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耽美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时间:2024-08-05 02:00:05  状态:完结  作者:六月飞熊

  不管这梯子多破多烂,但至少在无望的黔首眼里,它是存在的,并且已经有人借此登上云端。

  同样的。在乌伤翁主的精心治理下,已经满足生存需求的东瓯人也想融入汉人的社会,也想像汉人的黔首般一朝飞天,让孩子脱离世代劳碌的命。

  而论宣传手段,刘瑞对古人绝对称得上降维打击。

  那些与汉人一起工作的东瓯人每天看着移民的汉人家庭砸锅卖铁地把孩子送去当地的学堂,在自家的孩子进京科举时每日都要开祠祭祀祖先先贤,祈求他们保佑孩子一朝中举,全家飞升。

  第一次科举结束后,中榜者不仅与秦人师长参加了琼林宴,更是在太仆的安排下拿着关中赐予的中举匾牌荣归故里,真正体验了把青云直上的滋味。

  “好巧不巧”的是,第二次科举里的会稽郡学子不多,但也不是全无收获,所以在他们荣归故里时也有不少东瓯人去看个热闹——因为除了关中的琼林宴外,当地也会举行宴会招待这些上榜学子,将其视作优秀典范进行宣传。

  那是一个极其震撼又迷人的场景。

  东瓯人的黔首们看着和他们一样只是工匠,农民的中老年人扶起荣归故里的儿女。

  穿着新衣的上榜学子脸上还有长途跋涉的倦怠,在被父母扶起来与一脸欣慰的郡守和乌伤翁主见礼,然后回家告诉乡亲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并且将陛下所赐的牌匾挂于草屋堂上,以此证明万事不负有心人。

  当然,在这风风光光的回乡过程里,也有一些同族同乡的年轻学子从中榜的人那儿拿根对方用过的竹简,也算是从现实里的文曲星那儿沾点才气。

  “祖先保佑我的孩儿日后也能如此出息。”回去的路上,东瓯人也听到一些汉人父母碎碎念着保佑的话,然后摸过孩子的脑袋,期待他们也能成为下一任考生、进士……乃至进入未央为官。

  因为会稽逐渐多了汉瓯通婚的家庭,所以在好奇与羡慕的趋势下,也有一些东瓯家庭靠着亲戚关系开始让年幼的孩子接触汉学,看看日后能不能像他们见到的会稽进士般带着全家一飞冲天。

  不幸的是,会稽郡虽是曾经的吴国+东瓯北部的合并大郡,但跟淮南系的文采风流相比不能说是差距极大,只能说是轻松被压。

  幸运的是会稽郡的真正一把手是皇帝的堂姐,被皇帝委以重任的乌伤翁主。因此在金钱的加持下,还是有迫于生计的学生受乌伤翁主之邀在会稽开课,顺势招了数量可观的东瓯学生。

  都说家长是最容易搞话聊团体的人。

  尤其是对孩子的未来非常上心的主妇们。

  在与汉人妇女聊天的同时,东瓯妇女也逐渐明白学堂与学堂,地域与地域间的文化水平那叫一个参差不齐。

  依其所言,最好的学堂自然是在关中的阳陵郡。因为那里有太学府和定期授课的各家博士。

  别说是勋贵外戚,就连各地的藩王也都争先恐后地去抢阳陵县的学区房,企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这话说得东瓯家长们那叫一个急啊!

  他们孩子本就比汉人孩子落后一截。

  要是加上地域落差与学堂落差……

  因此在程不识拿关中的学堂名额诱惑这些东瓯人放下仇恨时,他们真的可耻地心动了。

  往好的地方想,仇也报了,钱也拿了,甚至小孩也借机得了个飞升的机会。

  关中的皇帝对他们安抚得已经够多了,真没必要继续纠缠。

  “既然如此……那我等就放下仇恨,尝试与那群闽……越人井水不犯河水吧!”跟着孩子上了几天学的东瓯点了点头,脸上的不满也少了许多。

  之前的一切便没什么看头了。

  刘瑞上次说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还是在查抄各地的隐田隐户,为此把勋贵整了个大残的先帝使其。

  事实证明,在搜刮民脂,竭泽而渔上,阶级的统一性是能跨越民族,让人感到分外眼熟的神奇存在。

  闽越作为百越里杀到最后的三个胜利者之一,这几年在南越和刘濞的资助下不能说是富得流油,但也能称“颇有家资”。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私兵,中小型贵族的家里搜出的铜钱铜器就不是个小数目。

  在各地进入炼铁时代前,冶炼铜器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富裕度与军事实力。

  根据春秋各史与《诗经》的记录,越人受南下的殷商移民的影响,在炼铜的技术上一度处于绝对优势,甚至连楚国都要向其学习冶炼技术,并且靠着这一技艺完成对楚国的复仇。

  然而好景不长,在中原进入铁器时代后,甚至研发出强弩这一远程性武器后,薄脆的青铜器便失去了它的优势,连带着百越也几乎沦为楚国的属国。

  对此,也有越人尝试改变这一劣况。但是百越缺少铁矿,压根没有炼铁的基础条件,所以只能不了了之。

  因为关中已经收回各地的铸钱权,所以闽越的铜资源暂时由会稽郡监管,避免有人铸私钱以扰乱市场。


第261章

  除了收军饷的那会儿,程不识从未见过这么多钱。而比程不识更夸张的是努力赚个小目标的许钱,靠着超人的头脑与社交手腕,她在会稽郡里即便算不上一等一的富豪也可以喊出“俺颇有家资”的张飞名言。

  然而查完闽越贵族们到底拥有多少铜矿,多少金矿后,她第一次为自己的浅薄流下贫穷的泪水。

  艹!这里随便找个私兵都比她更有钱。铜器那能闪瞎眼的光芒让许钱怀疑刘瑞攻打闽越压根不是为了出气,而是想从此地获得用以铸钱的铜器。

  如果刘瑞知道许钱的内心想法,一定会翻白眼地表示就这水平还想挣大钱呢!

  众所周知,在生产力与外贸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无论钱币的含铜量多少,它在市场里都是贬值。

  同样的,即便是从闽越这儿收了一批铜钱铜器,刘瑞也不会将其铸成新钱,而是搀着其它金属铸成农具,借以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给私钱贩子增加难度。

  “会稽郡奉化县余吾得小型铜器三件,麻布两匹,兔皮两件,熊皮一件,玉器两件,玉饰十二件。”许钱带来的小吏等东瓯士兵和闽越黔首把要抄的宅邸,要审的人都解决完后十分贴心地推出了销赃……啊不!是折现服务。

  毕竟这些还为解决家庭问题的黔首留件适用性强的铜器或用于保暖的皮草就行,余者就算家里能放也完全用不上这些东西,所以还是就地折现的好,省得还要累死累活地搬回家。

  过来估价的人里不仅有少府的工匠,还有从宫里退下的老黄门们,所以给的价格都十分合理,并且还拿往年各郡的价格表作为佐证。

  “除了兔皮留以自用外,余者估价两万三千钱。”算账的小吏在麻布上记好对方的抄家所得与准备折现的东西(因为麻纸不好保存,所以还是用布料记录重要书契),抬头问道:“是要换金饼还是铜钱?”

  “两万钱换成金饼,剩下都换成铜钱。”发大财的士兵难掩笑容地舔了舔嘴唇,结结巴巴地说道:“真的能拿到手吗?”

  算账的小吏点点头,相当无奈道:“谁敢在程将军的眼皮子底下偷钱啊!又不是嫌命长。”

  程不识严归严,但也因为一板一眼的性格而不会出现贪污军饷的事。

  相反,李广那儿虽也会请手下的士兵吃喝玩乐,但是因为李广的治军带着很重的江湖气,所以一些老油子还是会做欺压新人的事,并且还以喝酒的名义隐晦贪了新人的军饷。

  问话的士兵见状,这才放下心中的巨石,拿到钱与墨迹未干的书契后美滋滋地想着回去后要添置何物。

  这样的场景在闽越的王宫接连上演。

  原本还对汉军抱有恐惧的闽越人也跟着淘了不少好物,美滋滋地吃了人生的第一顿饱饭。

  闽越虽无一年三熟的稻种,但是靠着鱼米之乡与一年两熟的优势也能过得十分滋润。

  可这滋润仅限闽越的皇亲贵胄。

  正如后世的历史研究者所吐槽的那样:“宋朝的富裕和百姓有什么关系?灾荒之年里有人饿死又不妨碍文人雅士赞叹鲈鱼肉嫩味鲜。”

  因此汉军打开那些紧闭的仓库时,扑面而来的酸臭味让开门的汉军差点被倒下的谷堆活活淹死。

  “我的天哪!”后面的人把被稻淹没的汉军给挖出来后,难以置信地看着已经发霉的稻谷,转头吼道:“快拿囤(装稻谷的竹质容器)来,赶紧把这些粮食抢救出去。”

  “要快。”

  后面的士兵只是看了眼高高的谷尖便被吼地脚下一滑,差点连滚带爬地冲了出去。

  因为没有烘干机,所以士兵只能在草席和闽越王宫的空地上慢慢晒着还没发霉的稻谷,好歹是从酸臭的仓库里抢救了三分之二的粮食。

  更可气的是,已经发霉的不止有稻谷,还有染上小绿点的各色肉类。

  “这群人会遭到报应的。”某个经历过灾荒之年的士兵咬牙切齿道:“太可耻了!世间怎会有人模人样的鼠辈浪费如此珍贵的粮食。”

  “因为他们没被饿过,没有看着亲人被活活饿死。”另一气得满眼血丝的士兵愤愤地挖着处理烂肉的大坑。一下一下地像是在砍闽越贵族的骨头:“鼠辈!真是鼠辈。”

  然而他们骂归骂,也不能把前往关中的闽越皇亲和已经凉的闽越贵族拉来胖揍,因此只能对着大坑骂了几句,晚上喝着热腾腾的肉粥才脸色稍缓,开始想象回去后的各种封赏。

  “若能凭此升为公士就好了。”某个没有任何爵位的士兵满脸期待道:“打下闽越后,陛下定会再次授田,所以我们……”

  “醒醒吧!你还以为手里田地越多越好呢!”单纯的士兵还没说完,老兵油子便打断话道:“你不知道各地已经改了税收,现在拥有越多的土地就要交越多的税?”

  “嗯?这有什么不对吗?”并未搞懂对方意思的年轻士兵愣愣道:“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老兵瞧着这只菜鸟,借着酒劲好心解释道:“以前是一亩的土地得粟三石,要交一斗的粟米为税;两亩的土地得粟六石,要交两斗的税。”

  “但在陛下进行改革后,拥地不过五十亩的家庭还是按照三十税一的比例缴纳地税;拥地超过五十亩却不到百亩的家庭需要在五十亩外按照十五税一的比列缴纳地税。”

  “而对拥地超过百亩的贵族而言,百亩外的土地则是按照五税一的比例缴纳地税。”作为一个成家立业的男人,老兵在媳妇的叨唠下对新的政策小有研究。

  多亏科举掀起国内的知识热潮,导致各地的识字率都有所提高,所以官吏很难像以前那样轻易糊弄一方黔首,更怕自己被急着冒头寒门当作典型拿去邀功。因此在刘瑞推行税收改革后,各地居然执行得不错,同时也让刘瑞看到寒门乃至黔首出身的官员狠劲。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