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朱祁镇,明明拿着人生赢家的剧本,生生落得人神共憎的地步,也是够离谱。 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嘛。“】 朱瞻基扯了扯嘴角,不生气不生气,他要多活几年,给祁钰撑一撑呢。 【“自古以来未闻变法者得以善终,人们总会把变法和流血牺牲放在一起,历史上有几次变法呢?赫赫有名的商鞅变法,变法成功了,商鞅也被五马分尸了。”】 商鞅:虽然知道自己下场不会咋滴,但是这死的也太惨了吧? 秦孝公啪的就给儿子一下,“是不是你小子干的。”他活着的时候护住心腹爱将肯定没问题,所以只能是混账儿子干的好事。 赢驷眼神漂移,感觉自己无辜又不是很无辜,毕竟他是挺讨厌商鞅的。 秦孝公握着商鞅的手,一脸愧疚。 【“还有什么呢?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本人倒是幸免,可变法失败了。 因为这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史称“新旧党争”。 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王安石被贬为地方官。 后来嘛,大家都懂的,宋朝党争让我们苏轼大大一贬再贬简直可恨。“】 王安石本来难受的心情顿时一噎,苏子瞻那个家伙难道不是活该吗? 苏轼心戚戚的点头,“可不是嘛,都说大家一起好好合作,偏偏不听,还说我是异端。”生气。 【“还有,当然就是我们大明时期赫赫有名的张居正变法啦。 为大明续命百年,他掌握朝政时,皇帝不过傀儡,他生的光辉灿烂。 他死后,才被抄家剥夺一切荣耀。 可是呢,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人走过的路不会没有痕迹,所以……“李一耸肩,说起来变法结果最好的居然算是张居正了。 毕竟没有被分尸也没有变法失败,既成功又面前算寿终正寝,如果是个看得开的,例如那种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的那种人,那一切还是很圆满的。】 张居正眼神闪烁不定,但是比起抄家,他更关心变法的结果如何了。 按天幕说他为大明续命百年,那这变法是……成功了! 。 【“张居正,这也是我的男神耶!”李一充满感叹道。“】 你的男神可真多。众人不约而同的吐槽,这都第几个了,别太见一个爱一个好吧。 刘彻抱拳,很不服气,喜欢秦始皇就算了,好歹还是个前辈,但是这个张居正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刘彻酸了,他难道不够资格成为男神级别的吗?
第144章 【“有人问,张居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不敢轻易评价,但是他被誉为明朝第一政治家,宰相之杰,当然也有人说他是千古名相。 他广为赞誉,哪怕是被皇帝抄家,可是在世人心中,他无疑是伟大的。 可以说,没有张居正,也许就没有大明近三百年的国运。 大家都说,他让明朝的统治延续了半个世纪。“李一缓缓开口,她的语调较为慎重。 “人们说起来丞相这个词,会想起李斯,想起萧何,想起诸葛亮,当然啦,也许还有我们的曹老板。”说到曹操,李一忍不住调侃一下。】 曹操忙里偷闲,颇为得意的摸了摸须,“这个丞相我做的还是不错的吧。” 郭嘉差点来一句主公醒醒,你可能就是个凑数的,都被列入君王篇了好嘛。 【“诚然不管是李斯萧何还是诸葛亮,都足以被称为千古名相,张居正比起他们来说在名气上实在不怎么占优势。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生活在乱世,辅佐君王打天下的李斯萧何,还是在生群星璀璨、豪情壮志的三国时代偏偏又充满悲**彩,忠贞不二的诸葛亮,他们的时代都远比那个染上腐烂气息的明中叶时期要波澜壮阔得太多了。 一个国家,最让人瞩目的往往是开国时期、盛世时期以及末路时期,其他时候人们往往懒得投以关注的目光。 人们向往盛世的强大和美好,渴望在乱世建功立业,但谁会在意无功无过的其他时候呢。” “但实际上来说,一个王朝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平淡的、无功无过的、也是缓慢的滑坡的。 明朝在除了碰见某些傻逼,大多数的时候也是如此。 而在明中叶,有人看见了这架名为大明王朝的马车在不断驶向悬崖,已然岌岌可危。 于是,有一个人奋不顾身的拉住这辆不断下滑的马车,想要让他驶向更正确的道路。 人们常说人力虽有尽时,但也有一句话叫做——人定胜天。 那个人就是大明首辅张居正。“】 朱元璋摸着下巴,张居正,总理朝野,让皇帝当傀儡,啧听起来一股乱臣贼子的味道啊。。 他咂了咂嘴巴,作为皇帝,他其实应该不大喜欢这种臣子的,当然,他自信能驾驭得了,但是他这些没啥用的后代好像不太行。 从护短的角度呢,他也应该不喜欢。 但是,朱元璋理所当然的想,这可是延续他大明国运的忠心可嘉的臣子,比那些废物有用太多了。 朱元璋:咱当然还是喜欢这种有用的能臣啊!反正也没造反! 朱元璋:自从‘知道朱祁镇那个辣鸡,他对臣子的容忍度顿时又高了不少。 张居正仿若未闻,安静的处理朝政,原来他的结局是如此啊,比之商君倒也不算差。 他决定变法的那一日开始,就知道自己最后的结局不好好到哪里去,自古不闻有变法者可以善终,足够了。 【“变法,这是张居正一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记,因为大明有张居正变法,于是得以国运延续。 他一手主导了改革,为日暮夕山的大明朝延续国祚六七十年。” “他几乎是成功的,尽管变法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又确实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明朝,为大明续命成功。” “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张居正的苦心终究没有被白费,大明也获得续命。” 李一赞赏又惋惜,却还是笑道:“其实说起来,像张居正这样的人,你很难想象他会失败。 他生来就是个天才。 自小有神童之称,五岁识字,七岁学六经,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授庶吉士。 听起来简直是科举文模板男主有没有,而这还是张居正在科考时被考官压过的结果,不然他的科举之路还会更顺利更快。” 李一吐槽道:“额外说一句,我特别讨厌这种考官,打着为了好的名头压你考试结果,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你管人家考生几岁啊!人家能考上就是有真才实学,什么打磨,呸!“】 压了张居正一场的考官眼皮一跳,疯狂咳嗽,好在李一压根没打算提不想干的人,当然,也罪不至此。 【骂完李一就过了,她兴致勃勃道:“科举上岸的张居正此时就像是一块玉石,只要稍微打磨就可以成为绝世珍宝。 而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重经邦济世之学,他引导张居正钻研朝章国政学问,为张居正日后从政打下坚实基础。 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做裕王朱载垕侍讲侍读,有了从政资本。 隆庆元年,裕王当上皇帝后,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可以说,张居正的仕途之路也是比较顺路的,哪怕是科举文男主来了,也不会比他做得更好了。“李一感叹道。 “隆庆六年,明神宗继位,此时张居正已经升为首辅,他掌管明帝国一切军国大事,正准备开始他的十年改革之路。 要知道张居正当上首辅时,明朝其实已经走向没落,当时社会上土地兼并,而官场腐败,财政入不敷出,内忧外患比较严重。 张居正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手握大权后,他下定决心要改变。 改变非常非常的难,历史无数次证明变法有多难,而试图变法者更是不得好死。 历史上已经有无数流血,无不是在告诉张居正,聪明人不应该走这样的路。 张居正是个聪明人,但他非要撞一撞南墙。 问题是一代代积累起来的,是每个王朝都会有的弊端,是王朝发展都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的老毛病。 他当然可以视而不见,当个糊涂虫,反正他权利财富都已经唾手可得了。 可是他能吗?他是张居正,他不能。 他执迷不悟,他宛如殉道者一般九死不悔。“】
第145章 【“纵观明朝二百多年,真正称得上政治家的寥寥无几,而张居正是大明王朝最出色的政治家。” “当然,彼时还年轻的张居正一开始是还没有想过要变法,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为那个充满痛苦的世道而动容。” “那时候还年轻的时候张居出门游历,在游历的时候他就慢慢开始发现了各种社会问题,他在《荆州府题名记》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而这一切使他未来从政道路坚定了理想。” 李一摇头道:“其实明朝到万历登基时,已经立国两百年了,按照王朝周期性来说,这几乎已经是一个王朝的末期了,大明能再延续多久谁也不知道,而彼时的世道如何呢? 政治腐败、边防松弛,民穷财竭,可以说大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局面了。 也就是说,这时候只要随便来个天灾,大明可能就撑不下那种,而天灾往往伴随着人祸,或者说是起义。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大明居然能迎来张居正,也着实不可思议,这改变了大明的国运。” “当时的张居正也洞彻了这些,他指出那个时期社会存在五大积弊,也就是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 “就是说当时吏治的腐败,官员朋党成群,而朝中大臣趋炎附势谄媚成风,互为倾轧,党争日烈。 地方官员则毫无为民之心,他们贪墨公款,无补时政,而土豪劣绅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世道下导致土地兼并情况相当严重,尤其是王公贵族、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当时有歌谣是这么唱的: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 是不是很可悲,而这就是那个世道,一个土地兼并,流民失所的世道。 在这样的社会下,朝廷的税收日益减少,但支出却与日俱增,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朝廷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
257 首页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尾页
|