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回答:“只有下面两层供免费观阅。” “上面需要给钱?” 管事摇头:“不给钱,给贡献点。” 罗进深心中一动:“这也是你们陆大人规定的?” 管事点头。 “你可知道我是谁吗,我乃陆大人的座师。” 罗进深本以为报出自己身份后,这管事态度会有松动,谁料管事依然一板一眼地拒绝了他:“陆大人说了,就算他亲爹亲娘来了,没有贡献点也不能上去。” 这下子,众人心中原本只有的三分期待,也被激成了十二分的好奇,那三楼的书莫非记录的什么神仙术法不成。 严终以感兴趣地问:“这个贡献点,怎么获得?” 管事指了指墙壁上贴着的一个木牌,示意众人看。 凡是向守藏室捐献家中藏书,或曲谱,或茶方等等孤本,由守藏室管理员估值后可获取不同数量的贡献点。 另外,发表“科学论文”,不限职业领域,也可以获得贡献点。 这稀奇古怪的辞汇真是一个接着一个:“科学论文又是什么?” 管事耐心解释:“比如你若是大夫,你自创了一套治病方子,把过程、材料、诊断结果,注意事项等内容写成文章,即是论文。” 三楼的书册,便是陆久安根据前世玩游戏想出来的方法,以贡献点交换观阅机会。 目的是为了鼓励百姓自主创新,并自愿贡献出家中藏书。 而三楼的书也并非这个时代所著,而是陆久安从电脑里精心挑选出来的。包罗万象,如四大名著,唐诗宋词,齐名要术等陈列其中,保证他们的贡献点花得物超所值。 除此之外,为了彰显这些书籍的珍贵,陆久安不得不额外另设一个规定,除了三楼的书籍,都可外借。 百姓只需向管事缴纳足额的押金,在规定时限归还即可,大大提高了阅读的便利性。 事情也确实如陆久安预期那般,开门当天,就有人为了登上三楼,主动捐献了不少家中藏书,为守藏室的图书数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罗进深自然也在其中,他用一本珍藏多年舍不得拿出来的古籍,换取了10个贡献点。 “10点太少了吧,这可是先哲孔圣人后人所著,所存于世不到五本,怎么着也该值100点。”罗进深愤愤不平地拍着面前的桌子讨价还价。 管事油盐不进:“孔圣人后人和孔圣人有着天壤之别,10个贡献点不能更改,大人说了,价值在于书本自身,而不是来自他背后所著之人。” 严终以哈哈大笑:“不错,陆常极士深知读书要义了,若是因为作者而强行吹捧书籍,与趋炎附势何异?” 罗进深嘀咕:“10个贡献点,又能兑换得了什么好东西。” “10个贡献点不少了,一旦登上三楼,保证诸位不会后悔。” “如此自信?”看热闹的众人见掌事这么大口气,都一个劲儿地怂恿罗进深。 罗进深郁气难消,又被三楼的书籍引得抓心抓挠,最终妥协道,“行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依你之见,10个贡献点,我换读哪一本书比较好?” 管事撩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向他确认道:“敢问是罗进深罗大学士?” “正是。” 管事想了想,道:“大人说,罗大学士可以选择苏轼词集。”
第212章 次年初春, 万物复苏,大地刚刚回暖,韩致从边关回来了。 八年前, 镇远将军带着雪拥十二骑长驱直入, 把挞蛮杀得毫无还手之力,驱逐至大周疆域百里之外, 云落为此有了长达八年的太平。 这一次的边关来信, 仿佛像众人传递着某种信号:挞蛮已经养足了生息, 风雨欲来。 晨光熹微, 天际方明,陆府门板被拍得震天响,陆久安来不及穿衣服,随便披了一件薄衫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身着蓝底回纹贴边的的太监, 毕恭毕敬道:“请常极士进宫一趟。” 今日没有朝会, 但是若突遇政务, 便由皇帝召见文武官员, 集君臣共谋。 陆久安走进御书房,抬头一看,今日临时集议来了不少官员,兵部和户部尚书, 内阁大学士, 左右都御史,各军统帅皆在列。 韩致坐在永曦帝右侧,一脸严肃。 足月的风沙侵蚀下, 他又消瘦沧桑了许多,两人眼神在空中短暂交错又分离。 陆久安走到一个角落, 文华殿大学士小声嘀咕道:“陆常极士连边防要事也要插一手吗,未免管得太宽了些。” 韩致冷冷看过去,峻声道:“本王让他来的,尔待如何?” 刚从战场浴血而归的镇远将军和待在晋南的御王截然不同,浑身上下带着腾腾杀气,文化殿大学士抖了抖嘴唇,把满腹牢骚给吞了下去。 韩致朝陆久安招了招手,指着旁边隔着两个身位的位置道:“你过来这儿坐。” 集议讨论之事与挞蛮有关。 雪拥十二骑派出去的探子发现挞蛮内部在几年前经历一场王权更替,现在掌握大权的首领乃乌奇撒,此人生得力大无穷,是位阴险狠辣同时又擅长作战的劲敌,一直对云落边城虎视眈眈,他的上位对大周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危险。 挞蛮本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经过几个春来冬去,战马被他们养得膘肥健壮,最近斥候发现有几波队伍在云落五十里开外游走,小动作不断,显然来者不善。 韩致环顾一圈,沉声道:“明年寒冬前,大周和挞蛮必有一场大战。” 而双方一旦开战,军粮和军备耗资势必大大增加,朝廷拨往前线的军饷将将同步提升。 “不行。”户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仿佛一条被触动逆鳞的河鱼,猛地从椅子上弹坐而起,态度坚决道,“国库几经动用,实在无法负担沉重的军饷。” 平时修个工坊,建个守藏室,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是军饷不同,谁知道这仗要打多久。更何况前几年因为增设烈士抚恤金,导致边防士兵大大增加,这总的一合计,将是个庞大的数字。 官员里面也有议和派,左都御史就说道:“这仗非打不可么?战争苦的是老百姓,前朝派公主与挞蛮和亲,不也相安无事几十年么?” “糊涂!”没想到平时墨守成规的严终以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态度出奇的强硬,“和亲不过是权宜之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给野兽喂两块生肉难道他们就安分了吗,等你放松警惕时,他们就会露出獠牙了。” 陆久安听到此,默默点点头。 在座的官员神情凝重,战争是所有人都深恶痛绝的,但是挞蛮一日不除,云落就得提心吊胆过日子,唯有彻底拔除这颗发脓烂臭的毒瘤,大周方能安宁。 户部说什么都不肯同意增加军饷,把厚厚的账本甩在众人面前:“你们自己看,近两年开支巨大,账本上记得明明白白,军饷不同其他,一旦增加,国库入不敷出。” 官员们众说纷纭,除了兵部一如既往地支持韩将军 ,其他人都表示仗可以打,但朝廷拨往前线的军饷不能增加。 “不知陆常极士有何见解?”户部尚书突然把矛头指向陆久安。 陆久安正听得入神,冷不丁被点名,有些发怔:“见解?” “对啊,我们来到这里,不就是商议军政要事的吗?” 御书房内,宫人换了一注香,又悄无声息地躬身退下去,临走时轻轻掩上大门。 所有人都看向陆久安,韩致的眼神尤为凝实,好似在期待他的回答。 陆久安换了个姿势。 “我认为啊……我认为,不仅战时增加军饷,平时也该增大军备战马士兵训练的投入。” 韩致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浅浅扯了扯嘴角。 户部尚书青筋直冒,深吸一口气,收回手指说:“就当本官刚才什么都没问。” “尚书大人,我是认真的。”陆久安诚恳道。 户部尚书愤怒地敲打桌子:“大周如此欣欣向荣,百姓和乐安康,而你,却想着穷兵黩武!” “可是大周之所以能维持和平,都是战士们戍守在边关。国家越是繁荣昌盛,越需要强大的实力。”陆久安也被激出了火气,声音压着他,“尚书大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存在射程之内!” “要是没有强大的实力保卫大周,你以为我们还能像这般好好的坐在这儿商讨议事吗?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敌人厉害到什么程度了,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未雨绸缪!” 落后只能挨打,弱小就等着被欺负,没有谁比他更深有体会。 户部尚书脸色很难看,罗进深赶紧打圆场:“陆常极士说得没错,尚书大人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还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增加赋税。” 户部尚书没有说话,只是看了一眼上首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男人。 增加赋税确实算一个折中的法子,但是一个不好容易惹得怨声载道。 韩致摇头,直截了当道:“不行。” 几乎在他话音刚落的一瞬间,陆久安紧跟着接道:“可以。” 众人惊诧不已,连韩致也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永曦帝笑着看向陆久安:“朕确实想要国家安定,但也不愿百姓为此民不聊生,这是本末倒置。” 陆久安当然也明白其中要害,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百姓的劳作。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机器,说到底,人民才是基石,历史上因为增加赋税而导致农民起.义的事例比比皆是,他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陆久安主动补充道:“是可行的,不过需要换一种法子,陛下可还记得农人申志?” 申志发现的稻米良种将整个应平的粮食产量一举提升,但如今也只有应平及其邻县种植。 陆久安口中的法子就是颁布一条法令:从今日开始,各地官府提供良种,传授种植经验,但与之相对的,得到良种和种植方法的百姓需要在来年多缴纳一到两成的粮食。 与呈倍增长的粮食相比,缴纳的那一点点秋税又算得了什么呢,百姓们也不傻,这么一合计,自然不会有过多抱怨。 百姓高兴了,赋税也尽收国库,何乐而不为。 “朕就知道你生财的主意多。”永曦帝表情柔和下来,整个御书房的气氛也为之一松,夸赞起陆久安的良策来。 “这只是其一。”陆久安又道,“咱们在大周境内兜兜转转,何不对外填充国库。” “今大周泱泱大国霸据一方,与西蒙北疆襟屏山河相交,朝廷完全可以建立一支贸易队伍,展开国际交易,出使西蒙北疆,以茶器丝绸玻璃交易大周所需之物,丰富大周物产,收倍称之利。” 这话陆久安之前就对永曦帝讲过,今日老事重提,不过是为了说给其他人听。 果不其然,官员们兴致浓厚,就此事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到了最后,甚至就谁该出使西蒙北疆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248 首页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