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顾知朝当时只说了可能,没有说一定。 万一记者没来,李桂英不介意自己丢脸,但是却不允许顾知朝丢了脸面。 八卦多舌如李桂英,在面对顾知朝这件事情上,却能能够控制住自己,足以可见她对顾知朝有多重视了。 “怎么这么多车来啊?” “这什么人啊?” “顾知朝在车上呢!” “知朝,这都什么人啊,怎么来咱们村了?” …… 村子里很少见到车辆,刘宏斌以前骑摩托车过来都能引起不少人围观,如今一连开了好几辆小轿车,说是全村人轰动都不为过。 这会是冬天,村里没啥活,村人们几乎都在家里猫冬,休养秋收时的身体。 如今见着这种大场面,八卦一点的都围过来打听情况。 “我们是人民日报的记者,顾知朝同学是咱们省的省状元,还被青大录取了,所以我们过来采访培养出状元的村子。” 记者对于村人态度都很和善,主动停下车,拿出了记者证,给大家看。 还有摄像拿着摄像头在村头拍了几张照片。 记者这个消息如同核弹一般在上河村瞬间爆炸了。 村子里不要说出一个大学生,就是出个考上师范类学校的中专生,那都可以说是山窝里飞出个金凤凰了。 更别提现在直接出了个省状元,而且还被顶尖学校的录取。 如果不是现在打倒封建迷信,大家都想要说一句文曲星下凡了。 村人们蹦走相告,顾知朝领着记者走到顾家的功夫,整个村子的人都听到了消息,往顾家这边来了。 顾家知道有记者上门,昨天就开始打扫卫生迎接了。 不过当村人报信得知真的上门了,顾家上下又都开始紧张了起来,着急忙慌地去门口迎接。
第二百六十四章 完结 等到顾知朝一行人到顾家的时候,顾家大门口已经围了一大波人。 罗建强匆匆赶了过来维持秩序,这才给领导和记者他们让出了一条路。 “这大河村民风淳朴,乡亲们都很热情嘛!” “不愧是培养出了省状元的村子。” 几位领导被堵了也不恼,见着罗建强神态有些慌张,反而还宽慰了他几句。 “爷爷奶奶,这是郑校长,这位是林县长……” 顾知朝给彼此双方介绍,这次来的领导除了县里的,还有省会里的市委书记。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报社的记者。 李桂英哪里见过这种大场面,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好在顾建国之前去县城里拜访刘振伟,在刘家也见过不少领导。 至少安县的这位林县长他就见过,也说过话。 因而这会还能维持几分镇定。 只是顾建国毕竟只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没读过几天书,也不会说话,和领导打了个招呼,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顾建国和李桂英毕竟是长辈,几位领导并没有摆什么官架子,对二老十分尊敬,主动问好,也知道两人不太会应对这种场面,将话接过去了。 “爷爷奶奶,咱们上家坐着说话吧。” 顾知朝等他们寒暄了一遍,主动开口提醒道。 没有让人站在家门口说话的道理,这不是待客之礼。 “对对对,上家坐!” 顾建国反应过来,连忙领着人进屋去了。 一群人这才进入了院子。 虽然说主角们都进去了,但是看热闹的村民们却没有散,一个个还是围在门口,竖着耳朵听里面的谈话。 村里难得发生这样的事情,也难得有这么多“大人物”过来,更别提还是关乎省状元的事情,大家哪里愿意离开。 今天这事是好事,顾家也不怕人往外传,因而也没关上院门,大家愿意听就听。 一群人进入了堂屋里面落座。 领导们只关心了老人的身体,问了几句顾知朝小时候的事情,后面就基本都是几位记者在说话了。 这年头记者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的身份也很受人尊重,面对记者的采访,再高的领导也只能全力配合。 记者们提问可就比领导们要更加全面了,顾家三代祖上三代的成分,家里的姐妹情况,顾知朝自小读书的情况等等。 山坳里面飞出个金凤凰。 这可是个大新闻。 他们可是接了任务,想要挖出顾知朝读书厉害的秘密,看看是否能够批量培养出这样的天才来。 这年头这种情况非常正常。 就比如安县肉联厂,里面有先进经验,就会上报到省里,让省里其他肉联厂都学习先进经验,最后再在全国推广开。 国内如今意图开放,国家准备往前发展,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顾知朝这样的天才,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只是可惜,顾知朝这种“天才”可遇而不可求。 苏芃芃去世后,这个世界上只怕就只有他这么一个穿越者了。 顾建国和李桂英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基本上记者问什么,他们就答什么,根本想不到弄虚作假什么的。 只是两位老人对小孙子带有滤镜,因而说出来的事情也都被滤镜美化过的。 原主从小被溺爱太过,养成了自私自我的性格。 很多时候,原主都只顾自己,并没有想过家里人。 直到死亡后,见到了自己悲惨的舔狗一生,这才幡然领悟,悔恨不已。 不过,在顾建国和李桂英两位老人眼里,自家小孙子自然是又孝顺又体贴的。 记者当然不会只采访两位老人,另外还问了家里其他成员以及村民们。 也多亏了顾知朝这一年多对家里的付出,全家上下对顾知朝可都是十分尊敬喜爱的。 无论是伯伯婶子,还是堂兄堂妹,甚至是那两个小侄子小侄女对顾知朝都是赞不绝口。 这些记者大江南北地跑,见过了不知道多少人,顾家这些村民说的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他们自然是能够分辨得出来的。 尤其两个小孩子,他们对顾知朝的喜欢,是他们这个年纪表演不出来的。 至于村民们,对顾知朝自然也都是好话了。 村里难得出现一个大学生,这对于全村人都是有脸面的事情。 而且这年头大家都讲究抱团,之后大家还指望能够借顾知朝的书本念书,即便不念书的,也指望顾知朝发达了之后提拔村里人一把。 这个时候,自然是没有人不长眼说顾知朝的坏话了。 当然了,顾知朝也没什么坏话给村里人说。 原主和村里人接触不多,唯一留下的不好风评就是关于叶明玉的。 不过这一点,顾知朝来之后就彻底将风评给按死了。 而苏芃芃来了之后,借着叶明玉的身体做了许多令村子丢人的事情,加上她人也死了。 村里人讲究人死为大。 因而也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提起叶明玉来给顾知朝添堵。 好在这年头的记者不像后世狗仔那么缺德,一定要挖出点事故出来,才算是新闻。 他们将采访都如实记录了下来。 准备根据这些采访,客观公正地写出报道来。 领导们没有在村里待太久,做了采访,拍了照片,赶在午饭之前匆匆离开了。 主要是领导们知道村里人不富裕,他们不愿意占用浪费村人的粮食。 大家都是吃城里商品粮的,何苦要去吃人家普通农民的粮食。 这年头的领导大多数都是十分朴素的,贪污腐败虽然也有,但是远没有后世那么猖獗。 记者们因为要采访村里人,倒是多留了一下午,不过也都赶在了天黑之前离开了村子。 村里热热闹闹了一整天,随着记者们的离开,这才终于重新安静了。 这次采访,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影响却是非常大的。 最能体现的就是顾建国和李桂英。 两位老人有事没事就喜欢出去溜达,听着大家吹捧他们家的小孙子。 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加深了几分。 不过也能明显看出,他们的精神状态要好了不少,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拍完照,做完采访,顾知朝也并没有清闲下来。 村里许多人都找上了顾知朝,想要问他借笔记,其中有不少是村里的知青。 只是这么多年没读书了,这次很多人都落榜没有考上。 村里人或许甘心留在村子,但是这些知青绝大部分都是想要重新回到城市的。 而高考是他们目前为止,唯一的出路。 不过答案显然要让他们失望了,顾知朝哪里来的笔记。 他连学校都没去几天,老师讲的那些东西都未必有他知道的多。 看着这些求学似渴的年轻人,顾知朝决定帮他们一把。 国家正是需要建设的时候,国家也需要这些人才。 顾知朝找到村长罗建强,在村里小学借了一间教室,给大家上辅导班。 顾知朝高中时候就被保送名校了,当时作为全班唯一一个不用担心高考的人,老师将很多工作都交给他。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了,印刷试卷了,整理资料了等等。 穿越之后,顾知朝又加深了记忆。 他来当这个高考辅导老师,那是一丁点问题都没有的,之前他在安县一中也做过类似的辅导,只是没有像现在这样全面系统。 因为高考才刚恢复,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77年是各省自主命题,各个省会考题各不相同,难易程度也不同。 但是78年总结了之前的经验,对于考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趋向于全国统考,难度上也更加趋同。 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考试科目。 77年高考设置了选考科目,而到了78年,选考科目被取消,改为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如果不知道这个消息,再去复习物理化学,政治历史,那无疑会浪费掉考前的宝贵时间。 顾知朝虽然被学校录取了,但是他得要等到78年考完后,和这一届考生同时入学,所以他倒是有时间来做这个高考辅导老师。 对于顾知朝愿意辅导,罗建强这个村长是一百个同意的,村里多出几个大学生,他这个村长面子上也更有光不是? 不仅同意,还准备让自家几个适龄的孩子都去听听课。 这省状元的讲课,可是千金难求,等到顾知朝离开了村子去上了大学,再想听都没有机会了。 对于顾知朝要上课的事情,刘宏斌也表示要帮忙。 他工作已经辞了,现在就等着上学,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跟着顾知朝干点事情,最主要的是,他也能跟着顾知朝继续学习。
240 首页 上一页 237 238 239 2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