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气候已成,大明,难矣!” 张献忠还没解决呢,又冒出来一个李自成,昔日朝廷压榨百姓取得的短暂胜利仿佛昙花一现,饮鸩止渴的后果这才呈现。 【另一边,张献忠与罗汝才合兵挺近四川,凭借起义军顽强的韧性与官军周旋。恰逢杨嗣昌与左良玉意见不一,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大将之间争权夺利,而义军却是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他们利用自身优势“以走致敌”,顿时令官军疲于奔命!】 【短短四个月,张献忠等人在川蜀之地千里大游行,连克州县,将大量官军都牵扯进了四川,自己却一转身跑向了湖广。】 【他亲率轻骑一日一夜奔驰二百里抵达襄阳,利用缴获所得杨嗣昌调兵文书以二十八骑伪装官军混入城中,里应外合攻占襄阳,斩明襄王朱翊铭,救出被俘的妻妾与军师,抄没王宫,发银五十万赈饥民!】 水镜中映照出一方富丽堂皇的襄王宫殿。昔日高高在上的襄王已沦为阶下之囚,而张献忠却坐在王位上。他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襄王朱翊铭,命人送他一杯断头酒。 张献忠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吾欲斩嗣昌头,而嗣昌远在蜀,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王其努力尽此一杯酒。” 一杯酒水入肚,襄王朱翊铭便被毫不客气地拖了出去,刀光一闪,人头落地。 唯有跌落在地上的酒盏还在轻轻晃荡。残余的酒液在地上弥漫开来,一圈一圈的纹路之中,仿佛荡漾着另一处天地—— 杨嗣昌的身影出现在倒映的画面中。 重病在床、两鬓斑白的他收到襄阳被破、襄王被杀的消息,险些气得吐出一口血来,如豆的灯火下,他伏案疾书,神情无比绝望: “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崇祯十四年三月初一,忧惧交加的杨嗣昌畏罪自杀而死。他的死固然有襄王被杀的缘故,还因为另一则惊人的消息——】 【就在张献忠攻破襄阳的半个月前,李自成已先一步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询!】 【身为万历皇帝的爱子,昔日皇位的有力争夺者,朱常洵可谓天下第一肥藩。他成亲时耗费高达三十万两,出藩洛阳之际,仅仅天子所赐赐田就有四万余亩,更别提王府中的亿万家财,堪称诸王之首。】 【——金玉满堂,皆民脂民膏。】 【然而,当饥馑遍地,民不聊生,受尽百姓供养的福王朱常洵却无动于衷。一墙之外,是“三载奇荒,亘古未闻。村镇之饿死一空,城市皆杀人而食”的地狱,一墙之内,是纸醉金迷、金玉满堂的天堂!】 【随着起义军逼近洛阳,形势危在旦夕,同住洛阳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建议他拿出钱粮作军饷,他却依旧充耳不闻。】 【直到洛阳城被义军攻破,他也沦为阶下之囚,他才后知后觉地生出恐慌与懊悔。】 【可一切已经太晚了。】 朱元璋从鼻子里挤出一声冷哼。 “蠢货!废物!又蠢又毒的东西!” 倘若说身为藩王却不顾灾民是狠毒,那么连军饷都不肯出就是愚蠢,这种又蠢又毒的货色,倒不如让起义军杀了拉倒! 富丽堂皇的福王宫让众人大开眼界,汉武帝刘彻馋得不轻:“大明藩王都是这么有钱的吗?那朱由检怎么还哭穷啊?” 既无兵权又无实力,所谓的藩王,不就是一群被圈养起来随时可宰的肥羊吗? 不像大汉的那群列侯,他便是想削,还得先找个酎金成色不足的借口再夺爵。 要是我大汉的诸侯也能富得流油又无实权就好了……刘彻又是羡慕又是憧憬。 如此就不必再为军费发愁——什么时候国库缺钱,就抓一位藩王出来开刀宰了! 越是畅想,他越是遗憾,也就越发不能理解崇祯皇帝朱由俭为什么还能这么穷。 代入之后他只觉得自己金光闪闪:整个天下都是朕的,藩王的钱不就是朕的钱吗? 遗憾的是,崇祯皇帝朱由俭不具备如此强的“主人翁”精神,于是,福王朱常洵数十年积累的庞大身家都落入了李自成之手。 【如何处置这位福王,李自成早有章程。】 【自他出山以来,一路势如破竹,“不杀平民,唯杀官”,当初攻破永宁县,就曾将抓获的万安王朱采轻与百余名地主豪绅统统审讯处决,以解百姓心头之恨。而今来到洛阳,这一套操作自然轻车熟路。】 咚咚咚! 伴随着一阵锣鼓声响,李自成升堂审讯。 被押解在下首的赫然正是福王朱常洵。他面如死灰,抖似筛糠,只知叩头求饶。 迎来的却是李自成的声声怒斥: “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 【他代替所有百姓道出了心声,宣判了朱常询的死罪——仗四十,枭首示众!】 喷涌的鲜血染红了镜面,享受了一辈子民脂民膏的福王朱常洵在万众瞩目中死去。 【他的死,大快人心!以至于后世甚至出现了“福禄宴”这样残忍又爽快的故事。】 【他的身家,则便宜了义军与百姓。】 水镜中的画面再度切换到李自成身上。 他的声音响彻在镜内镜外每一个百姓耳边:“王侯贵人剥穷民,视其冻馁,吾故杀之,以为若曹!” 而后,一张赈济灾民的榜文缓缓铺开。福王府中堆积如山的钱粮都被运了出来。 随着消息扩散,不断有灾民涌入洛阳。 水镜中的镜头缓缓上升,上升,再上升。 镜外的众人微微睁大了眼睛。 只见大量灾民自四面八方涌来,他们的欢呼响遏行云,仿佛在欢庆新王的诞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诚如是哉!” 两汉的大学生们狂热地挥起了拳。 此时的儒家学说与后世大不相同,并不提倡愚忠,连王莽都能凭贤能取天子而代之。是以,这群太学生一个个激动异常。 在他们眼中,既然崇祯为君不贤、不能救国,贤能者取而代之,岂非理所当然? 只不过…… 却不知李自成可堪为贤君? 仿佛听到他们的疑问,虚幻的地图缓缓浮现,战火燃遍中原,而镜中人徐徐道来: 【揽尽民心的李自成从此扶摇直上,“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是而后,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诸将皆望风走”,一手搅动明末的天下风云!】
第143章 三攻开封 水镜之外,眼睁睁望着自己惨死的襄王与福王等宗室都在瑟瑟发抖,失声尖叫。 水镜之内,起义军如飓风一般席卷中原。 【崇祯十四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两王并陷,洛阳失守,明王朝与起义军之间的强弱之势逐渐发生逆转。】 【崇祯皇帝先失“恨用卿晚”的重臣杨嗣昌,又闻叔父福王之死,当朝大哭,御袖为湿,却不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末本就天灾横行,崇祯十四年,京师又爆发瘟疫,足足持续了三年之久。以至于史书记载“北京甚疫,死亡昼夜相继,阖城惊悼”、“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而这众多死者“竟无收殓者”!】 【从未平息的旱灾与荒灾,加上突然爆发的瘟疫,一时间席卷中原,殃及天下。】 【更何况百姓饱受“三饷”的剥削,兵丁又长期忍饥挨饿,就连勤王之师都时有哗变。于是,各种兵变、明变层出不穷,而天下的盗匪、流寇,亦是杀之不尽。起义军竟成万民之希望,大明朝廷却步入绝境。】 这一刻,历代大明天子眼中都满是悲哀。 大明这棵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大树终究走到了寿命的尽头,不仅树干被蛀虫蛀空,又遭到“雷霆”的洗礼,眼看就要生机断绝! 而他们除了默默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此时此刻,朱元璋等人仿佛体会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眼看王朝破灭的复杂心情。 ——嗯,这里面似乎混进了一个并非开国皇帝的汉武帝刘彻,哪里不对??? ——以刘邦的性格,大概只会为大汉四百年江山而自豪,不会有太多感伤罢? 是以,他被果断踢出“感同身受”队伍。 “这就是仙人口中的小冰河吗?” 一时间,历朝历代帝王百姓瑟瑟发抖。 只想高呼一声小冰河恐怖如斯! 也有灾荒连年的乱世之人对照着明末的情况,心生疑窦: “我等莫不是也遭了小冰河?” 面对水镜中的天灾与瘟疫,饶是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都不禁生出淡淡的无力之感。 他们扪心自问,换作是自己,恐怕也不见得能挽回国势,恐怕顶多只能续命一段时间,只因:“天命不与,如之奈何?” 倘若他们是正在做题的考生,那么这张试卷先天就已经被扣了40分,还如何及格? 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就认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所作所为。毕竟,哪怕同样是不及格,也有59分和1分的巨大差距叭? 【与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相比,关外的满清却是如日方升,发展蒸蒸日上。】 【满清叩关于外,义军纵横于内,名将逐渐凋亡,庸臣齐列朝堂,天灾人祸不断……崇祯皇帝朱由检唯有垂死挣扎。】 【他以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抵御清兵;派傅宗龙接替杨嗣昌为三边总督,围剿李自成;命丁启睿为新任兵部尚书,带领昔日杨嗣昌的部下,继续追剿张献忠。】 【先说张献忠,当初奇袭襄阳成功,他便与罗汝才北上河南,攻南阳不克,转攻信阳与泌阳。恰逢李自成入河南,破洛阳,名传中原,与张献忠发生矛盾的罗汝才干脆与之分道扬镳,转投向李自成。势单力薄的张献忠顿时狠狠摔了一个跟头。】 【——与左良玉信阳一战,张献忠大败而逃,从此活动于南直隶,以待时势。】 【相比之下,李自成可谓意气风发。】 【他从流寇作风中转变,招揽谋士,制定制度,开始试图占领洛阳建立政权。而洛阳失守的结果告诉他,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他转变策略,每次部队转移之前,都将占领城池的城墙拆毁,以方便再来。】 【既已转变策略,开封就成了新的目标。他亲冒箭矢三攻开封,不惜左眼受伤失明,也要拿下这座“中原腹心”之重镇!】 【遂有项城之战大胜,保定总督杨文岳以及贺人龙、李国奇突围而逃,三边总督傅宗龙深陷重围,粮食殆尽,兵败身死。】 【于是起义军扫荡豫中州县,克南阳,杀总兵猛如虎、刘光祚,斩唐王朱聿镆。】 【又有襄城之战大胜,总兵张国钦身死当场,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不战而逃,左良玉闻风丧胆,趁机跑路,而接替傅宗龙的新任三边总督汪乔年则被俘身死。】
186 首页 上一页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