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嫁给抓周抓到的姐姐 作者:青灯勿念 简介:【双女主,清冷老中医VS甜美小画家,现代架空,仅少部分章节是校园。】 沈白君身为沈氏医馆第十六代传人,三岁开始跟着爷爷学医,同龄的孩子还在玩娃娃,她已经学会银针刺穴,识别百草。 她经常穿着沈家标志性的白色道袍,又长着一张厌世脸,朋友们眼里的她,活得比出家人还要清心寡欲,就在大家以为沈白君会孤独终老时,得知她有女朋友了。 某天,沈白君参加晚宴,有人提议玩个游戏,讲讲为另一半做过什么最特别的事,输了的人罚酒三杯。 轮到沈白君时,她迟疑几秒,用不确定的语气问:“我给她剪过脐带,这个算么?” 包间里的人面面相觑。 她们觉得老沈这个老干部总能出人意料,老牛吃嫩草也就算了,还是从人家刚出生就盯上的...... 听完事情始末,她们十分羡慕老沈和女朋友之间的旷世奇缘。 而她们不知道的是,医术高明,杀伐果断的沈白君一到小女友面前就变成嘤嘤怪。 --- 程青羽师承国画泰斗,她不想蹭师父名气,披着马甲混迹书画圈,读初中时,她一幅山水画就能卖出三十万,成为书法界大师们心目中的梦中情“徒”。 其实她更偏爱画古风人物,其中有幅作品深得她喜爱,她对画中仙子念念不忘,直到十八岁这年,她有缘得见画中人,这才知道对方竟是她抓周抓到的姐姐。
第1章 沈氏医馆 早上八点多,还没有到开门时间,位于申城市中心的沈氏医馆门口已经排起长队。 医馆每年端午节都有义诊活动,另外还赠送草药香囊,附近居民担心来晚就没了,纷纷提前跑来排队。 沈氏医馆始建于明末清初,采用传统的“前店后坊”格局,青砖黛瓦,古朴典雅。 这么一座古色古香的医馆矗立在闹市区,特别醒目,经常有游客过来拍照打卡。 今天是法定假日,游客比平时要更多些,得知排队就有免费香囊领,他们也加入排队大军。 眼看队伍越来越长。 这时,位于医馆二楼的雕花木窗被推开一扇,窗前出现一个年轻女人,她身着一袭月白色道袍,长发用乌木簪挽成道髻。 这身寡淡的袍服丝毫不影响她颜值,反而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出尘的气质。 而她就是这家医馆新一任掌门人,沈白君。 如果熟悉道教文化的人,应该能看出,她这身道袍属于明制。 不过,沈白君并不是道士。 她所穿道袍是沈家嫡传弟子标志。 医馆里有资格穿这身道袍的人一共只有三个,一个是她爷爷,另一个是她小师妹,万青。 沈白君站在窗前想事情,被身后传来的脚步声打断,不用猜,她也知道来的人是谁。 能把楼梯踩得“噔噔”响的,只有万青那个小胖子。 万青还不知道自己行踪已经暴露,一手拎着衣摆,另一只手里拿着几张单据,蹑手蹑脚往上走。 担心被师姐嫌弃,她现在爬楼梯都格外小心。 她觉得不能怪自己重,要怪就怪医馆是木楼梯。 二楼的门没关,万青一进来就看到师姐站在窗前的背影,她不由停下脚步,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艳,呆呆盯着那边看,一时竟忘记自己过来的目的。 沈白君转过身,神色淡淡地看着万青,一双漂亮的丹凤眼里看不出任何情绪。 万青偷看被师姐抓包,讪讪一笑,立刻表明来意:“师姐,这是今天送来的药材。”说着话,她走到沈白君面前,双手递上单据,态度非常恭敬。 每次一对上师姐这双波澜不惊却能洞察人心的眼睛,她就发怵,倒不是害怕,更像刻在骨子里的敬畏。 刚才偷看,就是单纯欣赏美人而已,她可不敢对师姐有非分之想。 沈白君将单据接下来,大概看了一眼,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往办公桌那边走,吩咐道:“万青,你下楼和李大夫说一声,让他们提前开门。” 她讲话语调不疾不徐,节奏舒缓,而这也恰好中和她身上的清冷感,带给人娴静如水的感觉。 天气闷热,沈白君担心外面排队的人中暑,决定提前开门,放他们进来纳凉。 万青答应一声,但没有马上去执行,望着师姐仙姿绰约的身影,她下意识低头看看自己的小短腿,差点自闭。 同款道袍穿在师姐身上,比仙侠剧中的师尊还要帅气好看。 反观一下自己,有点一言难尽。 其实她并不算矮,但到了师姐面前,显得又矮又胖。 而且,师姐除了个子高,学历和颜值都比她高,医术那就更加不用说了,“小沈大夫”的名气在申城家喻户晓。 从师姐身上,她看到天赋这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惨遭全方位碾压的万青越想越伤心,觉得自己目前唯一能超过师姐的地方,大概只有体重。 沈白君将几张药单放进抽屉里,一抬头,看到万青还杵在那发愣,语气略带嫌弃:“大早上就发呆!前天让你抄写的医书抄完了嘛?” 万青身体不自觉的哆嗦一下,担心被师姐临场抽查草药知识,她抬腿就往楼下跑,只留下一句:“马上。” 她话音刚落,人已经跑没影了。 沈白君见小胖子速度能跑这么快,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万家和沈家是世交,万青去年才被沈爷爷破格收进门,目前还处于学习辨认草药阶段。 她只能算沈老爷子名义上的徒弟,因为拜师之后,一直是由沈白君教她。 所以,她一看到师姐就像老鼠看到猫。 师父发火顶多是责骂几句,而师姐一不高兴就罚她抄书。 一本医书有十几厘米厚,师姐竟然要求她一周时间抄完,还必须用毛笔书写,想作弊都难。 每当这时候,师姐在她心目中就变成女魔头,非常不好惹。 在她看来,师姐适合画下来挂在墙上欣赏,但不适合谈恋爱。 也不知道将来会是哪个倒霉蛋被师姐的外貌骗到。 沈白君并不知道小师妹的怨念,就算知道,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她慢条斯理的整理衣袍,往楼下走。 沈白君除了讲话慢声慢调,走路和做事也是一样,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永远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有种骨子里的从容与镇定。 来到一楼大厅,学徒和大夫们看到她,纷纷态度恭敬的和她打招呼。 这种恭敬并不是因为她是老板。 在医馆这帮大夫面前,沈白君年纪最小,但她的沉稳大气以及高超的医术令人信服。 自从沈老爷子退休,她就像沈氏医馆的一根定海神针,有她在,大家心里特别踏实。 沈白君目光在大厅里扫视一圈,往后院那边走。 店铺后面的院子占地面积不大,左右各有几间厢房,这种布局也称为“二进二厢”。 院子中间晾晒着各种药材,右边厢房用于存放药材,而左边厢房里,几位学徒正在忙着煎药,他们每人负责看管两个炉子,根据不同的药性依次往陶罐中放药材。 煎药也是一门学问,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讲究。 沈白君从三岁跟着爷爷学医,算起来已经学医二十三年,绝对可以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学徒们现在做的这些工作,她六岁时就已经熟练掌握,所以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哪些地方不对。 她先纠正出学徒不规范的地方,随后亲自示范正确的做法,说话一针见血,对学徒要求非常严格。 沈白君的名字是爷爷取得,源自一味中药。 白君为明矾石提炼而成的结晶,别名白矾,自古就是一味治病良药,中医方剂中应用非常广泛,虽然它看起来很普通,但在古代医书中有多种好听的叫法,比如:羽涅,涅石,羽泽。
第2章 小沈先生 在楼下巡视一圈,沈白君回到二楼。 楼梯左手边是食堂,右手边区域是她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沈白君先去洗手,随后推开房间里侧的门。 这个房间正中心位置摆着一张古朴的案桌,桌上供奉有牌位和香炉。 案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像,是位满头银发的道长,他身上所穿道袍和沈白君的一模一样,而他正是沈家的祖师爷。 自古就有“医道”不分家的说法,沈家祖传的医术就来源于道教。 医馆之所以每年端午节义诊一天,因为今天是祖师爷的生日,这个规矩已经传承三百多年。 沈白君点燃三炷香,插进香炉,接着往后退了几步,恭敬地行礼。 这套礼仪在道教中称为“一礼三叩”,对于普通人而言较为繁复,而沈白君每一个动作都做得相当标准。 这种仪式无关迷信,是后人对祖师爷的尊敬,同时也是提醒自己不忘行医的初衷。 她和爷爷一样喜欢道教文化,以前经常跟着爷爷去参加道协的交流活动,偶尔还会去道观住上几天。 拜完祖师爷,沈白君去楼下工作。 她在专属位置坐下,将宽大的袖袍往上卷几圈,露出一截皓白的手腕,之后将脉枕拿过来,放到面前。 她右手边位置摆着砚台和毛笔,以及一叠空白的方笺。 这也是沈氏医馆的特色之一,所有大夫都使用毛笔书写处方。 在传承中医传统文化方面,沈家做得非常好,从医馆的布局摆设,再到看病流程,处处都遵循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而且,医馆所有大夫和学徒又都穿着道袍,束道士发髻。第一次来这里的人,容易产生穿越到古代的错觉。 做好准备工作,沈白君抬头看向门口负责发号牌的学徒。 对方收到指令,领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来到沈白君面前。 老奶奶在椅子上坐好,将手里刻有数字的木牌递给沈白君,开始描述自己的病症:“小沈先生,我这几天胃有点不舒服......” 沈白君微微点下头。 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尊称老师和医生为先生,医馆这些老主顾们为了好区分,习惯称呼她“小沈先生”。 沈白君问诊时耐心细致,对待年纪大的病人,反复叮嘱好多次也不觉得厌烦。 后面排队等她看病的还有二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附近居民。 他们可以说是看着沈白君长大的,非常信任她的医术。 另外,还有一些是慕名而来的外地病人。 沈白君以前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来医馆坐诊,要想找她看病,必须提前几周预约。 去年她刚研究生毕业,爷爷就把医馆交给她。 爷爷退休后,她成为医馆资历最老的一位大夫,同时还是沈家祖传医术唯一的嫡系传承人,来找她看病的人自然比以前更多。
140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