结。 而宦官韩全诲挟持唐昭宗逃亡凤翔,此为天子的“第八迁”。 公元904年,朱温攻克长安,控制住了唐昭宗,随后胁迫唐昭宗东迁洛阳,此为长安的“第六陷”、天子的“第九迁”。 “也就是说,在李隆基之后,唐朝不但由盛转衰,之后的皇帝,除了个别虽然还算靠谱,但也无力回天的,其他的不是早死,就是跟李隆基一样一出事就跑跑跑。 此后的一百二三十年间,唐朝出了十四位皇帝,帝位更迭之快,平均一个不到十年。 由此可见,唐玄宗之后的局势有多糜烂。” “可以说,唐朝的命运,自安史之乱后,就已经注定倾颓,再无力回天了。”】 指甲掐出掌间,鲜血一滴滴的留下,在周围人尖叫捧起他的手时,李世民才回过神来,然后面无表情的盯着半空。 那悬而未发的怒火,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届时也许会让整个大唐都震动。
第182章 【“后来者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拯救不断下坠的大唐。 我们遗憾可惜难过,可回忆起安史之乱,却也知道,早在那时唐朝的命运就注定了。” 李一也不禁低沉了一下,那是大唐啊。 说起来大秦也就是有秦始皇加成,但它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太短,要说后世人对大秦的感情,也不过来自秦始皇的爱屋及乌,来自对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朝的骤然崩塌而遗憾。 真要说起来,对华夏和后世来说,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是汉唐。大秦建立起一个框架,是汉唐让华夏真正成型。 大汉也倾颓过,可是有刘秀再造大汉,刘秀之后还有刘备等人前赴后继的努力。 而大唐呢,自安史之乱后,在历史上就没什么声响了,这谁能不遗憾,不痛恨呢…… “说起来在安史之乱也不是没有励志故事,例如……”李一想举例,可是想到杜甫难过,想到李白悲伤,想到郭子仪难受,而且还会联想到郭昕,艹破防了好吧。 秉持着我难受也要让其他人难受的心态,李一幽幽道: “算了,我们说一下安史之乱中发生的那些悲剧,至今依然人们难以释怀,也希望大家铭记。” “从睢阳保卫战说起吧,这场保卫战,堪称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战争,但是双方其实实力很悬殊。 在睢阳保卫战中,县令张巡率领七千多人抵御叛军十八万人,因为叛军人多势众,周围的唐军将领都在观望,不敢轻易支援,于是睢阳成了一座孤城。 哪怕如此,叛军使出了各种办法攻城,却都被张巡巧妙化解,可是哪怕张巡再聪明再厉害,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无有支援,城中粮食没有之后,张巡不得不做出一个残忍的决定。这场兵力悬殊的战役能持续了十个月,也正是因此。 当时城中粮食有限,起初,士兵们每人能分到一勺米,后来只能吃树皮和纸。树皮被扒干净了,守军又到处捕捉老鼠鸟雀。后来这些东西都吃完了,张巡把自己的爱妾杀了煮熟,命令士兵吃下,其他将领也把自己家的仆人拉出来当军粮。 后来那些都吃完了,就开始……吃城中的百姓。” 李一闭了闭眼睛,“据说战争结束之后,整座城中的四万人只剩下四百个活人,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是真正的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悲壮死守到最后一刻。 正因为睢阳坚守十个月之久,让唐朝朝廷在此期间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缓过气来,有了反攻之力,才能在睢阳被攻破前一个月收复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洛阳,使叛军再也无力南下。” 李一默了默,“可是,这一切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当时明明可以不用到这个地步的,但是周围有能力支援的就有节度使贺兰进明,驻军临淮,而许叔冀、尚衡也驻军彭城,但他们都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 当时张巡不止一次让人去求援,而突围而出的南霁云到许叔冀处求援,许叔冀不同意,只送布数千匹。 张巡又派南霁云至临淮求援,南霁云奋力突围,见到贺兰进明。可贺兰进明却说:“睢阳存亡之事已定,出兵又有什么用处呢?” 当时南霁云保证过:“城也许尚未陷落,如已失守,我就以死向您谢罪。” 但贺兰进明担忧出兵后会被许叔冀袭击,又妒忌张巡的声名威望,打一开始就没有出兵的意思。但是他喜爱南霁云这位壮士,想留下他,大设酒宴招待。 音乐声起时,南霁云哭着说:“昨天冲出睢阳时,将士已整月吃不到粮食了。现在您不出兵,而设宴奏乐,从大义上讲我不忍心独自享受,虽然吃了,也咽不下去。现在主将交给我的任务没完成,我请求留下一个指头已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说罢就拔佩刀砍断一根手指离去。 后,南霁云到了真源,李贲送马百匹;在宁陵宿营时,才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可乘夜突围入城,到达睢阳的才一千人。” “几番求援,最后得到不过是一些布,一些马和三千人。多么可笑啊,而这可笑的背后依然是唐朝内部权势争斗。 是的,哪怕在这时候,这些人背后的主子依然要争权夺势,依然不管不顾,说的就是李隆基这个垃圾。” “如果不看张巡,而注意当时的政。治。局势,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 当时马嵬坡之变后,李隆基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李隆基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而后,李隆基算是默认了,但是却依然不肯放权,他任命了虢王李巨为河南节度使在先,后李亨任命贺兰进明成为新的河南节度使。
257 首页 上一页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